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接B31版)

  (上接B31版)

  其次,行业整合因素。在市场竞争日渐激烈的今天,我国高压开关行业竞争日趋激烈,其不仅受国家政策、国内生产能力大于需求等诸多因素的影响,而且还面临着国际市场竞争。企业必须调整组织结构和产品结构,组成大型企业集团,实现规模经营;并加大科研开发的投入,向超高压、大容量、高可靠性及少(免)维护、远距离、智能化、无油化、小型化、轻量化和多样化方向发展,增强产品的竞争力,积极参与国际市场竞争, 努力提高出口量和出口额。

  2、世界电力与高压开关市场发展特点

  据世界能源组织(IEA)估计,1995 年-2020 年间,世界电力将增长一倍,由3,000GW 增加到6,000GW;电力方面的投入需要330,000亿美元。这就意味着,每增加1KW 电力,需投资900 美元。

  从世界人均用电量看,世界上一些国家排序为:挪威最高,人均电量23,850kW.h,瑞典15,015kW.h,美国11,623kW.h,比利时7,300kW.h,瑞士6,635kW.h,法国6,495kW.h,丹麦5,865kW.h,奥地利6,165kW.h,德国5,835kW.h,荷兰5,835kW.h,英国5,320kW.h,4,450kW.h,西班牙3,690kW.h,世界人均2,216kW.h,中国880kW.h。

  据资料介绍,2006 年欧洲高中压开关市场估计为33.86 亿美元,其中中压开关设备约占52%,高压开关设备占48%。估计2006 年~2010 年间,年增长2.1%。2010年预期市场容量达到39.28亿美元。到2010 年,中压销售额将占55%,高压销售额占45%。据报告,有4个跨国公司几乎控制着欧洲市场:Alsthom 公司、MerlinGerin 公司、ABB 公司和Siemens 公司。

  ABB公司的产品几乎占世界总市场份额的18%,占世界14 个主要供应商所占市场的30%。该公司在北美有最大的市场份额,占该市场的27%。ABB公司的欧洲对手是Siemens(西门子)公司、Schneider(施耐德)公司和Alsthom(阿尔斯通)公司。

  在远东,日本制造商三菱、东芝等公司占总销售额的37%,其中三菱公司占该地区市场的14%,销售额为4.29亿美元。

  世界上高压开关的生产主要集中在欧洲几大公司(如西门子、ABB、Alsthom、Schneider 等)和日本几大公司(如三菱、东芝、日立等)。它们的产品基本上代表了世界水平,通过对它们研究,可从中了解到世界的发展水平与动向。

  (1)产品更新换代快

  高压产品一般5年内要更换50%~60%。ABB公司新取得研究成果在其产品中占有相当大的份额。在过去的5年中,其研究成果在输配电领域约占50%。西门子公司也注重产品更新换代,新产品在5年中占60%。

  (2)加大研究费用的投入

  国外企业研究费用占销售额相当大的比例,以确保研究工作的顺利开展。据英国贸易与工业部(DT1)发布的第8 年度研究与开发(R&D)投资报告,世界上300 家最大企业的R&D 投资额达2,180 亿美元。其中西门子排行第3,投资额45.9 亿美元,占销售额7.6%;日立公司排行第5,投资额39.2 亿美元,占销售额5.9%;ABB 公司排行第15,投资额26.9 亿美元,占销售额8.5%;东芝公司排行第17,投资额25.8 亿美元,占销售额6.1%;三菱公司排行第71,投资额9.3 亿美元,占销售额3.8%;施耐德电气公司排行第116,投资额4.4 亿美元,占销售额4.2%。由以上可见,国外大公司注重科研工作,加大科研投入,加快产品更新换代。

  (3)建立强大的试验研究基地

  高压强电流试验对高压开关的开发至为重要。为了能够加快产品开发,各大公司都在加强和扩大它的强电流试验基地。试验站都配置有最新的测试、控制和监视技术以及最现代化的测量数据处理设备。

  3、发展趋势

  (1)世界高压开关行业发展趋势

  从20 世纪80 年代开始,世界高压开头制造行业的大公司就呈现出强强联合之势,近年来这种趋势愈来愈烈。从行业发展的一般趋势来看为了占领有限的市场,企业间的兼并组合是大势所趋。这种组合或是为了增强实力,提高研发能力,加快推出新品;或是为了扩展产品领域,使之从低压拓宽到中压甚而高压领域;或是为了在市场竞争中变竞争对手为合作伙伴,占领更大的市场。总之,这种大组合的最终目的是发挥各自优势,达到优势互补。

  (2)中国高压开关设备行业走势变化

  1989 年到1997 年我国高压开关平均每年增长7.5%,特别是12kV电压等级以上产品增长10%以上,而550kV电压等级以上产品增长20%以上。从产品类型来看,2002年在12kV电压等级断路器中,真空断路器占92.27%的市场份额,比上年的90.16%增加了2.11%;SF6 断路器占7.27%,比上年的9.13%下降了1.86%,少油和多油断路器仅分别占0.32%和0.14%的市场份额,均比上年的1.99%和1.20%下降。这一变化走势表明,真空断路器在中国市场上已完全占据绝对主导地位。据推断,其市场份额还会继续增长。中国的高压开关已经走入了产品结构升级,产品质量升级的历史阶段。

  1)生产集团化和规模化

  近几年来,在中国及世界范围内出现能源短缺及缺电现象,给发电、输变电行业带来了难得的机遇,高压开关行业生产企业不失时机地开展技术改造,迅速扩大生产能力。

  2004 年统计的306 个企业中,工业总产值(当年价)超亿元的有118个,其中工业总产值超8亿元的有12个,超3亿元的49个,超2亿元的67个;全员劳动生产率超10万元/人的102个,超5万元/人的180个。

  高压开关行业工业总产值前10 名的企业依次是:厦门ABB 开关有限公司、西安西开高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平高集团有限公司、华仪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泰开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宁波天安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大全集团有限公司、正泰集团成套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广州白云电器设备有限公司、新(沈阳)高压开关有限公司。

  工业增加值前10 名的企业依次是:厦门ABB 开关有限公司、正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大全集团有限公司、华仪电器集团有限公司、泰开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平高集团有限公司、常熟开关制造有限公司、广州白云电器设备有限公司、西安西开高压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河南森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同时,许多行业、地方及民营企业投资的新企业纷纷上马,高压开关行业从业人数从2003年的121,343人增加到2004年的127,197人;高压开关产品产值从2003年的2,316,973 万元增加到2004年的3,125,065万元,增幅达到34.88%。

