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专家陈默:中国孩子已经变了,家长和老师却还没跟上

  

  当今的孩子是怎么回事?为什么这一代当父母感觉特别难、特别累?

  华东师范大学的陈默老师说,当今的孩子不一样了,他们更自由、更有自我意识、更善良、也更缺乏真实感。他们随着时代进步在变化,但我们的父母和老师都还没跟上。

  用传统的教育方式来教现代的孩子,其中错位造成了现在孩子普遍难怪、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孩子学习不够努力怎么办?怎么与青春期的孩子沟通?如何与自己内心的焦虑和解?孩子不听我话怎么办?

  蓝橡树接触了成千上万的父母后发现,教育中的很多问题,在于父母缺乏对常识的理解。

  这一代父母们在用他们父母教育他们的方式教育自己的孩子,其中就不乏落伍的、错误的教育方式:

  比如,试图用贬低打压的方式,激发孩子内驱力,反而令他们自卑、胆怯;

  比如,童年时为孩子屏蔽一切风险,只对他们的学习有高要求,成年后却又要求他们拥有迎战一切的勇气;

  比如,盯着孩子在学习上所花时间,而不重视提升学习效率,只刷题不进步不玩耍,孩子的心理问题比任何时候都要多;

  比如,父母强大的控制欲与孩子产生权力之争,亲子危机一触即发;

  再比如,明明心里想说的是爱孩子,支持孩子,出口的却是刀子般的讽刺、奚落……

  可是,当孩子或多或少出现一些成长难题时,父母往往从外部寻找答案。父母唯独没有看到问题的症结其实在自己身上。当父母转变了和孩子沟通的方式,当父母真正放下“架子”,听听孩子们心里所想,共情他们的快乐和忧愁,很多问题就迎刃而解。

  

  各地学习困难门诊,一号难求

  这代的孩子有更多自主意识,接触更广阔的世界。就像华东师范大学的陈默教授所说:

  当今的孩子对话语权要求很高,他需要自己的意见得到尊重,不甘心受到父母的压制。同时,他们的知识面很广,他们走的地方多,懂得一知半解的道理更多。

  难怪陈默教授感慨:在这个时代,孩子变了,父母却还没跟上。

  

  父母如何才能跟上孩子的脚步?

  3年前,蓝橡树开始制作一年一度的「教育日历」,最初的用意是想陪伴父母,享受和孩子相处的每一天,用心感受和孩子相处的幸福时光。因此,我们选择的多是一些疗愈人心的句子,启迪思考的片段。

  但我们发现,如果没有科学方法,没有理论支持,光靠爱无法发电——「鸡汤」只能一时镇痛,行之有效的对策才是解决父母教育痛点的关键。

  因此,2023年的日历,我们对内容进行了全新的改版。

  蓝橡树教育日历2023

  正式开售

  学点教育科学,做懂教育的父母

  每天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利刃在手,直面育儿挑战

  我们选择的20余本教育书籍,都是顺应这个时代的前沿研究,从中提炼出12个教育观点,在一整个月中将这些观点的精华点到。

  这12个话题分别是:自驱力 | 非暴力沟通 | 积极心理 | 脑科学 | 正面管教 | 情商 | 心流 | 婚姻 | 学习力 | 独立 | 未来教育 | 正念

  

  基本涵盖了家长在孩子成长过程中的各种问题,用心理学、脑科学等理论「武装」起来,成为更懂教育的父母。

  其实,很多教育常识并不是多高深的理论,从想到,到知道,再到做到,却是一条漫长的修行之路。

  碎片化的学习到底好不好?当然,如果你有时间,有精力,尽可以把这20余本教育著作翻透,吃透。但如果客观条件所限,每一天一点点的渗透,依然有其价值。

  我们用1个月时间,把相对复杂的理论讲给你听,一点启发或许就有看得见的改变。

  

  比如,教育脑科学中有一个帮助孩子克服恐惧心的做法——复述经历。

  当孩子遇到糟糕的事情,受到惊吓,遭遇意外,父母可以做什么?与其单调得让孩子“别怕”,更有效的方法是什么?

