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山两会】点赞!2022年这些优秀提案获表彰,快看看是不是你关心的!
在刚刚开幕的
政协北京市房山区第九届委员会
第二次会议上
对2022年度优秀提案
进行了表彰
具体都有哪些内容
快和方方一起来看看吧!
方方从本次大会了解到,区政协九届一次会议以来,区政协各参加单位和政协委员紧紧围绕房山区“三区一节点”的功能定位,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和使命感,在全国文明城区创建、科技创新、文旅融合、乡村振兴、民生保障和疫情防控等方面,通过提案积极建言献策,认真履行职责,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操作性的意见和建议,为助推“一区一城”新房山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鼓励先进,调动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委员的积极性,进一步发挥提案在履行政协职能中的基础性作用,推动提案工作提质增效,根据区政协提案工作条例等相关规定,经各民主党派、政协各专委会推荐,政协北京市房山区第九届委员会第6次主席会议研究决定,对《关于进一步加大大遗址保护利用力度,加快文旅深度融合的建议》等10件优秀提案予以表彰。
在新的一年里,希望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委会、全体委员,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中共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紧紧围绕房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切实履行职责,深入调查研究,努力提高提案质量,推动提案工作提质增效,为助推“一区一城”新房山现代化建设作出新贡献。
怀着激动的心情
方方为您揭晓
2022年度优秀提案
一起来看看吧
序号
案由
提案人
1
关于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房山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民建房山区总支(王浩)
2
关于加强社区精细化治理,助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建议
民革房山区总支(陈晓燕)
3
关于完善我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
九三学社房山区工委(尤劲)
4
关于进一步加大大遗址保护利用力度,加快文旅深度融合的建议
郭京宁
5
关于加大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扶持培育力度,促进我区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朱光辉
6
关于助力中关村前沿技术研究院发展的建议
许华旸
7
关于建立良乡大学城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的建议
苗英伟
8
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建议
赵 建
9
关于全面加快我区经济薄弱村发展的建议
赵庶吏
10
关于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构建新时代红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建议
寇利红
这些提案关注了
房山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哪些方面?
下面方方就为大家展示
这些提案的具体内容!
一
关于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作用,推动房山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提案人:民建房山区总支 王浩