  2)经济效益继续提升

  2004 年,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390,866万元,比上年增长37.13%。其中高压开关利润为213,339 万元,比上年增长23.4%。亏损企业数从2003 年的12个减为2004 年的9 个。

  高压开关行业涌现出一批经济效益显著提高的企业。如厦门ABB 开关有限公司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113.48万元/人,远高于行业全员劳动生产率的平均水平,在行业中名列第1位,极具竞争力。公司2003年工业总产值13.42亿元,2004 年已高达24.3亿元,发展速度令人瞩目。全员劳动生产率较高的企业还有上海西门子高压开关有限公司(58.20万元/人),广州东芝白云电器设备有限公司(43.44万元/人),上海大华电器设备有限公司(43.34万元/人)等企业。

  3)企业管理工作进一步加强

  2004年,高压开关行业多数企业的管理基础工作更加扎实,规章制度、信息化、全面预算等工作逐步走向规范化,也给企业开展现代化管理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质量管理方面,以质量管理体系为主线,构筑质量、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已成为大家的共识,大批企业对ISO9001 质量体系进行了2000版的换证工作。换版后的质量管理体系不仅扩大了产品覆盖范围,而且有些融合了IS014001、OHSASl8000 等标准的内容。

  4)产品调整步伐加快,SF6和真空产品成为主导产品

  我国制造的高压断路器产品已实现无油化。从2004年各类产品占比看,SF6 和真空产品进一步巩固其统治地位,少油和多油断路器在各个电压等级的占有率已降至1%以下,基本被淘汰,退出市场。在12kV 级,真空断路器占绝对优势,已占该电压等级断路器的98.85%。在40.5kV 级,真空断路器略占优势,占61.49%;SF6 断路器占38.11%(40.5kV 等级户内真空产品占较大优势,户外SF6 断路器仍有一定实力),在这个电压等级,可以说真空与SF6 断路器相辅相成,平分秋色。在72.5-550kV级,则是SF6 断路器一统天下。

  4、竞争状况

  过去,我国高压开关行业具有制造厂家多、生产规模小的特点。近年来,在高压开关产品全面升级的情况下,行业的生产正逐步向规模化生产方向转变。在2004年汇总的306个企业中,工业总产值超过亿元以上者118个,其中8亿元以上者12个,3亿元以上者49个,2亿元以上者67个。我国超高压开关设备市场多为国外企业或合资企业占领,如长江三峡的550kVGIS工程和800kVGIS示范工程,都采用国外产品。而220kV到550kV级别的高压、超高压电气开关由于属于科技含量高、利润率高、资金密集型产品,已形成了较高的相对垄断格局,西安高压开关厂、沈阳高压开关厂、平高电气高压开关厂三大国有企业三足鼎立,几乎均分国内超高压开关市场。中压市场总体供大于求,现有产品面临质量、可靠性和价格的竞争,也存在新产品的竞争。

  5、市场容量

  从国内外看,电力都处于大发展时期,但国内发展更快。高压开关作为重要的输配电设备,对于电力工业有着很大的依存性。电力建设的持续、快速发展给电力设备制造企业带来了大好的发展机遇和广阔的市场空间。根据国家“十一五”规划,电力工业预计新增装机容量近2.5亿kW,2010年将超过6亿kW,发电方面的投资约1万亿元,电网投资规模将达7,500亿元。2020年电力装机容量将达10亿kW,从2004年到2020年,我国电力装机容量将翻一番。到近几年,在国家大力发展电网改造及西电东送等重大工程建设项目的带动下,高压开关行业出现了良好的走势。从2003年起,全国高压开关行业的复合增长率在20%以上,特别是超高压开关设备和GIS设备,其市场需求量以超过30%的速率增加。高压开关是电力系统运行中起控制和保护作用的重要设备,也是输变电设备中唯一以机械运动实现电气功能的设备,电源建设中发电厂的升压变电站,电网建设及输电工程的各类变电站都需要大量的高压开关设备。“十一五”期间,电网建设继续实施“西电东送、南北互供、全国联网”及“建设坚强的国家电网”的发展战略,国内高压电器市场主要集中在“旧网”改造、西电东送、三峡工程、区域性的核电、小水电建设等方面,“十一五”期间输变电设备的市场容量将有较大增长,将给高压开关设备制造商提供巨大的市场空间。我国高压电器出口产品种类较少,市场限制在东南亚、非洲、拉美等发展中国家,没有形成相应的规模,总体实力与国际上同类产品仍无法相比。因此,高压电器产品销售的市场仍主要在国内,国内高压电器的市场容量与电力事业的发展需求紧密相连。

  6、技术水平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发达国家的高技术跨国企业,为寻求更低廉的成本和更广泛的市场,加快了在世界范围内组织生产的步伐。这为我国充分利用国际资本,引入跨国公司,积极参与国际分工体系,迅速扩大高技术产业规模,提高整体水平带来了机会。在充分面向市场的条件下,“加快创新步伐,发展高科技,实行产业化”将越来越成为企业求生存、求发展的内在需求。我国在今后一段时间内,必须在扩大开放、加速引进的同时,强化引进技术的集成创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掌握发展的主动权。从长远观点看,现在还处于技术创新的初级阶段,未来技术创新将着重向以下几个方向延伸:

  (1)高压技术

  进入21世纪,随着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为了进一步满足远距离、大容量的输电要求,对输、变电设备的电压等级要求越来越高,这给高压开关生产的企业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高压和超高压SF6断路器向126kV、252kV自能灭弧式发展。扩大126kV~252kV组合电器,将会提高产品技术档次,使我公司逐步发展成为国内高、中压输变电开关成套设备重要生产基地。

  高压开关向无油化趋势发展已成为主流,高压断路器主要向SF6断路器方向发展;中压开关主要向真空方向发展。智能化、高可靠、少(免)维护、小型化、复合化产品受到极力推崇,目前国外厂家的高压断路器已普遍进入智能化阶段。

  GIS已被普遍采用(一些国家已占50%),GIS与SF6变压器有步入组合的趋势;智能型高压开关柜在电力自动化中被广泛使用;高压开关产品集微电子技术、信息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精密机械技术为一体,已从传统二次技术发展到现代二次技术。国际上的中压开关及环网供电单元在现有产品技术的基础上进行了改进,用电流互感器和电阻分压器结合数字二次技术取代传统互感器,使测量范围广、传输线性好,甚至在短路电流下,也可用于所有测量、计量和保护任务。