  在4月「教育脑科学」专题中,4月4日的内容是这样的:

  “复述的力量很强大,它可以分散孩子的注意力或者让他们平静下来。右脑处理情绪和亲历式记忆,左脑为情绪和记忆赋予意义。左右脑一起工作会治愈我们的痛苦经历。孩子会关注和分享经历,就能用健康的方式回应所有的事情。”

  

  4月6日的内容是这样的:

  “当孩子无法控制激烈的右脑情绪时,帮助他们述说让他难过的事情,从而让左脑发挥作用,让孩子理清自己的经历,更有掌控感。”

  让孩子复述自己遭遇的不幸,这不仅能让他们尽快从负面情绪中解脱,还可以借此让他们拥有掌控感,而掌控感是很多正面积极情绪的源头,自信、强大。

  再比如,为什么有些孩子特别通情达理,情商高,有些孩子情绪波动大,很难相处?在6月的「培养高情商孩子」的主题中,6月2日的内容是:

  学会为情绪贴标签。为情绪贴标签这一行为,对神经系统有安抚作用,能帮孩子更快从不愉快的情绪中平复。在表达自己感受到的情绪时,需要调动掌控语言和逻辑思维的左脑,因为能帮助孩子集中注意力,恢复平静。

  家长困惑的问题,比如在接纳孩子的情绪方面,尺度在哪里?过度迁就会否养育出一个任性妄为的熊孩子?

  6月4日的内容是:

  容忍孩子的感受,而非行为:要让孩子明白,自己的情绪并没问题,出问题的是他们错误的行为。所有的感受、所有的愿望都是可以接受的,但并不是所有的行为都是可以容忍的。

  

  当12个月过去,在365天的陪伴下,你会拥有一口袋的利刃,直面孩子给你的各种挑战。

  每月一个前沿教育理念

  通俗易懂,轻松掌握

  再来说说这12个月主题的选择。教育问题千千万,但汇总起来无非就是几个大主题:

  如何激发孩子的内驱力?

  怎样让孩子跟父母合作?

  乐观、高效、情绪稳定的孩子如何培养?

  ……

  1月主题是自驱力,就是孩子自觉、自愿学习的能力。现实中,很多孩子是为了父母和老师在学习,为了获得奖励在学习,当他进入大学,就失去了学习的动力,这就是「空心病」由来的重要原因。

  在「自驱力」的主题中,我们谈到了「外部奖励」如何破坏自驱力。帮助孩子建立自我奖励模式,用内在动机激发,比外部动机更长久,更有效。

  1月12日的内容是:

  奖励和外部激励因素会削弱孩子的内在动机,应谨慎使用,金钱奖赏削弱人们的内在动机。

  

  表扬的方式也很重要。好的表扬激发孩子的内在动机,而糟糕的表扬则让他们感到无力。

  1月16日的内容是:

  要赞扬孩子身上用于解决问题的切实努力,听他们想到的各种点子,而不是表扬他们所取得的成就 。

  提升孩子内在驱动力的关键,就是父母要尽可能多放手。为孩子提供信息,而非替他们做决定。

  1月18日的内容是:

  不要替孩子做决定。给孩子提供他们所需要的信息,然后让他们自己决定就好了。告诉他们你信任他们,也给过他们忠告,然后就顺其自然吧。

  

  当你觉得教育孩子很难、很累,束手无策的时候,试着去读一读日历上的文字,冷静3秒,可能一切都不那么糟糕,可能方法自然而然就出现了。

  除了自驱力,还有亲子沟通、情商培养、正面管教、积极心理学、脑科学等重要主题,易懂好学

  每周一个亲子互动

  加深理解,幸福练习

  读过、看过,不如亲自试一试。在2023年的日历中,我们围绕每个月主题设计了每周一次的亲子小互动。

  2月份的主题是非暴力沟通,我们内心明明是爱孩子的,但说出口的就是伤人的话。但当我们愤怒时,我们应该如何表达出来呢?

  在2月4日的互动环节中,我们设计了一次「记录矛盾对话」的小练习:

  判断你的语言是否达到了“非暴力沟通”的四大要素:一、清晰表达所观察到的,不夹杂评判;二、表达感受;三、表达我们的感受与什么需求相关联;四、具体请求。

  在1月自驱力的主题中,设计了「帮助孩子制定自我激励方案」的小活动:

  “如果你完成了自己的目标,希望获得怎样激励?”,和孩子讨论自我激励方案。(提醒:激发他内在成就感、责任感。)

  亲自写一写,试一试,做一做,用一用这些科学工具,加深对理论的理解同时,也增进家庭成员的感情。

  养育孩子,难并快乐

  养育孩子是一件漫长、复杂却也是充满趣味的事情,我们可以凭借本能去陪伴孩子,也可以主动出击,用科学的方式应对孩子带给你的挑战。

  在升级学区房还是升级自己的二选一题目中,我选择了后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