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年除夕,周总理请亲属们吃年夜饭,为何菜谱仅是包子和稀饭?

  我们在小学时应该都学过一篇课文,是何其芳写的《一夜的工作》,他在文中记录了周总理整晚加班批阅文件,生活却异常简朴,令人非常感动。

  

  周总理确实是出了名的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我想通过几个故事让大家更直观地感受总理的魅力。

  1.坐火车坚持只买普通硬座

  1937年初,周恩来处理完西安事变后,由于消耗了太多精力,身体状况很差,可是为了党的工作,他没有休息,又立即乘火车前往石家庄同国民党将领卫立煌谈判。

  警卫人员为了照顾他的身体,通知后勤部门给他买包厢票,但周恩来坚决不同意,他说:“我们是人民的勤务员,怎么能像有钱人那样呢?”大家又想改成软卧票,又被他制止,他坚持让买普通硬席票。

  火车到石家庄后,当卫立煌知道周恩来坐硬座时,大吃一惊。他后来对我方人员谈:“哎呀,你们周将军这样的高级将领,只坐普通的硬座车,这样廉洁奉公,真是可敬可佩!”

  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统一战线的需要,周恩来曾经长期留在重庆工作。按他当时的职务等级,每个月可以领几百块大洋的工资,但他依然保持着清贫的生活,每个月仅仅花几块钱,其他的全部交作党费,令国民党的高级官员也非常敬佩。

  在重庆期间,周恩来有一条藏青色的裤子,已经穿了多年,被磨得光光的,因为没有打补丁,所以他只有出席会议或会客时才舍得穿。工作人员看不下去,想给他买条新的,但他坚决不同意。就这样,那条裤子的裤脚破了三次,缝了三次,最后越来越短,但他丝毫不在意,照常穿着它去会客。

  

  2.令人印象深刻的年夜饭

  建国以后,周总理依然保持着朴素的作风,这从他的饮食就能很好地体现。

  有人回忆,周总理自己吃饭时就只有简单的一荤一素,吃剩的饭菜,还要留到下餐再吃,从不浪费一粒米、一片菜叶。

  

  总理请客也有固定的菜肴,主食不是馒头就是煎饼,副食不是大杂烩就是白菜肉片或者粉丝,这样的食谱几乎贯穿了周总理的一生。

  周总理的侄子周保章曾经回忆了这么一件事:1961年过春节,年三十晚上,总理请在北京的亲属和工作人员去他家里吃年夜饭。周保章觉得既然是总理请大家吃饭,菜应该是不错的。

  那天来了20来人,坐了3桌。等菜上齐了以后,大家才发现,所谓的“年夜饭”,只有包子、小米稀饭和咸菜。

  吃饭时总理解释了为什么要吃这些:“今天吃包子,是毛主席领导中国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我们能吃饱饭了。小米是有功的,是小米加步枪,打败了日本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反动派。延安的小米养育了我们。在延安吃小米,要自己动手、开荒种地。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延安精神,要永远发扬。”

  

  这样的一席话,令在座的每个人都深深地感动了。

  3.坚决不装修房子

  周总理在中南海的办公室和宿舍房子因为年久失修,地面潮湿泛碱,房梁和立柱也被虫蛀得木粉飘落,深秋时节,房子里又潮又暗又凉,总理在办公时用毛毯盖在腿上取暖。

  工作人员看了心疼,于是乘他出去视察时,在征得了邓颖超和办公室的同意以后,对房子进行了整修。周总理回来以后非常生气,说我自己要求勤俭节约,却没有做到,并两次在会议上进行了严厉的自我批评。

  后来金凤回忆说,有一次自己作为记者,写了一条新闻去找总理审阅,她在总理秘书的办公室等总理,忽然听到滴滴答答的声音,抬头一看,原来是屋顶漏雨了。即便身居漏屋也不愿去修理,如果不是亲眼所见,又有谁会相信呢?

  

  还有一次,有人提出要修政府大厦,还把做好的模型送给总理看,总理却说:“我们一定要执行毛主席勤俭建国的指示,只要我任总理期间,决不修政府大厦。”

  国务院有一个小厅,通风不良,根据专家建议,有关方面决定更换屋顶。周总理知道后,坚决不同意,并提出了严肃的批评。他说这间房子比我们在延安的窑洞好多了,只要我当总理,你们就不许改变这个小厅。

  正是周总理这种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作风,教育和激励了无数人,它现在依然是我们需要认真学习的无价之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