阳性感染者上升,有城市发热门诊排长队,上海咋样?

  当前部分城市急诊、发热门诊排长队现象引发关注,上海的情况如何?

  在上海长海医院(海军军医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发热门诊和急诊同在一座大楼,彼此物理隔断、设有独立出入口。医院设置了急诊留观区域,急诊内部辟出多个过渡抢救区域、过渡病房。

    每天,成百上千人次进入长海医院急诊挂号,医院各项工作有序运转。长海医院的情况也是上海多家医院的缩影。

  12月10日,澎湃新闻记者多方采访了解到,上海各医疗机构门急诊已普遍开辟缓冲区域、隔离病房,划分核酸阳性、阴性诊疗区域,通过多种举措优化流程提升接诊能力。目前各医院秩序平稳,暂未出现“排长队”等就诊现象。

  急诊是医院急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任务最重的地方。在长海医院急诊大楼,急重症患者无需核酸检测证明可第一时间送入抢救,同步完成快检快筛。病情稳定后,阳性患者可从急诊分流到医院新开辟的隔离病房,阴性患者则转入正常病房。

  对于普通急诊患者,有核酸阴性证明就按正常流程看病;如果没有,可当场测抗原或核酸,进入缓冲区治疗;核酸结果出具后,根据结果进入相应区域救治。

  现在阳性感染者多吗?“急诊筛出的阳性感染者确实有上升趋势,目前总体情况可控,治疗平稳有序。”长海医院急诊科主任王美堂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采访时说,急诊筛出的阳性感染者从此前每天2、3个上升到目前大约10个。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的情况与此相似。这几天,该院发热门诊、门急诊扩充床位数量,同时强化了互联网医院服务。仁济医院门急诊办公室负责人樊翊凌介绍,在发热门诊内,就诊患者按照轻型、普通型、重型、危重型采取不同的处置方式,对诊区做了相应的扩容和应急部署。

  对于没有48小时核酸阴性证明的就诊者,可在仁济医院当场完成核酸检测和抗原检测后就诊。救护车来院无相关证明的就诊患者,完成抗原检测后即可进入缓冲区就诊,待核酸快速检测出具阴性报告后,进入抢救大厅就诊。

  仁济医院正积极改造第二急诊区,预计12月17日左右完工,可供数十名患者同时诊治。此外,针对重型和危重型患者,仁济医院东院区和南院区调整了感染病房床位,增设床位数超过50%。

  “目前医疗秩序运行平稳,前来发热门诊就诊的患者数量还在我们的承载范围内。”樊翊凌说。

  上海岳阳医院则增设“防疫便民门诊”,开诊时间为周一至周五全天,向市民快速开立止咳化痰、清咽利喉等药品,通过该门诊快速完成配药,就诊者无需在各个科室之间来回奔波。

  今后无症状和轻型患者可居家隔离治疗,急诊对轻症患者的医疗服务也有调整。王美堂说,以前开药通常是3天剂量,现在将处方剂量调整到10天。一旦发现轻症患者,快速诊断开药,病人也不用重复跑医院。

  2022年上半年上海疫情期间,由于病人激增、分流机制受限,医院急诊普遍出现“压床”现象。面对接下来出现可能的感染高峰,急诊还会“压床”吗?

  王美堂认为,上半年的情况有特殊性,现在各医院对新冠病人和普通病人都会收治,且都有一定规模的病房,加上二级医院、康复机构正常运转,急诊抢救后的患者分流渠道是畅通的,因此即使病人增多,急诊也有望不再积压病人。

  在这位急诊专家看来,接下来最大的挑战,还在于应对患有严重基础疾病的高风险人群,必须竭力保护这一群体。同时,当感染人数达到高峰时,医院阴性和阳性诊区分离的措施也可能迎来挑战。

  王美堂建议,无症状和轻型患者轻易不要占用医疗资源,尽量居家治疗。大部分感染者出现症状后以感冒发烧症状为主,家中可备一些常用药,但不用多,通常一周的药量就足够了,抢购囤药反而可能影响医疗秩序。

  关于急诊、发热门诊的现况、优化调整措施,以及可能面对的挑战,王美堂在接受澎湃新闻记者专访时作了详细解读。

  【对话王美堂】

  澎湃新闻:“新十条”出来后,可以预见今后感染人数会增加,无症状和轻型患者可以居家隔离治疗。新形势下,急诊做了哪些优化调整措施?

