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线 | 非编制教师们的出路在哪里?

  作为一名从事基础教育工作的教师,通常的工作单位就是中小学和校外培训机构,而中小学则属于我们常说的体制内。在过去我们看到的体制内的教师一般都是有编制的,随着事业单位编制名额越来越少,许多在中小学工作的老师也只能做代课老师,代课教师待遇相对于在编教师明显较低,这不利于教师队伍稳定发展。随着事业单位改革和教师队伍改革相关政策文件下发后,各地也在积极在编制管理、教师队伍管理方面实施各种创新的管理方式和机制,例如编外合同制、编制备案管理等模式,非编制老师中出现了编外合同制教师、校聘老师、临时代课老师等老师的区别。

  编外合同制教师虽说是同工同酬,但其实在学校仍然是“弱势群体”。身边的一些朋友是非编制教师,和他们的深入聊天中就知道非编制教师们的不易。朋友A,第一年是考了编外合同制教师,在某区乡镇中学做了一年语文老师兼班主任后,由于学校领导的不认可,最终自动离开了那所学校。第二年,在市区的一所学校做了校聘教师,恰好有一年的工作经验,带了该校初一的信息班,也就是尖子班,那一年他带班成绩很好,基本每次班级语文成绩都是年级第一名(该校初一年级有多个信息班),但到了第二年,本以为学校会让他继续带这个班,和学生们一起进入初二,但学校安排他和多位非编制老师再去教新一轮的初一的学生,而他原来带的班由其他编制老师接手。

  和身边的非编制教师聊了一下,他们在学校中的“弱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身份地位较低。虽说大家都是老师,但有时会有编制老师看不起非编制老师的现象,或者说编制老师在学校的身份地位明显会高一些。由于公立学校更多的是编制教师,许多老教师都是一起相处了许多年,同事之间也比较在意彼此之间的同事情。对于非编制教师,编制老师们则不会那么顾忌同事之间的感情,因为非编制教师往往待一段时间可能就离开这所学校了,有时候有了矛盾就会闹起来。学校工会为教师们准备了过节的物资补贴,但是有些学校的非编制老师们是享受不了这些福利的,还有一些隐性福利也是非编制教师没有的。2.不受领导重视。在平时的业务培训和技能竞赛中,学校会优先推荐编制教师参加。与编制教师相比,非编制教师在工作中更容易被批评,上级布置的任务没完成、教学工作失误等问题都很可能被批评。如果这名老师是编制教师,尤其是资格较老的编制教师,出现工作失误,不一定会被批评,因为领导一方面要考虑同事感情,一方面还要考虑这些老教师为学校所作的贡献,所以一般不会批评编制教师。3.工资和奖金无法保障。招聘文件上声明编外合同制人员经费(含劳动报酬、社保缴费、住房公积金、经济补偿金等)由区财政按每人每年包干到校,但具体工资和绩效发放还是由各学校自己核定的,用人学校可以根据核定的包干经费总额制定单位包干经费具体使用方案,所以发到教师手里的工资和财政人均拨款经费还有一定的差距。而作为非编制教师,也无从知道学校对这些包干经费具体是怎么使用的。

  那么非编制教师们的出路在哪里呢?他们的出路一般有3种:1.继续在学校工作,直到考编成功。这是许多非编制教师们的选择,也是他们要留在学校做非编制老师的原因。大城市考编压力比较大,一些区县每年招聘的编制老师数量很少,所以总有老师得做非编制老师。而学校的工作经验一方面可以提升教学技能,另一方面还可以获得教学工作经历。有一些区县对于编外合同制教师招聘也是有一定要求的,如果是非应届毕业生,一定要有1-2年学校工作经验,并且要在考编公告发布后到学校开工作经历证明的,培训机构的工作证明是不行的。2.去培训机构或其他教育公司工作。许多老师做2-3年非编制教师后,由于多次考编不顺利,再加上非编制教师本来待遇一般,所以就干脆去培训机构或者其他教育公司工作了。3.转行做其他工作。转行做其他工作的教师一般是在教学工作中没有成就感,失去了在教育教学这条路上走下去的信心,所以就干脆转行去做其他工作了,这是极少的老师选择的道路,毕竟其他行业竞争也是比较激烈的。

  从个体角度来讲,做非编制教师实属无奈的选择,但确实会积累教育教学经验,工作一两年的教师和应届生教师确实会不一样。站在学校角度来讲,非编制教师尤其编外合同制教师可以对学校师资实现相对稳定的补充,编外合同制教师也是从许多应聘者中选拔出来的,比临聘教师教学能力强,而且待遇也相对更有保障,一般至少会工作一两年甚至更长时间,不会随意离职。区县教育管理者们虽然也是想办法补充区域内的师资,尽量保证教师队伍稳定性,保证教育教学工作正常开展,但仍然会有教师编制、待遇等各类问题需要去解决,这也确实是当下未解决的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