  国内企业在高压断路器方面,引进开发500kV单断口灭弧技术和800kV成套高压开关设备,提升自能灭弧FS6断路器电压等级,重视开发免维护及智能化断路器。发展大容量真空开关;开发专用型真空断路器。国内高压开关已向少(免)维护、智能化、无油化方向发展。

  (2)自动化技术

  在“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的战略构想的指引下,中国电力企业信息化正在获得快速发展。电力企业信息化呈现出以下趋势:

  第一,信息化观念由重视生产自动化向重视管理信息化转变,表现为由“硬”到“软”;第二,应用模式由管控分离向信息一体化转变,即实现生产实时信息与管理信息的集成;第三,应用架构由分散应用向整合应用转变,即从部门级单项应用到企业级涵盖生产、营销、财务、人事、设备等环节的整体应用;第四,数据管理由分散管理向集中管理转变,形成信息共享、增值的机制;第四,系统模式由C/S架构向B/S+C/S架古装片构转变,适应企业业务处理和经营运作快捷化、实时化的要求;第五,实施模式由“用户-供应商” 模式向“用户-咨询/监理商-供应商”模式转变,保证企业信息化切实从用户需求出发,控制信息化建设的质量和风险。

  7、行业监管体系

  我国对高压电器行业各企业的监管体系主要是利用以下几个方面的功能来实现:

  (1)负责制定高压电器行业各产品的技术标准,并积极与IEC标准靠拢,以标准来规范国内高压产品的统一标准;

  (2)任何产品在生产以前,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应的产品标准到相应的国家级试验中心,对产品进行型式试验;

  (3)产品型式试验完成后,须经国家有关部门(经贸局、科技局、电力部、机械工业联合会)组织专家对产品进行现场鉴定;

  (4)专家鉴定通过后,由进行产品型式试验的科研机构发放产品型号证书,企业方可组织生产和销售;

  (5)产品在生产过程中要无条件接受国家、省、市、地等技术监督部门组织的不定期产品质量抽检。

  (二)风力发电行业

  1、世界风电行业现状

  风电将是21世纪内发展最快的一种可再生新能源。到90年代主要是为保护地球环境,减排温室气体CO2,减少日益枯竭的化石燃料的消耗;到2010年左右,由于风电技术的进一步提高,风电将更有竞争性,其清洁和安全性更符合绿色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要求。世界各国政府都通过立法或给予不同的优惠政策,以激励、扶持和推进发展风电。

  目前,国际市场风电正处在快速增长之中,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20世纪90年代以后,风能利用的主要形式———风力发电的发展非常迅速,世界沸点的装机容量的年平均增长率超过了30%,从1993年的216万千瓦上升到2004年的4,732万千瓦,比上一年增长20%左右,新增装机797.6万千瓦。风电装机容量居世界前五位的国家依次是:德国(1,662.9万千瓦)、西班牙(826.3万千瓦)、美国(674万千瓦)、丹麦(311.7万千瓦)和印度(300万千瓦)。这五国风电装机容量约占全世界风电总装机容量的80%,2004年全球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的67%在这些国家。2004年中国风能总装机容量为76.4万千瓦,还不足印度的1/4,而中国的风能储量仅次于美国,排在第二位。据预测,中国单靠风力发电就能轻而易举地将现有的电力生产翻上一番。

  大型风力发电机组研制属新能源领域,涉及空气动力学、高分子材料、输配电系统、计算机自动控制、电力电子技术以及机械制造、液压控制等学科,是国际上近二十年才得到蓬勃发展的新兴边缘学科之一。目前,世界上仅有少数发达国家掌握大型风力发电组制造技术。

  2、中国风电现状

  国内虽然使用风机的历史比较长,但是真正进入商业化和产业化运作时间较短。第一个风电场是1989年建在新疆达坂城开始投产运行的,当时装机容量仅2,050千瓦。在国家科技部等有关部门的主持下,通过“六五”、“七五”、“八五”、“九五”的科技攻关,在原国家计委“乘风计划”和原国家经贸委“国债风电”项目的带动下,我国大型风力发电机组及其部件的设计制造方面取得很大的进展。形成了以风力发电机组总装企业为龙头、风力发电机组零部件制造厂相配套的格局;完成了以600kW风力发电机组为主导机型的国产化进程。自主研发的750kW机组已批量投放市场。“十五”期间,为了赶超国际风力发电机组设计、制造先进水平,国家科技部又投入资金支持研制开发MW级风力发电机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2MW直驱型已于2005年研制成功并投入试运行。

  我国风电产业开始步入稳步发展阶段。

  2005年内退役的机组21台,1,720kW,减少1个风电场。

  2005年中国(除台湾省外)新增风电机组592台,装机容量50.3万kW。与2004年当年新增装机19.8万kW相比,2005年当年新增装机增长率为254%。

  2005年中国(除台湾省外)累计风电机组1,864台,装机容量126.6万kW,风电场62个。分布在15个省(市、区、特别行政区)。与2004年累计装机76.4万kW相比,2005年累计装机增长率为65.6%。

  2005年风电上网电量约15.3亿千瓦时。

  随着风电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一个明显的趋向是朝着单机容量大型化发展。我国迄今为止单机容量最大的机组为1500kW风力发电机组,2005年共计装机69台(不包括台湾省装机,其中GE风能装机62台,东方汽轮机厂4台,NORDEX3台)。

  2005年,新疆自治区累计装机296台风力发电机组,累计装机容量达181,410kW,居全国第一位。其次是内蒙古自治区,累计安装260台风力发电机组,累计装机容量达165,740kW;第三是广东省,累计安装271台风力发电机组,累计装机容量达140,540kW。

  国外风力发电机组仍然占据着国内风电市场的主要地位。2005年,国内风电市场仍以国外产品为主,占当年新增容量的70.6%(2004年为75%)。2005年累计市场份额:国内产品占22.7%,进口产品占77.3%(2004年为18%:82%)。

  3、发展趋势

  近几年,由于我国能源的需求总量不断高速增长,能源瓶颈越发明显,寻求新途径解决瓶颈问题越发紧迫。另一方面,日益严格的环保和可持续发展要求,也成为推动新能源产业发展的积极因素。为此,《“十一五”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提出:“尽快发展风能、太阳能、生物介质能等可再生能源。”200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可再生能源法》,将鼓励外资和民间资本进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领域,产业前景十分广阔。