承办单位:区农业农村局
主要建议:
一、结合此次新冠疫情影响,提高粮食安全意识,在市场需求的引导下,紧密结合相关产业规划和国家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带头调整优化生产区域布局,做大做强现代种养业。
二、巩固现有龙头企业,坚持质量兴农、绿色兴农、品牌强农,推动构建现代农业生产体系、产业体系和经营体系,有力提升农业产业整体素质。
三、通过龙头企业示范引导、技术培训等途径,在小农户中普及绿色生产方式,不断增加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促进农业从拼资源拼消耗的掠夺式经营逐步转向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集约经营。
四、鼓励龙头企业做好房山本地农业土特产文章,逐步推动农业供给体系由中低端产品为主向中高端产品为主转变,实现以小取胜、以特取胜、以少胜多,真正把特色小产品做成农民增收的大产业。
办理情况:
一是自主创新能力提升,农业科研成果丰厚。全区23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中,同时也被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的13家,占比达到57%。
二是联农带农作用增强,就业增收效果凸显。2021年,全区23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带动农户数量为86030户,其中带动本市农户数量为30046户;带动农民合作社630个,家庭农场54个;企业从业人员5128人,其中农民3764人,占比达到73.4%。
三是生产加工能力提高,稳产保供作用彰显。各龙头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下大力气提高产能,切实保障粮食、“菜篮子”产品和优质特色农产品有效供给,保障城市平稳运行。
四是积极拓展帮扶路径,大力开展产业扶贫。很多企业采取“龙头企业+基地+贫困农户”“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农户”等方式,带动贫困地区开发利用特殊资源禀赋,让贫困农户分享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增值收益。
下一步,将进一步加大农业企业金融支持力度,为农业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创造良好的融资环境。大力发展生态绿色加工,鼓励节约集约循环利用各类资源,引导建立低碳、低耗、循环、高效的绿色加工体系。通过专题培训、实践锻炼、学习交流等方式,完善农业企业经营管理人才培养机制。
二
关于加强社区精细化治理,助力创建全国文明城区的建议
提案人:民革房山区总支 陈晓燕
承办单位:区民政局等单位
主要建议:
一、加强网格化建设,充分发挥网格化的服务管理作用。避免重复建设重复投资,发挥网格内监管作用,加快推进这方面的改革力度。
二、加强智慧社区建设。要立足于将部门间分散的系统整合统一,由人力密集型向人机交互型转变,由经验判断型向数据分析型转变,由被动处置型向主动发现型转变,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的深度介入打破“信息孤岛”。
三、科技赋能破解停车难。从治理违停、复划车位线,到引入科技力量、上线智慧停车,一系列政策举措的落地形成治理合力。
四、常态化疫情防控中还应加强大数据的引入和应用。新冠疫情防控期间,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在常态化疫情防控中还要进一步加强大数据在社区管理中的应用范围和应用深度。
五、垃圾分类需要科技加持。运用科技的力量,系统性地解决多头问题,实现全面精细化管理,从而减少监管成本,体现社区治理“绣花功夫”。
办理情况:
一是为持续深化文明城区创建工作,不断推进“创城+热线+网格”联动创建。将热线网格联动助推文明城区创建纳入《2022年房山区接诉即办改革工作要点》。共享运用网格划分成果,明确了各网格的管理责任主体。强化网格员作用,不断深化“网中有格、格中有人、人在格上、事在格里”的网格治理模式。
