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5特辑:揭秘教育培训行业的内幕
之所以写这篇文章,并不是要否定教育培训行业,而是希望将这个行业的现实情况做个分析,作为需要报班的学员、家长的参考依据,做到理性报读。作为教育从业工作者,在公办高校和民办教育培训行业都工作过的教师,这点发言权还是有滴。
1、你的老师,可能并不如你
某知名公务员考试机构内部的行测讲师,一般是本科学历就可以应聘,应届生也可以,入职后培训半个月即可上岗。然后,报考公务员的人,也就是去听课的学生,不乏985、211名校的本科生,甚至是研究生,都在听一个学历不比自己高、毕业证没到手的应届生指导自己怎样考试。
并不是说老师的学历必须要比学生高,只要有能力,站上讲台也实至名归。但问题是,机构在对外宣传自己的师资时,通过对“名师团队”的包装,向消费者展示出高端师资力量,收取高昂学费,也就顺理成章了。
所以学历低不是错,虚假宣传才是错。比如某补习机构,最常用的广告语就是“北大名师团队一对一授课”。实际上,毕业于北大的高材生并不屑于到补习机构授课,该补习机构的一线教师基本都是从当地大专招回来的,连教师资格证都不一定有,试讲一个月即可上岗。
事实上,除了国内那几家你听过名字的知名机构以外,大部分的机构都采用了“言过其实”的名师包装。有小部分家长可能会要求机构出示任课老师的毕业证复印件,机构对此也有应对方法:花点钱招几位名校毕业的老师,做机构的学术顾问,即有权利以这几位老师的学历证书来搪塞。实际上,这几位老师从来不会到这机构讲课。
2、高昂学费,是你该交的“智商税”
教育机构的师资名不副实,收取的学费也是漫天要价。照书说理,或者拿几道题在讲台上解答个90分钟,更有甚者出份试卷让学生做不懂就问,也动辄100元一次课。
收取高昂学费有理么?没有理,那都是学员“自愿”缴纳的“智商税”。对于以利润为根本目标的机构来说,只要出现了新的市场需求,就代表有利可图。机构能迅速针对新的利润点,开设新课程。
比如这几年兴起的机器人课程,就成为许多机构新的利润点。我身边就有k12机构,老板在内部动员几个数学老师,组建了一支团队,再找来一个做机器人产业的朋友做顾问,该机构的机器人课程班就顺利开设了。然后往在读学员里推广,几千块一期的课程也吸引了很多家长买单。
你可能说几千块对一些家庭来说也承担得起。问题是几千块学到的是什么?教孩子认识简单的机器人原理,学一些初级编程,再和孩子一起玩一下乐高,差不多了。
而对于这家k12机构来说,闲置课室利用率提高了,每个月给本职老师加两千块课酬(几个老师感恩戴德),剩下的营收就全是利润了。
你以为这是个例?实际上,市面上的早教、幼小衔接、少儿英语等教育领域,既是创业型机构的首选业务,也成为了大中型k12机构、体艺机构延伸业务的项目。对于大中型机构来说,根本不需要太多的成本,只需要巧立名目,就会有家长缴纳“智商税”。
3、教育机构背后的产业链
任何一家机构,都不是在单打独斗。机构背后,其实已经形成一条灰色产业链。
如上文所说的“高学历师资”,因为中小型私立机构很难吸引到高学历教师,所以一般都采用兼职的方式。因为目前公办学校教师的准入门槛越来越高,学历较高。中小型机构招募公办教师作为兼职老师,但全职教学依然以自己的教学团队为主,这样就降低了人才成本。
当然,这样做对公办老师来说有一定的风险,毕竟许多学校明令禁止教师到机构赚取外快。但办法总比困难多。机构还可以通过第三方公司,聘请高学历顾问团队,用作自己的师资团队包装宣传。这就催生了一些面向教育行业的咨询服务公司和顾问公司。
此外,教育行业比大多数行业都依赖地方和线下,加盟和代理比机构直营更多。哪怕是线上教育机构,在达到一定规模后也会在地方建立学习中心。然而国内目前的教育品牌加盟,尚未形成统一品牌标准。说实话,就是代理机构向品牌机构交了一笔费用,再打着品牌机构的旗号收取高昂学费。
4、甄选机构,选的是服务
当然,教育培训行业依然有存在的必要性。对于中小学的学生来说,课外教育培训是课内教育的重要补充。对于成人来说,成人高等教育、公务员考试、事业单位编制考试、职业资格考试、职业培训、业余兴趣爱好等,都需要依赖教育培训机构。那么甄选教育机构,就显得很重要。
货比三家,做好价格比对,同时了解机构的办学资质,这些工作都极其重要。在选对机构之后,也要注意细节,重视自己的学习效果,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当然,还要学会独立判断,不要人云亦云地盲目报班。就像孩子早教,找到专业有实力的机构固然是好,但如果的确找不到专业的,那就宁愿自己教也不要将就。毕竟,父母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何苦花钱给不专业的老师来带孩子呢?
一家优秀的教育机构,不一定要有高学历教学团队,不一定要有高大上的校区环境,但一定要有合法的资质、负责任的老师,还有配得起定价的学员服务。正如雷军所说:“服务,就是最好的营销。”
【作者简介】林超文,暖暖的教育系新媒体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