  目前,风力发电量约占世界发电总量的0.5%,根据2002年欧洲风能协会与绿色和平组织发表了一份标题为“风力12(WIND FORCE 12)”的报告,预计到2020年风力发电量比重可升至12%。丹麦BTM咨询公司预测,全球2005年至2009年新安装机组容量年平均增长率为16.6%,2010年以后年均增长率仍能保持在10%左右。

  我国具有丰富的风力资源,风能资源潜力位居世界前列,且具有面积广阔,风速稳定等特点。按国家规划,2010年装机容量将达到500万千瓦,2020年装机容量将达到3,000万千瓦,其中2005~2010年底风电装机容量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38%,2010~2020年底风电装机容量复合增长率有望达到43.1%。中国可再生能源委员会在《风力12在中国》中指出,风电是可再生能源技术中成本降低最快的技术之一。在过去5年里,风电成本下降约20%。在未来15年内,随着市场发展和技术进步,风电可以达到和煤电竞争的水平。有数据显示,在风能资源丰富的内蒙,新疆等地区,每千瓦时的风电成本已经降至0.4到0.5元,低于沿海地区的煤电成本。 报告中还预测, 2020年以后风电可超过核电成为中国第三大主力发电电源(前两位是火电和水电),到2050年风电可超过水电成为中国第二大主力发电电源。

  4、竞争状况

  (1)世界主要风电设备供应商

  根据有关公司年销售额的业绩,风电机组主要制造商依然集中在欧美国家。亚洲的代表为印度SUZLON能量公司及日本三菱重工。下表中列出了2003年及2004年世界前10位风电设备供应商。

  2003年及2004年全球前10位风电机组供应商及其所占市场份额统计

  从上表1可知,Vestas在2004年成功收购NEG Micon后仍保持了较高的增长率,其市场份额扩大为34.1%;Gamesa的市场份额增长最快,从2003年的第4位跃升到2004年的第2位,市场份额达到18.1%;GE风能则因美国国内市场的疲软而退居第4;SIEMENS在收购丹麦Bonus公司后一直未有大的动作。在2004年前10位中最值得一提的是印度SUZLON公司,跃居第6位,向世界充分显示了它的强劲发展势头。

  (2)国内风力发电机组整机开发单位情况简介

  1)新疆金风科技

  1997年引进德国Jacobs公司600kW风力发电机技术,现已产100余台(2005年数据未统计入内)。2003年开发成功750kW风力发电机,于2004年投放市场。600kW机组已完全国产化,750kW机组已60%国产化。

  2)浙江运达

  与丹麦BONUS公司合作生产120kW风力发电机,独立开发200kW、250kW机组,国产化率达90%以上,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2003年开发成功750kW机组并投入运行。

  3)西安维德

  1999年与德国NORDEX公司组建合资公司,组装600kW机组。但国产化率不高。

  4)沈阳工业大学

  2005年开发成功1MW机组,与7月投入试运行。据称与特变电工组成风电合资公司,共同开发风力发电机。

  5)北京万电公司

  引进奥地利600kW风力发电机技术,已生产6台。

  6)东方汽轮机厂

  2004年11月与德国REpower公司签定1.5MW机组生产许可证合同。正在开发、生产,预计2006年3月出第一批整机。

  7)大连重工

  2004年底与德国Fuhrlander公司签定1.5MW机组生产许可证合同。正在开发、生产。

  8)保定惠阳

  2004年底与德国Fuhrlander公司签定1.0MW机组生产许可证合同。正在开发、生产。

  9)中国火箭运载发射院

  2005年6月与西班牙EHN签定合资合同。

  10)上海电气电站集团

  重组原申新风电设备公司。

  2005年与德国DEWIND公司签定1.25MW机组生产许可证合同。正在开发、生产。

  11)哈尔滨哈飞威达风电设备有限公司

  由哈尔滨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和芬兰WinWind Oy 共同出资,于2005年3月注册成立。

  主导产品为1MW和3MW变桨变速并网型风力发电组。其中,1MW机组已投入试运行。

  12)重庆船舶工业公司

  已于1月17日同德国Aerodyn公司签约,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并适合中国国情的2兆瓦风力发电机组,首批样机将于2007年上半年在风场试运行。

  (3) 国外风电设备商在国内的动态

  VESTAS公司自收购其主要竞争对手NEG-Micon后,其在中国市场份额已高达55%。目前,VESTAS中国工厂已经取得营业执照。在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风电叶片生产厂,VESTAS预期在2006年上半年产出第一批产品,即长度为39米的V80型2MW风机叶片。工厂全部达产后年产量将达到约600只风电叶片。该项目总投资为2,500万欧元(3,000万美元)。

  西班牙GAMESA公司已准备在天津设立风力发电机总装厂。目前,暂无设立叶片工厂之相关信息。在国内主力机型为850KW机型。其技术源自VESTAS。

  GE收购原安然旗下风能公司后,其在全球市场占有率一路攀升,2003年一度占据全球第二位置。GE风能已在上海设立风能研发中心:整机和叶片。

  西门子(SIMENS)收购原丹麦BONUS风能公司后,一直还未有大的动作。

  全球排位第六(2004年)亚洲最大的印度SUZLON公司也将工厂(总装厂、控制柜厂)设于天津,暂无在国内设立叶片工厂之计划。在印度国内,其小功率叶片购买自LM印度公司,大功率叶片自制。

  德国ENERCON公司在中国台湾有装机,最大单机容量为2MW。

  德国REpower公司已与东方汽轮机厂展开合作,于2004年11月签定生产许可证合同。转让其在欧洲市场十分成功的1.5MW风力发电机组MD70、MD77两种机型全部技术。

  德国第四大风能设备公司NORDEX在宝马公司注资后已摆脱以前的经济困境,在中国市场大有卷土重来之势:在宁夏设立合资公司;西安维德在国内市场份额节节攀升;与保定惠腾合作生产叶片等等。

  5、市场容量

  截至2005年底,我国已累计装机超过100万千瓦。国家规划提出,2006年到2010年,“十一五”期间全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约400万千瓦,2010年底累计装机约500万千瓦;2011年到2020年,全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约2,500万千瓦,2020年底累计装机约3,000万千瓦,约占全国电源总量的3%,风电电量约占全国电量的1.5%。

  2020年以后随着化石燃料资源减少,成本增加,风电则具备市场竞争能力,会发展得更快。2030年以后水能资源大部分也将开发完,对风电的发展将提出新的要求,海上风电将进入大规模开发时期,风电产业将以替代能源的姿态迅猛发展。