二是2022年我区启动了智慧城市顶层设计规划工作,对标北京市智慧城市总体规划建设,列明任务清单、项目清单作为落实相关工作的依据。加强政务信息资源的整合、汇聚与共享,提升数据支撑城市管理和社区管理服务能力。今年将启动全区政务信息系统安全入云工作,实现数据汇聚共享。
三是已建成全流程精细化管理系统服务平台,包含了全品类垃圾的源头收集、运输、末端处理等全流程环节。截止目前,全区已有275辆垃圾收运车辆、12座垃圾处理设施实时纳入区生活垃圾分类精细化管理系统平台,实现在线运行。7569个垃圾桶安装了身份识别码,实现精细化管理。
三
关于完善我区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的建议
提案人:九三学社房山区工委 尤劲
承办单位:区民政局等单位
主要建议:
一、将社区养老生活圈的规划与建设作为我区新建住宅社区的重要条件,提升规自委和住建委在社区养老生活圈建设方面的前置管理作用。完善社区养老服务网点(特别是养老驿站)设点及布局规范,除现有的总体覆盖人数要求(每20000居民建设一个驿站)外,将60周岁以上老年人(特别是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的分布数据纳入设点及布局规范中。
二、制定全面提升居家社区养老服务体系效能的工作规划,建立养老服务网点动态优化机制,健全网点服务和考评机制,重视公益保障性养老服务的提供,将公益保障性服务作为各网点的必做项目。
三、针对公益保障性养老服务,通过整体打包或大片区打包的方式,政府采购公开引入有资质的机构提供集中化、规范化、精益化的养老保障和标准化的养老产品,确保提高各网点公益保障性服务品质的同时实现降本增效。
四、加大居家社区养老服务的宣传,通过社区居委会传达区政府惠民服务的理念和工作,引导居民居家养老理念,推广临近养老服务驿站的服务和联系方式,让居民充分知晓。
办理情况: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强化规划引领。成立了全区养老服务工作领导小组,将养老工作纳入年度重点任务,纳入接诉即办“每月一题”重点解决民生诉求计划,区级养老配套资金保障到位。启动《房山区养老设施专项规划(2021—2035年)》编制工作。根据全区老年人口分布特点和服务需求,对全区养老设施进行科学合理布局。加大新建住宅小区配建养老设施建设管理。对新申请的照料中心、养老驿站进行实地查看,督促完善机构功能,严格备案手续。
二是加强设施建设,完善服务体系。区级层面,建成区级养老服务指导中心和区级社会福利中心。街乡镇层面,着力推进街乡养老照料中心建设。把应建未建空白点养老照料中心纳入区政府重点工作。村社区层面,全区累计建成社区养老驿站121家,实现养老服务设施街乡镇全覆盖,为社区老年人提供日间照料、健康指导、就餐等居家服务。
三是强化规范管理,提升服务能力。全面落实《北京市社区养老服务驿站管理办法》和《北京市社区养老服务驿站扶持办法》,强化驿站规范化管理,重点强化驿站的基本养老服务责任。
四是聚焦短板弱项,大力加强农村养老服务。聚焦乡村振兴薄弱环节,针对山区农村老龄化空巢化严重、家庭养老功能弱化、社会养老资源不足等问题,选择服务设施相对缺乏、位置偏远的霞云岭、史家营、蒲洼等10个深山区乡镇,开展农村养老服务试点。
四
关于进一步加大大遗址保护利用力度,加快文旅深度融合的建议
提案人:郭京宁
承办单位:区文旅局等单位
主要建议:
一、制定遗址规划,明确保护思路。优先加快琉璃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规划编制,以世界遗产为目标,突出遗址特色,深化遗址核心价值的研究,力争成为新时代全国考古遗址公园的典范。
二、开展持续考古,深挖遗址内涵。发挥在京考古单位、高校、科研院所众多的优势,制定长期、科学、系统的考古工作计划,做到“一遗址一策”,以一流的考古水平,深入发掘和构建遗址的价值体系。
三、探索管理机制,焕发遗址活力。由属地政府牵头,打造集文物保护展示、文化产业发展、休闲旅游、运动体验、城市形象展示于一体的文旅综合体。形成“共谋、共创、共赢、共享”的新型大遗址治理机制。
四、提升展示水平,促进文旅融合。组织高校、科研机构等智库开展房山历史文化旅游的专项研究。探索大遗址的展示、解说和传播方式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转型。努力把大遗址打造成为历史内涵、人文环境与生态环境高度和谐、完美融合的文化遗产保护典范,从而成为大遗址保护利用的“房山样本”。
办理情况:
