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钢研苏航:数智化是中国制造业由大而强的“密码”

  1月11日,联想集团联合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在北京举办主题为“铸造数字底座,加速智能转型”的发布会,共同发布《中国企业智能化成熟度报告(2022)》,并推出企业智能化转型框架和企业智能化成熟度模型,打造中国企业智能化转型的“米其林”标准。

  作为转型领先企业,中国钢研科技集团(以下简称“中国钢研”)出席会议,集团数字化研发中心主任苏航表示,中国钢研原创的Material-DLab数字化研发平台已应用于多个行业企业,逐步面向行业进行专业化输出和赋能,并打通上下游数据,成为未来产业数字化的核心节点。“放下登山杖,拿起攀岩索。我们希望通过智能化转型,推动材料研发从‘文献+试错’的研仿模式,向‘计算+数据’的原创模式转变,走出‘研仿—落后—再研仿—再落后’的循环。”

  数字化智能化:钢铁和材料企业走向强盛“密码”

  中国钢研是我国金属新材料研发基地、冶金行业重大关键与共性技术的创新基地、国家冶金分析测试技术的权威机构,承担了我国90%配套用钢铁新材料、60%金属新材料的研制开发任务。

  “传统行业数智化转型的意义更加重大。”苏航表示。如今我国的钢铁产业、新材料产业正处于由大到强的历史改革机遇期,在建设“钢铁强国”“材料强国”的战略之下,中国钢研也找到了新时代引领钢铁企业、材料企业走向强盛的“密码”,那就是数字化、智能化转型。

  苏航表示,“钢研没有油田,但是钢研可以做行业‘数据油田’;钢研没有矿山,但是可以做行业‘数据矿山’。”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已经是钢研集团的重要战略之一。

  2017年建立的钢研新材是集团的第一个数字化部门,主要面向产业链数字化;2019年又建立了数字化研发中心,以企业级和行业级计算仿真服务为主,服务于材料和工艺创新。苏航表示,中心有更加前瞻的定位,从事材料创新方法论研究。“数字化智能化的价值在于将方法论外化形成材料研发解决方案。”他说。加上同期成立的绿色化智能化中心,三个组织基本涵盖了从材料到装备产业链的数据共享需求、计算共享需求和企业产线装备的数字化转型需求。

  解难点破堵点:数字化研发平台发挥威力

  围绕行业难点,钢研集团原创了CISRI-DLab数字化研发平台(正在升级为Material-DLab数字化研发平台)。

  

  这是业内首个集材料计算、工艺模拟、服役模拟及材料大数据服务于一体的专业数字化研发平台。其针对材料研发应用场景,开辟了全图形云计算、材料APP、材料区块链等新的技术场景。

  为支持CISRI-Dlab平台搭建和服务的迫切需求,中国钢研与联想集团用短短3个月完成了CISRI-Dlab材料云计算系统的主要建设任务,打造出材料及工艺、检测研发工作的数字化科研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平台具备255万亿次峰值运算速度、2PB数据存储容量,实测支持同时运行40个以上大型计算任务、200个以上并发设计和数据任务、1万台以上科研设备数据接入。

  自2021年11月25日正式启用一年来,平台已累计完成在线计算任务1.5万余项;完成在线科研检测及数据上传任务1.7万余项,向全行业发布悬赏征算任务28项、参与团队300多个,直接收益超过5000万元,带动多个行业企业收益电视剧累计超过1亿元。

  由于应用效果突出,在国家项目和社会资本的支持下,中国钢研正在进行算力、算法、数据和场景的大幅升级,创建Material-DLab行业级数字化创新平台、InterMat产业链数据共享服务平台,并在此基础上推动国家级材料大数据创新中心的建设。“未来,我们将推动产业链建立一个智能化的数据融通、算法算力融通、场景融通的平台。”苏航表示。

  智能化成熟度模型把企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的成熟度由低向高划分为L1至L5共5个水平。从目前中国钢研智能化转型情况来看,其在产业链服务领域已经接近L5(局部创新)阶段,是智能化成熟度模式中的最高水平。

  《中国企业智能化成熟度报告(2022)》指出,中国钢研的智能化转型为大型集团性企业、行业龙头企业提供了参考。这类企业往往对行业上下游产业链拥有较强的影响力,通过推进内部转型可以逐步面向行业进行专业化输出和赋能,打通上下游数据融通,成为未来产业数字化网络的核心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