  国内著名风电专家联合撰写的《风力12在中国》报告中预测:2020年,中国风电装机可达4,000千瓦的水平;2030年,风电规模可达1亿千瓦;2050年前后,风电达到甚至超过4亿千瓦的装机容量,相当于2004年全国的电力装机总容量,可超过水电成为第二大主力发电电源。

  从2006到2020年我国新增风电装机容量将超过2,900万千瓦,以风电场每千瓦7,000元(目前约10,000元)的单位造价计算,投资高达2,000亿元以上。按设备费用占项目总投资60%计算,2020年前我国风电设备的市场容量高达1200亿元以上,而全球风电工业规模可望达到1,200亿美元。根据2005年7月4日发布的《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关于风电建设管理有关要求的通知》(发改能源[2005]1204号)中“风电设备国产化率要达到70%以上,不满足设备国产化率要求的风电场不允许建设,进口设备海关要照章纳税。”的规定,可以推算出2020年在中国风电市场国产风电机组需求将至少达到840亿元,相关风电设备制造企业正面临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商机。

  6、技术水平

  风电技术是一项综合性的高技术。涉及空气动力学、结构动力学、材料科学、声学、机械工程、动力工程、电气工程、控制技术、气象学、环境科学等多个学科和多种领域及相互交叉。由于风电机组大型化,技术难度不断提高,涌现了一些基础性的课题需要深入研究。

  当前,风电技术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包括大型风电机组叶片设计与制造技术、新型风电机组设计与制造技术、大型风电机组结构动力学分析、风力发电系统仿真技术、风电场与电网系统相互关系、特殊环境对风电机组的影响、海上风电场技术、风能资源普查与评估技术等。

  目前,世界风电产业和风电技术迅速发展,竞争激烈。大的跨国公司拥有雄厚科技研发力量,介入风电行业将大大推动技术的发展,改变风电市场格局。由于风电机组整机成本占风电场建设成本的60%左右,因此,提高机组效率、降低风电机组整机成本将大幅度提高风电的市场竞争能力,对风电的发展至关重要。正因如此,随着现代风电技术的发展和日趋成熟,风电机组不断向大型化发展。到2002年前后,国际风电市场上主流机型已达到1.5兆瓦以上。目前,欧洲已批量安装3.6兆瓦风电机组,美国已研制成功7兆瓦的风电机组,而英国正在研制10兆瓦的巨型风电机组。

  发展风电必须高度重视关键技术。因为风电产业发展的推动力主要来自于技术的不断进步。由于机组大型化,气动和强度的联系更为紧密,技术上的交叉和综合越来越强。特别是海上风电更提出了一些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目前,中国现有的风力发电机的77.3%为国外机组,这些机组除价格昂贵外,备品备件的供应存在很大的问题,在国内新疆、广东、山东、浙江、河北、甘肃等地的风电场都存在备件供应的问题,很多设备因为没有备件,停机达半年以上,给风电投资商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中国作为风资源大国和未来制造业基地,发展本地的风力发电机制造业刻不容缓。客观形势及市场发展要求必须尽快地在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的基础上开发研制国产化大型风力机;同时,为确保我国风电产业的健康发展,必须建立自主知识产权的设计体系。因此,我国风电技术发展应走消化、吸收、再创新的道路。这需要从与国外联合设计开始,两条腿走路。逐渐吃透、掌握国外的设计方法。并在已有工作的基础上,针对性地加强基础性研究和应用研究与开发。不过,再创新是我国风电技术发展的根本保障。逐步建立和完善我国自己的设计体系之后,才能不断探索风电的新方式、新机型、新技术。

  二、影响行业发展的因素

  (一)高压开关行业

  1、有利因素

  (1)国家规划电力行业大发展

  我国电力正处于大发展时期,国家对电网建设和改造的投资力度不断加大,高压开关在发电、变电、输电、配电领域都要使用,用途广、用量大,因此,我国的高压开关行业也迎来了大发展的时期。

  (2)培养民族工业,替代进口的需要

  目前,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高压开关还主要停留在500kV及500kV以下的等级上,500kV以上的特高压开关设备只能依靠进口。为了集约化开发能源和高效率利用,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加快建设以百万伏级交流和±800kV直流系统特高压电网为核心的坚强的国家电网”的电网建设规划。为了降低投资成本,扶持民族工业,替代进口,组织企业和科研单位联合攻关,提高高压开关行业技术档次,促进了国内高压开关行业的发展。

  2、不利因素

  (1)尽管我国输变电行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核心技术和产品基本依赖引进和进口。

  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一是我国基础工业落后,尤其是铜材、钢材、绝缘材料等三大材料与国外相比差距甚大,弹性材料的弹性规模量相差25%左右,高强度的紧固件未成系列。这些都是制约高压开关行业向高精产品发展的阻力。二是新产品新工艺的研发投入不足,输变电设备原创性技术新成果很少,忙于消化和吸收引进的技术,缺乏二次开发能力,陷入重新引进的被动局面。三是我国无法从发达国家引进到最新、最尖端的技术成果。

  (2)近年原材料持续涨价,钢材、铜材来涨幅较大,尤其是铜价暴涨,造成高压开关产品成本急剧上升,影响了产品的竞争力。

  (3)市场供求关系等一些因素,一些企业互相压价、恶性竞争,扰乱了行业秩序,对行业造成了相当大的不利影响。

  (二)风电行业

  1、有利因素

  但另一方面,将来新建风电场国产化率必须达到70%以上,国外风电设备制造商在国内风电场建设投标将面临较大困难,因此,国外风电设备制造商也比较愿意通过配件供应、技术转让等方式与国内企业合资生产新型的风电机组,我国风电设备制造能力将得到很大提高。通过对风电与火电的成本构成的研究,不难发现风电成本中设备折旧及维修成本占总成本的80%以上,因此,采用国产化设备可大大降低风电成本。

  发改委近期出台了《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中指出,风电上网电价采取招标形式,主要是为了促进发电企业采用国产设备,实现风电产业逐步国产化。

  “十一五”期间,风电产业将在优惠政策激励下,规模逐步扩大,发电成本将不断降低。另一方面,随着煤炭、油气等不可再生能源的逐步枯竭,其发电成本将逐年增加,煤电污染治理成本也逐年增加,导致煤电成本呈上升走势。据预测,到2020年左右,风电将成为一种经济上有竞争力的电力资源。

  2、不利因素

  目前制约风力发电的不利因素主要来源于几方面:

