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史上的糟糕发明:面试小班

  无论是公务员,教师,还是事业单位

  结构化面试环节上

  报班已经成为了常态

  而说到报班

  考生们关注的,无非就是三个点

  人数多少?

  老师怎么样?

  能通过吗?

  

  人数、通过率、师资水平是一个普通消费者能够联想到的教育产品参数。而授课体系,对于大多数报面试班的学员来说,他们"并不在乎"。

  原因也比较简单:用户会有一个心理区间,产品在购买前听着让我有安全感,那么我就会选择它。至于所谓的授课体系,机构说得花里胡俏,我觉得没啥问题,那就行。

  所以很多进面的学员,就这样子莫名其妙地报班了。

  毕竟,对于一款教育产品,最吸引人的通过率已经被广告法明确规定不得宣传。而剩下的,就是考生关于师资水平和人数之间的博弈:

  1、考生会更关注报班人数,人越少就越好。至于是笔试还是面试,无所谓。反正就是要人少,可以1对1更好。这样,老师可以照顾到每一个学员。

  2、老师那就不用说了,好老师需要满足学历高、经验足、学员评价优。

  结论出来了:好的班级=好的老师+小班辅导

  然鹅真的是这样咩

  对于行内人来说这个结论显然是不够客观的……图图有话说

  先下结论:好老师是必要的,但是面试班要慎报小班。原因如下

  原因一:考生不够了解结构化面试考情。

  结构化面试考官一般5个人以上,考生必须顶着压力答题。所以我们培训模式上往往都得是6-7人一小组,进行小组演练。这样才有实战意义。

  而面试题目千千万万,机构只能通过把各类型题目稍作整合,才能形成有条理的答题模板。有限度的答题模板中,如何碰撞出精彩的答法,如何让内容饱满而拥有深度?

  这里有2个前提:

  一个自然是有好的老师,以此保障考生能够快速上手,并且在答题过程中狠抓学生痛点;

  第二个是有足够多的学生(再少也不低于10人),考生足够数量,分组演练和小组互换就成为了可能,十来天的培训,小组之间学员交叉更替可以有效激活小组间更多的想法,并且让学员充分挑战陌生环境(真正考场的面试官总不可能是跟你一块演练的学员)。

  如果一个面试班仅有6人,就代表这个面试班的考生的答题效果会很单调,练得再多,也就只能做到熟悉模板,但是思路根本打不开。分数往往也只有中等水平,和自主备考的考生拉开的分差往往不高)。

  总的来说:好的老师能够一针见血挑出你的问题,而足够的学员数量可以打开你的思路。

  因此,慎报小班,除非你认为自己的脑洞大,肚子里墨水也比较丰富,能够就几个有限素材展开出无限的组合,否则尽量不要尝试。花钱吃力还不讨好。

  原因二:只推小班的机构很有可能是基于一个原因:好的老师用完了。

  只开小班是因为怕老师上大班会出事(本科刚毕业,hold住6个对面试没半点了解的考生还行,这样也方便老师自己快速上手,上大班要找老资历,但是全省老资历就那几个,不够分)

  毕竟像华图这样88%师资都是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水平的机构已经很少了。

  

  这个逻辑相对面试考情而言更好理解。每个机构里面,好的老师永远都是小数。班开的数量如果太多,好的老师用完了,那么剩下的呢?同样是招100个学员,华图开5个班,保障了师资水准和授课体系水准。

  相比按6人一个班开了接近20个班。这老师能好吗?

  从客观上也一样如此:班级人数越少,肯定对老师要求越低。和前面说的话一致,hold住6个学生和hold住30个学生那完全不是一个等级。

  那么是时候来掀掀底了甄别面试班招生机构师资优劣的方式:

  一、直接要求机构介绍老师,三个维度:学历水平,执教多久,授课能力。

  二、建议学员可以有组织地在合适的时间段内向老师提面试试题,让主讲老师做个答题示范,作为检验。而这两点,华图就一直做的比较好,在行业内也颇有口碑:"好老师"、"好课程"、"好服务"。

  面试小班给考生带来的是完全没保障的师资以及效果极其有限的教学模式以"小班"为噱头俘获对面试考情不明就里的学员实为有意隐瞒请广大考生明辨面试产品国考最后一战不容儿戏!

  华图红领尊享面试班

  每个老师都经得起检验

  一起来看看真正适合你的面试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