  王美堂:“新十条”是对防控措施的进一步优化调整,目前上海也公布了逐条细化分解的政策,应该说,医院内的措施都是根据“新十条”和上海细化措施落实的。目前来看,感染人数不可避免会增加,但其中大部分是轻型患者,我们根据相关政策,建议轻症患者采取居家隔离。

  我们急诊已经做了一些调整。比如,以前开药通常是3天剂量,现在为了更方便患者居家治疗,把处方药量放宽到10天左右,病人就不用重复跑医院。

  同时,对于部分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感染新冠后病情加重,或是基础疾病本身就需要抢救,这些病人我们会收治入院。上半年上海疫情期间,为了防止交叉感染,长海医院就开辟了多个临时抢救病房、过渡区域。现在急诊依然预留这样的抢救场所、过渡病房,对感染新冠的急重症患者,随时可以在过渡区域抢救,病情稳定后再进一步分流,长海医院也辟出了隔离病房专门收治新冠患者。

  此外,考虑到未来同一时间进入急诊的阳性病人可能很多,除了现有过渡抢救区域,我们也在感染科大楼新增了抢救区域,未来将根据情况投入使用。

  医疗机构是一个生命攸关的场所,我们医务人员会全力避免涉疫减员的情况,重视院感工作,比如现在依然要每天监测核酸。

  澎湃新闻:发热门诊现在情况怎样,是否也有调整?

  王美堂:我们医院发热门诊和急诊在同一个大楼,有物理隔断,独立出入口。以前发热门诊看病要查核酸,现在我们也做了相应调整,利用抗原快速检测。如果抗原检测结果为阳性,病人需要住院治疗的再进一步检测核酸,然后收治到医院相应的病房。如果不需要住院的,症状很轻,我们可以为感染者开药,根据其意愿回家隔离或集中隔离。

  当下,上海还没有迎来真正的感染高峰,我们现有的应对措施保证了医院正常的医疗秩序。未来随着感染者增加,医院也会根据上海卫生健康管理部门相关要求,动态调整措施。

  澎湃新闻:不少公众已经担心医院有大量阳性感染者,急诊很危险了,真实情况是这样吗?

  王美堂:最近阳性感染者数量是有上升趋势的,前段时间急诊日均筛查出2、3个感染者,目前大约超过10个。总体情况很可控,急诊的运行也一切正常。

  而且,疫情带来的突发状况,我们急诊也积累了很多经验。2022年上半年上海疫情期间,为了保证医疗力量,长海急诊创设了“气泡式”轮班机制,即使出现医护人员感染,也能够确保另一批急诊人员马上补充进来,急诊秩序不受影响。当时,各家医院急诊普遍出现“压床”,积压在急诊的病人数量很多,我们急诊为这部分病人开辟出临时留观区域。

  澎湃新闻:上半年上海多家医院急诊曾出现“压床”现象。面对新一波可能出现的感染高峰,急诊还会“压床”吗,如何应对?

  王美堂:病人之所以积压在急诊造成“压床”,一方面因为人数增多,另一方面是急诊分流不出去。

  上半年上海疫情期间,因为当时一部分医院作为定点医院,不收治普通病人,而各大医院的病房也没有完全开放,养老机构、护理机构都关闭,很多因素共同导致急诊“只进不出”,病人积压。

  现在情况不一样,各家医院都进行分类管理措施,新冠病人和普通病人都收治,也都会设置相应规模的隔离病房。因此,我觉得在各医院病房运转正常,二级医院、养老机构、护理机构都不关闭的情况下,急诊抢救后病情稳定的这部分病人,分流渠道是畅通的,就不会压床。

  澎湃新闻:三甲医院与二级医院、社区医院以及护理机构之间的衔接很重要,长海医院急诊与这些机构是如何衔接的?

  王美堂:长海医院地处上海东北部,我们收治的本地病人大部分来自杨浦、宝山、浦东、崇明等区,医院和区域内的相关医疗机构、护理机构都有常态化的衔接机制,病人可以顺畅地送进来。同时,病人经过抢救治疗、病情稳定后,通常也会送回原来的医疗机构、护理机构,整个运转没有问题。

  澎湃新闻:急诊接下来最大的挑战可能是什么?

  王美堂:还是有严重基础疾病的这部分人,特别是年龄偏大的,这些人感染后病情加重的风险大,治疗周期也长。而对医院和急诊而言,这部分病人收治入院后必须精心治疗,假如未来这部分病人太多的话,急诊分流压力也还是会比较大。

  另外,假如未来病人数量到了非常庞大的程度,阳性病人和阴性病人怎样分类收治,这可能也是一个难题。到了那个时候,可能还需要调整相应的医疗措施。

  澎湃新闻:对有基础疾病的人群有何建议?

  王美堂:有基础疾病的人群,平时要密切监测自身基础疾病的情况,在疫情期间,尽可能保持病情稳定,尽量不要被感染。没打疫苗的人,应该尽快接种疫苗,这样即使感染新冠也可以大大降低重症率。还要注意活动、锻炼身体,不要因为怕感染就什么也不做了,保持一定的运动、活动量,对身体很有好处。

  同时,建议轻型患者和无症状感染者轻易不要占用医疗资源,可以在家治疗的就居家治疗。大部分感染者出现症状后,都是感冒发烧症状,所以家里备一点常用药,但不用多,一周的药量就足够了,不建议抢购药物,囤太多没有用的,反而影响医疗秩序。

  来源|澎湃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