  一是上网电价不具竞争力,目前风电价格约0.5元/度左右,高于水、火电0.3元左右的上网电价,我国现有的风电电价形成机制缺乏保护性,国家发改委出台的《可再生能源发电价格和费用分摊管理试行办法》第六条规定,风力发电项目的上网电价实行政府指导价,电价标准由国务院价格主管部门按照招标形成的价格确定,尽管可以促使投资商降低设备投资成本,从而尽量多地采用国产化设备,但也对发电企业对风电项目的投资热情造成了一定程度的打击。若国家不对风力发电给予足够补贴,短时间内将难以大规模应用。

  二是设备制造能力不足,目前我国风电设备制造企业多为600kw以下等级,而国外主流机型均为兆瓦级以上,我国兆瓦级机组尚处研制阶段。因此,大型风电机组的市场多为国外企业所垄断,而进口风力发电机组的价格十分昂贵,通常设备投资占风电投资的80%左右,昂贵的进口设备很难降低风电成本。

  三、本次资产置换后本公司将面临的主要竞争状况

  (一)同行业上市公司竞争力比较

  同行业上市公司比较表

  【所处行业】:电气部件与设备 截至日期:2005-12-31

  从以上对比情况看,资产置换后苏福马已经改变了行业属性,其规模虽然低于行业平均水平,但净资产收益率高于行业平均水平,具备较强的盈利能力。

  (二)竞争优势

  1、成本优势

  (1)区域经济优势

  目前, 国内电气产业集群化发展,形成四大产业基地,分别是温州柳市的低压电器产业集群,上海奉贤的输配电产业基地,江苏扬中的“工程电器岛”,湖南衡阳的输变电装备产业基地,华仪集团所在地乐清市已形成了具有区域特色的电气板块经济区,基本上已确立了以柳市镇及其周边区域为轴心,以全国市场为依托,以名牌产品或强势企业为龙头,众多中小企业为龙头企业配套,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和交易成本,实行社会化分工和专业化协作的发展格局。在这一区域内相对集中生产同类产品或系列产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延伸产业链,促进企业分工协作,构筑组织有序、合作紧密的集群布局结构,发挥电工电器业、电子信息业等国际性产业密集说带来的集群优势。

  (2)规模优势

  近年来,华仪集团企业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有效地降低了单位产品的成本,规模经济效益明显。2005年工业总产值同行业中排名第五;工业增加值同行业中排名第六;产品销售收入同行业中排名第五;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同行业中排名第三。从近两年的经营情况来看,发展态势良好。资产置换完成后,本公司具备年产高低压成套柜15,000~20,000台、户外开关7,000~10,000台、户内开关30,000~35,000台、自动化设备1000台左右、风电设备250台的生产规模。高压电器设备方面在国内行业中的综合排名处于前列,个别品种系列处于领先地位;在风力发电设备方面的实际生产能力在国内企业中仅次于新疆金风科技,在行业中名列前茅。

  2、产品系列化优势

  资产置换完成后,公司高压电器产品体系由成套开关设备、户外高压真空断路器、户内交流高压真空断路器、配电自动化四大系列产品构成,基本上可以满足不同用户对中、高压开关设备的需求。特别是户外高压真空断路器,华仪集团是我国开关设备行业中品种最齐全、跨度最大的制造商之一。在电压等级上已覆盖了126KV以下所有产品。

  3、研发优势

  华仪集团自成立以来,特别重视新产品的开发,不断提高公司产品的科技含量,打造拳头产品,创知名品牌。本次资产置换以后,公司将不断加强主导产业的研发,提高自主研发能力,以市场为导向,在制定产品开发方向时,以技术含量高、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作为技术定位。在柱上真空开关及配电自动化设备、高低压开关成套设备等方面形成了高科技的主导产品系列,依靠科技创新赢得发展的先机;同时还巧借“外脑”,与国家电科所、西安高压电器研究所、浙江大学等国内外知名的科研院所、大专院校开展技术合作,并成立了浙大机电科研基地与清华硕士工作站。另外,根据国内外技术发展趋势和国内市场需求,几年里先后引进日本东芝、欧洲ABB、韩国日进等国外公司的先进技术,结合本公司技术特点开发出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产品。

  4、技术装备优势

  华仪集团从创业至今20年的发展历程中不断壮大,产品由成立之初为其他企业加工零部件,发展到如今生产高压成套开关设备、配电自动化开关及终端装置、高压开关元件、风力发电设备等系列产品。而这一业绩的取得是同产品质量可靠,技术不断创新密不可分;产品的高质量是以先进的技术和一流的加工设备作为后盾的,为了提高产品的加工能力和确保产品质量,华仪集团先后安装了国内最先进的大型装配流水线,引进了国外先进水平的工艺装备和检验设备,极大地提高了工艺技术水平,工作现场严格执行“6S管理”以及不断引进利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等,在业内奠定了稳固的技术装备优势。

  本次置入资产中包括了华仪集团原有的与高压电器和风电设备制造业务相关的全部经营性资产,包括上述先进的设备、工艺、管理经验等,置换完成后,公司将拥有一大批专业技术人员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结合客户要求自行设计相应的配电方案,为用户提供专业的和个性化的技术服务,即根据客户的实际使用需求,设计出不同规格、配置的产品,这些产品已经被很多客户广泛应用,并且运行安全稳定。

  5、营销网络优势

  华仪集团公司有健全、完善的营销网络,不仅在全国各省市地区拥有500多个营销网点,实施“品牌营销和网络营销”相结合的发展战略,产品畅销全国各地,还在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伊朗、加纳等国家开劈了销售渠道,建立起稳定的客户网络,产品出口日本、南非、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本次资产置换完成后,华仪集团现有的营销网络将全部随置入资产进入本公司。

  6、管理优势

  华仪集团在不同的规模与发展阶段都有不同的管理理念和模式,以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目前,已经形成“五大体系、三条防止死亡线”的管理体系,五大管理体系分别是国际质量认证体系(ISO9001)和环境体系认证(ISO14001)、生产流程控制体系(工作现场6S管理)、人力资源管理体系、营销网络管理体系、财务预算管理体系;三条防止死亡线分别是人员任用实行末位淘汰制;拉大工资距离,反对平均主义;加大科技投入,倡导企业创新。这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在强化质量管理方面,除先后通过了ISO9000国际质量体系认证、ISO14000体系认证,还通过了产品KEMA认证和“3C”国家强制认证等,并于2001年换版为2000版ISO9000质量体系。本次资产置换完成后,华仪集团现有的管理体系和管理经验将继续在本公司内采用。

