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试卷解读】松雷中学初四学年语文组:试卷变中有新 展示学生创新实践能力

  东北网6月25日讯(记者 王春颖)2018中考首日考试结束后,记者联系到了松雷中学初四学年语文组的老师们,就今年中考语文试卷做了相关分析解读。老师们纷纷表示,今年的中考语文试卷体现了新课改精神,命题科学、规范,考查全面,重点突出,梯度合理。与去年相比,稳中有变,变中有新,既重考查知识,更重考查能力;既贴近学生生活实际,又有较高的思维含量,有利于展示学生的创新和实践能力。

  松雷中学初四学年语文备课组全体教师。

  积累运用部分:难易适中文言文侧重基础

  本套试题对“字音、字形”的考查,依据课本内容,重点考查了辨识能力,考查题型略有变化。例如第1题字音字型合并,为今年中考新题型;名著题考查了《三国演义》中的与“火”相关重要情节,这道题十分新颖,它变化了一种方式来考查人物和情节的对应关系。

  古诗文默写的考查重在名句、佳句,提醒学生在读、背、写的同时,要重视体验情感、领悟内容,从而真正从中吸取民族传统文化的营养,提升自身的文化素质。

  古诗词鉴赏,和以往相比有较大变化,以往是以理解性默写形式出现,分值2分,今年独立作为选择题出现,分值增加了1分,提醒孩子们对古诗词的学习不能仅限于机械的背诵记忆,更需要对整首诗意的理解。例如本次考查题目为《山坡羊.潼关怀古》,错误项主要针对主旨句“兴,百姓苦;亡,百姓苦”设置选项,可见无论题型如何变化,从诗文主旨,作者思想感情,文章写作意图去理解是不变的宗旨。

  文言文阅读《岳阳楼记》沿袭了去年的命题形式,重点考查了实词释义,语句翻译,以及对文本内容的简单理解。如第十题:滕子京是否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之人,文中哪里体现?这个问题也是紧扣文章主要的写作意图,在文中开头和结尾都有体现,学生答题既离不开对文章主旨的理解,也离不开对文本的细处分析。注重基础的前提下,难度略有提升。

  现代文阅读:关注社会热点体现创新性

  试卷所选三篇文章,文质兼美。文章中所渗透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导向深邃,三种文体更注重考查学生对文本的解读能力和文体特征关键信息的把握。

  尤其议论文《人当有所畏惧》,在(4-6)段列举了哪些“有恃无恐”一题中,同样是考查信息筛选和提炼的能力,但关注热点,对于当下的一些不良现象提出人当有所畏惧的观点。

  记叙文阅读《偶遇》文章采用横式结构,阅读难度有所提升,命题类型与2014年类似,侧重考查学生对具体词语、句子的理解。如第一题问:这个老人活的如花似玉,对“如花似玉”的理解,第三题:文中“内心一团篝火,瞬间洞开”的含义等。这篇文章的选择与当下倡导的和谐友善精神契合的很好,对孩子们深入理解当下社会生活有着很好的启发。

  作文:命题贴近学生的生活有充分的发挥空间

  命题作文《不变的是那份痴迷》,选材广泛,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从文题可以明确“痴迷”是程度非常之深的迷恋,为之迷,为之狂,为之痴。深陷其中,不能自拔;执著其里,陶然忘情。但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喜爱、兴趣。因此,在行文中要体现出“痴”与“迷”的程度,以示与一般意义上的喜爱、兴趣的不同。行文中应具体写出“痴迷”什么?怎样痴迷?还要写出对一件事情的“痴迷”,扣住“一份”。还有一个关键词是“不变”,在文中要作为重点突出“不变”,不管现实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自身的境遇发生了怎样的改变,但那份痴迷始终不会改变,一切都在“变”,唯独我对事的痴迷不变,写出“变”中的“不变”,“变”中的坚守。进而表达出“痴迷”带来的精神享受和美好感受,给生活带来的精彩。

  材料作文讲的是猫头鹰抢占一棵大树,一只乌鸦不让,百鸟之王说应学会谦让。命题人给考生提供了可供选择的几项立意,这样选择性与实践性的结合,给考生提供了更加开阔的写作空间。同时也体现了当下的焦点和热点,和谐共处,文明礼让。

  【教师简介】

  松雷中学初四学年语文备课组是由组长吴雪琴,组员叶明珠、张亚彦、王迎新、丛林等共7位教师组成,平均年龄40岁,共有三位高级教师,两位区骨干,一位省级骨干。每位教师均带过数届毕业班,多次参加省市区级教学大赛并获得一二等奖。该备课组年龄梯度合理,教研氛围浓厚,教学风格各有所长。基于每位教师深厚的文化底蕴,先进的教学理念以及丰富的教学经验,在历年考核中,该备课组教学成绩一直在南岗区名列前茅。

  【东北网明天将继续邀请名师对哈市中考试卷进行评析,敬请关注】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