一是坚持规划引领,科学谋划发展格局。编制《琉璃河考古遗址公园规划》,2022年4月通过琉璃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专项建设组会议审议,并于5月上报国家文物局。已完成琉璃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申报工作。
二是加强保护利用,充分展示历史文化价值。开展琉璃河遗址考古工作。2022年琉璃河遗址发掘项目获得国家文物局批准,发掘面积1000平方米。
三是强势宣传推广,擦亮北京源文化“金名片”。以“三大文化组团”为重点,推出14条春季旅游路线和10条“大美房山 非常精彩”旅游线路。会同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探索·发现》栏目拍摄播出《北京琉璃河遗址》纪录片,与北京广播电视台合作拍摄播出《博物馆之城》(琉璃河遗址)、《我的桃花源》11期。
四是完善机制,助推遗址公园建设。在市全国文化中心建设领导小组办公室下增设琉璃河国家考古遗址公园专项建设组,高位推动公园建设相关工作。组建琉璃河遗址管理处,负责琉璃河遗址的保护、管理、规划建设等相关工作。探索研究三大文化组团运营体制改革,以“国有资产管理公司+社会化、市场化运营”的模式,利用文旅投平台公司,实现景区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五
关于加大引进优质教育资源扶持培育力度,促进我区教育均衡发展的建议
提案人:朱光辉
承办单位:区教委
主要建议:
一、充分重视我区引进的优质教育资源的持续内涵式发展,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结合我区区情,制定相应的培育扶持引进优资教育资源发展的专项政策。在制度层面给予保证,既是定心丸,又是强心剂,会极大提高我区优质教育资源发展的内驱力。
二、加大对我区引进优质教育资源的资金、人力、物力的投入、扶持力度,集中力量打造一批响亮的房山教育金名片,发挥“领头雁”作用。持续开展名校、名校长、名师工作室领衔教科研活动,辐射带动我区整体的教育发展和教师专业发展。
三、在编制、职称方面,根据优先资源学校面临的实际情况,给予更多的灵活性条件。同时,建立激励我区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发展的长效机制,鼓励优质学校、优秀校长和优秀教师不断发挥引领作用。
办理情况:
一是持续完善引入优质资源的管理和保障机制。针对引入优质教育资源校的不同需求,因校制宜,结合优质教育资源输出单位的优势和我区发展实际情况,提供支持保障。
二是持续完善优秀人才的培养和保障机制。持续开展名校、名校长、名师工作室领衔教科研活动,辐射带动集团校,进而带动我区整体教师专业发展。完善教师全员培训制度和分类、分层、分岗培训体系,促进教师终身学习和专业化发展。多措并举引人才、留人才、用人才。
三是扩大优质校对区域教育发展的带动力。充分发挥名校在教育教学、教师培养、课程资源等领域的优势,提升联合办学的水平和品质。
六
关于助力中关村前沿技术研究院发展的建议
提案人:许华旸
承办单位:中关村房山园管委会
主要建议:
一、举办“中关村前沿技术巅峰论坛”系列活动。借力中关村新兴产业前沿技术研究院顾问委员会资源,广邀国内外新兴产业领域与前沿技术方向的诺奖得主、院士专家、知名企业家等,每月一期,每期一位,前来前沿技术研究院办讲座、作交流。以期吸引更多技术创业者来房山交流,通过发起“中关村高精尖产业母基金”吸纳更多高科技创业企业来园区落地,即有望形成“优秀的人才彼此吸引,优秀的企业互相激荡”这一“飞轮效应”和创业生态。
二、发起“中关村高精尖产业母基金”。借助房山区基金小镇独特优势,与北京市科创母基金、中发展集团旗下母基金等市场化基金合作,发起瞄准高精尖产业的母基金,以此参与多支市场化风险直投基金的出资与设立。通过杠杆效应,扩大辐射面,利用该母基金接触更多的优秀高科技创业者。
三、务求在不降低质量的前提下、更加高效地吸纳更多高科技企业落地,力求成为一家高规格、高水准、高品牌的“5A级”创业园区,立志成为北京市高端制造业行业的一颗明珠。
办理情况:
一是对接中关村引进优质项目。目前已深入对接术自能科技、深云智合科技和展视网科技等一批高新技术企业,初步确定入驻研究院。