  7、人才优势

  华仪集团的人员配备相当完整、合理,高、中、基层的配备相当合理。企业的发展过程中,不断的引进人才,培养人才,真正体现企业“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用人方针。企业有计划地从学校、社会和人才市场上招聘各方面的专业人才,引入企业的生产、技术、营销岗位和各级管理层,实施人才“引进、培训、使用、安居、致富”计划,使人才在华仪安居乐业,以优越的待遇留住人才,使人才享有的社会地位和价值得到充分的体现。在人事管理上引入竞争和选择机制、激励和约束机制,加强考核、评价和培训工作,造就一支有水平、会管理、责任心强的骨干队伍。本次资产置换完成后,与置入资产相关的人员也将进入本公司,并继续沿用华仪集团现有人才政策,激励现有的人才,引进和培养新的人才,巩固人才优势,为本公司的持续发展奠定人才基础。

  (三)竞争劣势

  1、高压电器方面:

  (1)加入世贸组织以后,国家降低了进口产品的税率,大型的国际跨国公司以迅猛的速度冲击我国电力市场。

  (2)产品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

  进入21世纪,随着电力事业的不断发展,为了进一步满足远距离、大容量的输电要求,对输、变电设备的电压等级要求越来越高,这给高压开关生产的企业也带来了机遇和挑战。

  2、风力发电设备制造方面:

  风力发电设备行业的主要技术被西方发达国家所垄断,我国基本上靠从国外引进技术,国产化设备的技术含量较低,兆瓦机还是主要依靠进口。为了弥补这一劣势,华仪集团已与与国际知名的风电设备制造企业且谈技术引进事宜。在10月份华仪集团公司已与德国爱诺敦(aredly)公司签订了联合开发1.5MW变浆、变速恒频双馈风力发电机组合同,将为风能公司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持。在引进技术以后,公司将进一步组织专家和科研人员积极进行再创新,争取取得自己的部分独立知识产权,为将来公司研发出自己独立知识产权的风机打好基础。

  四、本次资产置换后本公司的业务范围

  本次资产置换的置入资产主要包括高压开关和风力发电设备两个部分。经营范围包括:户内外高压真空断路器及配件、高压负荷开关及配件、接地开关系列、高压隔离开关及配件、梅花触头系列及配件、配电自动化设备及系统、热控设备及系统的研发、生产、销售,工程服务,技术咨询服务;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生产、销售、安装、调试和技术咨询; 风力发电机组研发、生产、销售,风电场开发、建设。

  五、本次资产置换后本公司主营业务情况

  (一)主要产品的产能及其产销量

  2005年度

  (二)主要产品的用途

  1、户外高压真空断路器系列产品

  户外交流真空断路器为额定电压的范围为:12kV—126KV,三相交流50Hz主要用于开断、关合电力系统的负载电流、过载电流及短路电流。其产品适用于变电站、工矿企业及城、农网、城网作保护和控制,特别适用于操作频繁的场所和城网自动化配电网络。该系列产具有免维护、长寿命、永磁操动机构、小型化、AGP整体固封工艺,部分产品采用了小型化真空灭弧室:最大的可靠性;屏蔽罩外露,体积小;工作寿命长;封装在环氧树脂内。具有高可靠性、长寿命等特点,是输配电网等线路的理想设备。

  2、户内交流高压真空断路器系列产品

  户内交流高压真空断路器是一种整体式全封闭型、体积小、结构紧凑的高压开关设备。它适用于三相交流50Hz、额定电压12kV-40.5kV的电力系统中,作为线路及电气设备的控制与保护之用,并可用于频繁操作的场所;还适用于开合各种不同性质的负荷及频繁操作的场所,可供工矿、企业、发电厂及变电站作为电气设施的保护和控制之用。

  3、成套高低压开关柜

  中、高压开关柜适用于3.6~40.5kV三相交流50Hz电网,作为接受和分配电能,并对电路实行控制、监测和保护之用。可用于单母线、单母线分段系统。也可作为发电厂、变电站及工矿企业接受和分配电能之用,对电路起到控制、保护和检测等功能。

  该产品采用组装式,断路器采用手车落地式结构;配用全新型复合绝缘真空断路器,具有良好互换性好更换简单之特点;手车车架中装有丝螺母推进机构,可轻松称动手车,并能有效防止误操作而损坏推进结构;所有的操作均可在柜门关闭状态下进行;主开关、手车、开关柜门之间的联锁均采用强制性机械闭锁方式,满足“五防”要求;电缆室空间充裕,可连接多根电缆;快速接地开关用于回路短接和接地等用途。

  低压开关柜是一种融合了其它低压产品的优点而开发的高级型产品,适用于电厂、石油化工、冶金、电信、轻工、纺织、高层建筑和其他民用、工矿企业的配电系统,在大型发电厂、石化电信系统等自动化程度高,要求与计算机接口的场所,作为发、供电系统中的配电、电动机集中控制、无功率补偿的低压配电装置。柜体采用C形材组装而成,外形统一、精度高、抽屉互换性好;使用空间很大,可容纳更多的功能单元,节约建设用地;柜内元件可根据用户不同需求,配置各种型号的开关,为了更好地保证产品高可靠运行,也可预留自动化接口,也可把智能模块安装于开关柜上,实现遥信、遥测、遥控等“三遥”功能和控制设备。作为动力配电,电动机控制等配电设备的电能转换分配控制之用。

  4、配电自动化产品概述

  配电自动化产品系列产品是针对110kV变电站设计的微机监控保护装置,采用3片DSP+ARM结构。双保护DSP并行工作、互为备用,使保护更可靠,监控DSP完成所有测量、计量工作,每周波采样点多,更好地进行谐波分析。通讯和显示采用32位ARM,采用大屏幕液晶显示器,人机界面更友好。既适用于新建变电站,也可通过通讯管理机和当地后台计算机连接构成综合自动化系统、或直接作为调度系统的子站;也可独立运行,完成该间隔保护和测控。其中部分产品是专门为配电自动化系统设计的柱上馈线终端单元,它是一种测量、保护、监控为一体的综合型自动监控装置,主要用于馈线沿线的柱上分段开关、联络开关、断路器、负荷开关、环网柜等的就地保护和远方监控,实现馈线自动化的各种功能。该设备具有快速方便的通讯功能和故障检测能力,极大地方便了实现故障的隔离以及网络的优化与管理。

