教师节·扶贫支教在路上②|支教广西的东莞老师张爱莲:“山区孩子的呼唤 就是我的需
▲2001年,张爱莲老师在广西河池支教 受访者供图
2001年3月9日,为了山区的教育事业,张爱莲暂时告别莞城中心小学的同事、学生以及东莞的亲人朋友,来到广西河池南丹县,在八圩瑶族乡中心小学支教近一年半。在这里,她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还主动参与学校管理,向学校提供教改信息和先进教学经验方法。近20年时间过去,如今的她担任莞城中心小学一年级班主任和数学老师。
支教,为了山区的孩子们
当一名人民教师,是张爱莲从小梦寐的愿望。小时候的她,多次忍不住叫自己的老师“妈妈”,在老师生病的时候,她还下决心当一名小老师管好班上的“调皮鬼”。带着对老师的尊敬和崇拜,长大后的张爱莲终于如愿。
2000年,尚在莞城中心小学任教的张爱莲得知政府号召老师到广西支教的消息,内心久久不能平静。“当我从各种媒体获知,在我国西部地区还有许多山区人民生活十分艰苦,教育落后,那里的孩子多么需要我们去关爱。我想,如果有机会为他们献出一分挚爱,那多有意义啊!”就这样,张爱莲义无反顾地报名支教。“为了山区的教育事业和孩子们,我选择了他们。山区孩子的呼唤,就是我的需要。”张爱莲说道。
终于被批准去广西支教,在感到光荣的同时,张爱莲肩上的担子也变重了。在去学校前,南丹县教育局领导告诉她,瑶族乡因地理环境和客观原因制约,长期以来教育较落后,办学条件差,管理跟不上,师资力量薄弱,学生辍学严重,是一块难啃的硬骨头。
做学生的良师益友
近一年半的支教时间里,张爱莲担任八圩瑶族乡中心小学的四年级数学老师和五、六年级英语老师,并挂职副校长。“当得知全校还有30多个学生因交不起仅60元的学费,不得不辍学时,我感到很震惊。”于是,张爱莲跟随学校领导深入各村寨了解辍学儿童的实际情况。
张爱莲曾三次前往当地一对兄妹的家劝学,最后一次甚至带着全班学生过去,孩子才得以重返校园,学费由学校捐的扶贫资金支付。另外,张爱莲还自掏240元共资助了4名瑶族学生,甚至在支教结束后将自己剩余的3000元交给校长,作为教学资金帮助当地学生完成学业,这些在当年可不是个小数目。
“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张爱莲充分利用课余时间,主动与当地孩子一起游戏、谈心、聊童年趣事,而这些孩子也逐渐从“被动”分享,变为“主动”找她聊天。
此外,张爱莲还经常利用休息时间帮学困生补课、自己掏钱带生病的学生去医院看病、捎些肉去特困生家里家访等。“只要为了教育事业,为了祖国的花朵——孩子们,我愿尽一份微力。”张爱莲说道。
为当地教育事业带来改变
在此次支教一行9人中,张爱莲是唯一的“女将”。“为学校多办事,多为学校办实事”是她支教工作的重点。她主动向受援学校领导介绍莞城中心小学的管理制度和方法,帮助查阅、完善各种资料,检查教学仪器和档案、教师批改作业和备课情况,了解学生课业负担等,并提出存在的不足和急需解决的问题。为了丰富学生课余生活,张爱莲提出开放阅览室,增设红领巾广播站。
作为受援学校的挂职副校长,张爱莲主动提出协助教导主任抓好学校教学工作,分管学校教育教研工作,并在一年多时间里,多次在校内外和其他乡镇上示范课,组织开展教研活动,帮助培训教师。
张爱莲还结合山区实际撰写了《山区小学如何开展教研活动》《如何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上交教育组,并在全乡推广,当地老师教学方法和观念的更新初见成效。
近20年时间流逝,张爱莲与当地学生仍有联系,节假日时他们会发问候短信、给她打电话。让张爱莲自豪且欣慰的是,其中有一部分女孩子受到她当年支教的影响,也走上了人民教师的岗位。张爱莲和其他支教老师约定,要在这两年暑假抽空回到当地看看孩子们。(见习记者 陈美任 记者 李春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