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圈法则”在中学生学习和成长中的应用二、“怎么学”(7)

  各位家长大家好!我是中学生厌学问题诊疗苏老师。

  在上一讲中我讲了“当天所学,必须当天复习”。

  今天我们讲一下“提高记忆力”的原理和方法。

  许多中学生喜欢说“自己的记忆力不好”。 这其实是对记忆力的一种误解,也是一种对学习效果不好的一种托辞。所谓的“记忆力不好”的其实讲的是“记忆效果不好”。记忆效果是由三个要素构成的,包括记忆力、记忆时间和记忆方法。

  

  一、首先我们要搞清什么是“记忆力”?所谓记忆力,就是单位时间内记住的内容。

  对于普通人来说,记忆力是相差无几的。为什么这么说?因为从记忆的角度来说,一一对应的记忆是最困难的。中国汉字就是一一对应的,所以外国人都会觉得汉字难学。还有就是班级上同学的姓名,将名字和具体的人对照记住,也是困难的。但大家都完成的很好,这就说明大家的记忆力其实都是不错的。

  虽然相差无几,但还是有些影响因素。比如年龄,性别。

  对于单一重置式的记忆,即单纯输入式的记忆,如英语单词、古诗词等。儿童因为更单纯更专注,所以记忆力比成人好。成人因为大脑中已存有大量的知识信息,难以集中注意力,易受干扰,单一记忆效果较差。但总结、整理能力强,对形象记忆效果更好。而中学生正好介于儿童和成人之间,即能输入式记忆,也能整理归纳记忆。

  二、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根据记忆内容保留的时间,记忆分为长时记忆和短时记忆两类。比如课后对当堂学习内容的记忆、考前的突击背诵,这些都是属于短时记忆。许多同学的突击记忆的能力是很强的。即“过目不忘”。

  可是麻烦的是。考试时考核的是长时记忆。越是大考考的记忆时限越长。期末考的是一个学期的学习内容;中考考的是初中三年的学习内容。所以在听课学习过程中,需要的是短时记忆;而考试的关键是将短时记忆转化为长期记忆。

  那么怎么做呢?转化的关键是重复。但不是单纯、简单的的密集型重复。而是合理分配重复时间,进行间隔性重复。比如第一天重复两遍,第二天重复一遍;随后每隔一天重复一遍;以后就是一周重复一遍,一月再重复一遍。

  

  三、将长时记忆整理归纳存储在大脑中,方便考试时“输出”

  随着学习的深入,记忆的内容也学来越多。所以要学会归纳整理。我的建议是低年级就用课本的目录做框架,将记忆的内容分门别类存储;高中生则建议由时间时学习下思维导图,来构建知识体系。

  存储的目的是为了考试时“输出”。日常的练习和刷题,既是为了加强记忆,更是为了熟练“输出”。长期的“输出”会锻炼出能力,能力会成为习惯。

  四、实现高效记忆的注意事项

  1、平和的情绪有利于记忆,就是所谓学习中要“静心”。要学会应对学习压力和成绩焦虑。

  2、安静、无干扰的环境有利于记忆。

  3、健康的生活方式、规律作息、营养饮食和体育运动有利于记忆。

  4、优秀的课程设计和安排,是稀缺资源。

  5、长期的记忆训练和用脑,科学的“输入”和“输出”,将记忆变成一种习惯。

  

  我是中学生厌学诊疗苏老师。关注我,我将分享更多关于孩子学习和成长的内容。帮助家长和孩子解决教育中的具体问题。欢迎大家使用百家号的“付费咨询”向我提问。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