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把握“中国梦”的科学内涵

  “中国梦”是当前的新热词,是当代的新理论,是当今的新实践。解读“中国梦”必须准确、科学,尤须警惕和防止“泛化”、“丑化”、“神化”“中国梦”的情况;践行“中国梦”必须坚定和坚持,尤须与“厚于德、诚于信、敏于行”的广东精神结合起来。准确把握“中国梦”的科学内涵,我以为以下五点值得重视。

  梦,是每个人都有的人生发展情怀,“中国梦”是中国人最高、最真、最善、最美的追求与憧憬

  梦,是一个很有浪漫情怀的词,也是与每个人都日夜相伴的现象,还是每个人都有的人生发展情怀,更是人之为人的最重要的特征。梦,是一种自然现象,更是一种理想的称谓。有人说梦想属于青年,其实梦想人人都有。比如希望家庭幸福,健康长寿;希望著书立说,传播思想理论;希望天更蓝些、水更清些、树更绿些、空气更好些,甚至也希望工资更高些、房子更大些、子女更孝顺些等等。“中国梦”更是作为一个社会人和一个中国人最高、最真、最善、最美的追求与憧憬,她足以振奋人、鼓舞人、打动人、激励人,也足以聚人心、暖人心和稳人心。实现民族复兴的“中国梦”,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肩负的历史使命,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基本陈列后所指出的,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这一时代解读,既饱含着对近代以来中国历史的深刻洞悉,又彰显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和宏伟愿景,为党带领人民开创未来指明了前进方向。

  “中国梦”具备历史厚重性、人民厚望性和载物厚德性的“三厚”特点

  “中国梦”不是解决所有现实矛盾和问题的万能筐。从特点上看,能够成为“中国梦”,必须具备“中国梦”的内在气质。我以为,作为“中国梦”,必须同时具备历史厚重性、人民厚望性和载物厚德性的“三厚”特点。所谓“历史厚重性”,是指“中国梦”必须承载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求索心路,特别是盛世时代的辉煌和近百年的屈辱所凝结的历史启示与发展图景;所谓“人民厚望性”,是指“中国梦”必须体现中国人民现今共同性、共识性的最重大、最深沉、最渴望的理想与追求;所谓“载物厚德性”,是指“中国梦”必须具有道德价值,能提升国人的精神境界,能提高国家的国际形象,能提供追梦的巨大动力。

  “中国梦”与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有世界普适性

  我以为,“中国梦”是包含了“美国梦”特质的世界梦。“美国梦”是阶层的公平发展梦,是公民的富裕幸福梦,是“小河满大河满”的个体优先发展梦,因而也是“中国梦”内涵之内的人民幸福梦。习近平总书记在访问美国时曾强调指出,“中国梦”是与包括“美国梦”在内的世界各国人民的美好梦想相通。尼泊尔前总理普拉昌达也曾说过:“‘中国梦’不光是中国一个国家的梦想,也是全世界的梦想。”的确,中国梦是国家和平发展梦,是民族和谐相处梦,是人民共同富裕梦,是个体人人出彩梦。因而“中国梦”,前期看有中国特色性,放眼看有世界普适性;近期看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长远看就是共产主义的。

  “中国梦”是梦想,更是信念;是理论,更是实践

  “中国梦”是引领人们奔向未来的理想动力梦。信念告诉我们人生需要坚守,而梦想则引领我们奔向未来。“中国梦”是人民、国家和民族共同寄托的一个伟大理想。它是梦想,更是信念;它是理论,更是实践;它不仅要实现民族伟大复兴、国家富强民主,更要让人民幸福、出彩!从重点抓手看,“中国梦”是三“中”梦:“中国特色梦”、“中华统一梦“和“中产阶级梦”,必然要坚定中国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着眼于中国风格、中国气派、中国气概,实现中国模式的辉煌;必然要通过壮大中产阶级、发展好橄榄型社会结构,推进国强民富之理想;必然要通过不遗余力地和平推进,以最大的政治智慧促进祖国统一,实现中国人最大的百年梦想。从发展模式上看,“中国梦”就是:世界产业上的“制造中心”,更是“创造中心”;是国际秩序的“认定者”、“接轨者”,更是“制定者”、“铺轨者”;是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与“进展”,更是新的“跨越”与“飞越”。这也正是“实干兴邦”的“实干”的意旨。

  “中国梦”是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中国特色梦

  “中国梦”是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的中国特色梦;也是“强国梦”、“兴华梦”和“民富梦”。“中国梦”模式上要形成中国气派,表征上要体现中国气概;经济发展上,一枝独秀,气冲霄汉,气吞万里如虎;文化历史上,演绎出一幅幅精彩画卷,气势磅礴。总之,“中国梦”是“正气梦”,廉洁中国是期许;“中国梦”是“底气梦”,文明中国是名片;“中国梦”是“霸气梦”,雄狮中国是圆梦。“中国梦”更是“浩气梦”,她聚人气,接地气,添力气,中国人民从此扬眉大吐气。

  (作者系华南理工大学思想政治学院院长、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