二是继续举办相关活动和论坛。现已举办中关村储能产业创新沙龙、中关村房山园优质项目融资路演活动和“碳中和与氢能”主题PE思享会等一系列活动,提高了研究院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三是成立高精尖产业基金。房山区政府和中发展集团深入合作,共同成立产业基地,基金规模初定10亿元,其中首期2亿元资金已到位,并完成基金业协会备案程序。
七
关于建立良乡大学城科技成果转化服务平台的建议
提案人:苗英伟
承办单位:区科委等单位
主要建议:
一、建议每季度举办一次科技成果转化专题活动,促进高校成果与成熟企业之间产生互动与联系,充分将高校科研成果展示给所需企业,实现供需信息对称。
二、建议在高校周边提供一批创新创业空间,可以以孵化器、众创空间形式出现,为创业者和创新者提供低成本、交通便捷、财税法服务全面的双创空间。
三、建议专门成立一支科技成果转化基金。基金由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所募集资金全部用于投资高校科技成果转化项目,鼓励社会各界资本积极投入。
办理情况:
一是深化校企合作对接,助力企业科技创新发展。联合区发改委、中关村房山园管委会、良乡大学城管委会等单位,协调组织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理工大学等9所高校,围绕企业科技创新需求,开展2022年度房山区校企对接系列活动4场,区内200家次企业共计270余人参加对接。
二是加速推进房山区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工作。支持北京高校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促进中心入驻良乡大学城。开展科技成果项目梳理工作,整合我区科技成果资源,积极推动良乡大学城公共服务平台建设。
三是加快产业载体建设,完善孵化器创新体系。推进良乡大学城新型研发中心建设,北京市工程医学与创新应用新型研发中心、太和康美中国特色植物科学研究中心、理工清科分子智能材料等科技成果转化项目签约落地。与中关村前沿技术研究院一期和园区已建成标准化厂房等产业载体形成联动,打通科技成果研发、小试、中试、产业化环节,为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落地提供了保障。
八
关于进一步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建议
提案人:赵建
承办单位:区城市管理委
主要建议:
一、着力构建垃圾分类减量制度体系。建立权责一致的分类回收管理部门,应以节约资源使用、减少废弃物产生、促进物资回收再利用、实现可持续发展为主线,确定环保部门为生活垃圾减量和资源回收负责部门,改变当前有关部门“运动员”和“裁判员”不区分的尴尬局面。
二、培养居民垃圾分类习惯。尝试建立全区统一的积分管理制度,建立居民垃圾分类的信用账户,通过建立投放垃圾的行为约束机制,逐步改变居民随意投放垃圾的习惯。抓好生活垃圾分类治理行动计划,建立和完善垃圾分类监管、奖励支持、责任追究等日常管理制度。
三、是加强垃圾分类的法治建设。健全垃圾分类日常执法检查机制,体现强制分类的强制性,严格查处收运企业“混装混运”行为,对情节严重的要逐出市场。
办理情况:
坚持“高位调度、部门联动、重点突破、统筹协调”的工作思路,抓住“科学管理、长效机制、习惯养成”关键要素,积极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有效落实。
一是强化顶层设计。完善垃圾分类工作协调指挥机制,压实“区级统筹、部门指导、街乡落实”的责任体系。将垃圾分类工作纳入区政府重点考核项目,每月在区政府常务会上通报点评垃圾分类进展情况。
二是强化前端分类投放的社会认同。坚持“党员报到+志愿服务”相结合,鼓励社区居民、楼门长、社会团体等积极参与,培养居民家庭垃圾分类自觉意识。持续在精准识别上下功夫,全区配备普法监督员4210名,夯实桶前值守力量,精准督促指导。
三是注重中端分类收运的能力保障。严格落实“不分类、不收运”的倒逼机制,规范垃圾清运环节,加强垃圾运输车辆精准管理,逐步建立了“社区+物业+环卫”联合推进生活垃圾分类体系,有效解决混装混运的问题。
四是提升末端分类处理的设施能力。建成区循环经济产业园并投入使用,累计处理生活垃圾30.5万吨。累计建成垃圾分类驿站155座、可回收物投放点338个、大件垃圾和装修垃圾投放点883处、可回收物中转站7处、厨余(其他)垃圾就地无害化处理设施13处,全区生活垃圾精细化管理系统稳定运行。
五是强化监督执法。实行“监管考核+第三方”管理模式,每月对各乡镇(街道)的垃圾分类开展情况进行暗查、检查、数据核查和打分、排名。深入持续抓好“城管执法进社区”行动,实施生活垃圾“治理、曝光、处罚”三同步。
九
关于全面加快我区经济薄弱村发展的建议
提案人:赵庶吏
承办单位:区农业农村局等单位
主要建议:
一、深入调研分析,摸清底数。建议有关部门对34个村进行深入调研,对村集体资金、资产、资源彻底清理,分类登记造册,建立“三资”数据平台。全面分析经济薄弱的原因,找出存在的问题、分析发展潜力及拥有的资源。
二、政府主导推动,精准实施。在调研的基础上,政府要根据每类经济薄弱村的特点和原因精准实施。以助力“造血”为主,但也要“输血”+“活血”。强化基层组织建设,选优配强两委班子,打造一支政治素质好、组织能力强,敢担当、懂经营的村级干部队伍;对于有项目、有产业但缺乏资金的村,政府要通过协调专项资金、银行贷款等给予资金支持;根据各村不同的资源禀赋、区位特点、产业优势,打破村域界线,鼓励资源相近、地域相近的村组合成发展联合体,探索“多村一品”“多村一策”,甚至“一域一策”。
三、激发内生动力,自我发展。村集体的经济发展还是要靠自身的努力。要抓住区委区政府在美丽乡村建设、乡村环境治理、数字项目建设等契机,充分利用各类项目资金,通过盘活集体资产、土地流转、兴办产业、生态资源、对口帮助等方式,不断的增强村集体经济能力,实现经济增收致富。
办理情况:
区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印发了《房山区农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增收工作方案》。明确了利用两年时间(2021-2022年)全面消除56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后三年(2023-2025年)进行巩固提高的任务目标。同时,加强调研,指导56个集体经济薄弱村制定了“一村一策”发展方案,明确产业发展思路,形成“一村一产业”的发展路径。
借鉴原低收入村帮扶机制,在市级对接基础上,深化26位区领导包村帮扶,56家区级单位、41家企业的结对帮扶举措,保障56个薄弱村对接帮扶单位全覆盖。
截止2022年8月底,4个经营性收入未超过10万元的村中,蒲洼乡芦子水村已完成经营性收入超过10万元的任务目标。预计到2022年底,通过农产品销售等方面收入,确保蒲洼乡鱼斗泉村、佛子庄乡查儿村、大安山乡赵亩地村3个集体经济薄弱村经营性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完成消除薄弱村的任务目标。
十
关于大力弘扬红色文化,构建新时代红色文化保护传承体系的建议
提案人:区政协教文卫体委 寇利红
承办单位:区委宣传部等单位
主要建议:
一、要深化研究,把房山区红色资源中蕴藏的精神富矿充分挖掘出来。整合力量,打造红色遗址展陈的新理念、新形式。聘请对我区红色历史有一定研究的专家、学者参加,开展对我区红色历史的挖掘、整理、编写工作。定期召开研讨会、成果交流会,加强红色文化的研究和精神价值的提炼升华。
二、要用好载体,把红色物质遗产和红色精神遗产有机结合起来。运用现代手段,加强对纪念设施、遗址和遗迹的保护管理。同时,面向社会收集不同时期的革命文物,尽力恢复红色遗址的历史原貌,让房山区红色文化更有魅力、更具活力。
三、要全方位推介+互动,弘扬红色文化。以区内各革命历史博物馆、遗址为载体,推出“革命故事展演”活动;利用区内区外多种媒体平台全方位、多角度强化宣传力度,扩大受众覆盖面;加大与周边省、区联动互动,形成多城多地红色文化资源互联共享。
办理情况:
一是品牌引领,高位打造霞云岭红色教育基地。修建“红歌唱响的地方”“巨幅党旗”等红色地标,新增历史事件雕塑、沿途大型标语等红色元素,重修王家台烈士陵园,完成上石堡中共房良联合县第一个农村党支部纪念馆展陈改造提升。搭建红色教育“大本营”,霞云岭红色教育基地生态环境、红色文化和红色教育中心建设已全部完成。
二是多方联动,务实推进红色基因课程研发。区委宣传部初步与首都师范大学宣传部达成三方面合作意向,进行课程建设,发挥师范专业和人才优势,助力与霞云岭红色教育基地联合打造思想政治教育培训基地,精准提升房山红色文化影响力。
一件件提案关系着发展与民生
通过这些优秀提案
方方也感受到政协委员
对房山现代化建设的高度关注
方方相信
随着提案的一件件落实
咱们房山人民的生活
一定会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