  5、风力发电设备

  风力发电设备是利用风资源来发电,该设备产要是将风能转化为电能,在转化的过程中没有任何的排放污染,为社会提供清洁的能源。其适用于风资源较为丰富的草原、平原、海洋、海岛等场所。

  (三)主要经营模式

  高压电器方面:

  由于华仪集团地处电器之都温州,产业集群效应十分明显,生产模式基本上是由自己生产主要的核心和关键元件,从周边配套厂家采购原材料、其他零配件和辅助材料,最终再进行总装生产。本次资产置换完成后,华仪集团现有的配套厂家将继续为本公司提供配套服务。

  由于高压电器行业的特殊性,用户采购产品一般都是采用招标的模式,因此,公司一般也是采用投标竞标的销售模式。经过二十余年的市场考验,华仪集团逐步确立和完善了一个高效、健全的营销网络,在全国拥有各种形式的营销网点500多个,覆盖了绝大部分省、市、自治区,本次资产置换完成后,华仪集团现有的营销网络将全部随置入资产进入本公司,将为客户提供“一站式”服务,实施“品牌营销和网络营销”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将产品销往全国各地;此外,还要承接并继续巩固华仪集团在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伊朗、加纳等国家开辟的销售渠道及稳定的客户网络,开拓新的国际市场,继续扩大在日本、南非、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的出口业务。

  风力发电设备方面:

  华仪集团主要采用引进技术、独立的销售模式。2003年至2005年华仪风能先后生产了24台600kW机组控制柜。本次资产置换完成以后,本公司将具备250台风力发电机组的总装能力,并计划在未来五年内根据市场的需求逐步扩充到500台。

  华仪集团目前正与德国、韩国等国际知名的风电设备制造商洽谈技术引进事宜,在资产置换完成后本公司将引进国际上先进的兆瓦级风力发电机组的生产技术,用更先进、更大功率的风力发电机组开发国内更广阔的市场。

  在资产置换完成后本公司将借鉴华仪集团现有的经营模式,除了积极参与各风电场建设项目设备采购的竞标外,还要利用自身独立的营销网络,在风力资源丰富的各个地区选择风场,并争取当地政府的支持,经过一年以上的测风,对该风场是否适于风力发电进行可行性研究和论证,并报发改委立项,再通过竞标的形式确定并网电价,从而取得该风电场项目的建设和经营权。

  在本公司风电业务发展的初期,将通过转让已取得建设和经营权的风电场项目或与其他发电企业合作投资的形式,事先约定该风电场项目建设所需风力发电机组优先选择本公司的产品,从而提前取得风电机组的生产订单,实现对外销售。随着公司风电业务的发展壮大,在适合的时机会选择适合的风电场项目,独立地建设和经营,将业务从风力发电设备制造扩展到经营风力发电场。

  (四)主要产品的工艺流程

  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制造工艺流程图

  风力发电机组工艺流程图

  说明:中间每道工序必须经过过程检验并作好相应的记录。

  (五)主要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

  1、主要固定资产情况

  截至2006年4月30日,置入固定资产情况如下:

  2、主要生产设备情况

  本次拟置入资产拥有的主要设备有:进口数控钣金加工设备、精密机床、机械加工中心,各类产品的装配流水线、数控冲床、数控折弯机、国内最先进的数剪床,还有液压剪板机、曲弯机、各种吨位的冲压设备,以及点焊机、弧焊机和等离子切割机等焊接设备,各种工装模具和夹具、测量平台,全套的喷涂处理设备以及大型的喷粉室和固化炉等。

  3、商标、土地使用权及房产

  (1)商标

  华仪集团的商标使用规范,完全按“商标法”及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进行,拥有自己的“HEAG”商标,并已获“浙江省著名商标”称号。

  华仪集团已承诺在与苏福马的资产置换协议生效后,将华仪集团持有的与置入资产相关的商标无偿许可给苏福马股份有限公司使用。针对商标无偿转让的问题,华仪集团承诺在获得“驰名商标”,或申报“驰名商标”失败的结果予以确认后,将上述有关商标无偿转让给苏福马。

  2)土地使用权

  本次置入资产中土地情况如下表所示:

  根据华仪集团的说明,在置入资产中共有4宗土地,未取得权利证书,其中:华仪科技有1宗,华仪集团有3宗,具体情况如下:

  ①华仪科技未取得权利证书的1宗土地,系从华仪精机收购所得。2006年4月30日,华仪精机和华仪科技签订的资产转让协议,华仪精机将其合法持有的位于乐清市中心工业园区起步区C2035号地块的面积为6,333.90平方米土地(土地使用证号:乐政国用(2005)第39-48号)转让给华仪科技;该宗土地转让事项,乐清市国土资源局已经受理,权利证书变更正在办理中。上述土地所有权属于华仪科技,并取得乐清市国土资源局的确认。

  ②华仪集团未取得权利证书的3宗土地,系2006年1月13日,华仪电器维修、华仪电力工具分别与华仪集团签定的资产转让协议,华仪电器维修将其合法持有的位于乐清市中心工业园区起步区C2041号地块的面积19,917.5平方米土地(土地使用证号:乐政国用(2005)第39-49号)转让给华仪集团;华仪电力工具将其合法持有的位于乐清市中心工业园区起步区C2032号地块的面积12,159.1平方米土地(土地使用证号:乐政国用(2005)第39-51号)转让给华仪集团;2006年1月7日,华仪电器集团乐清销售有限公司与华仪集团签定土地转让协议,销售公司将其合法持有的位于乐清市经济开发区(盐盆新区)纬四路(中心工业园区)的面积19,794.5平方米土地(土地使用证号:乐政国用(2006)第39-3号)转让给华仪集团。上述3宗土地转让事项,乐清市国土资源局已经受理,权利证书变更正在办理中。上述3宗土地所有权属于华仪集团,并取得乐清市国土资源局的确认。

  经金杜律师适当核查,上述土地权属不存在争议,可以依法转让;尚未办理过户手续的土地使用权的权利主体变更不存在法律障碍。

  3)房产

  本次置入资产中房产情况如下表所示:

  在置入资产中共有6处厂房,未取得权利证书,其中:浙江华仪电器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有2处,华仪集团有4处。具体情况如下:

  ①华仪科技未取得权利证书的2处厂房中,一处为华仪科技自建,由于房产验收手续尚在进行中,权利证书尚未取得;另外一处厂房为收购乐清市华仪精机有限公司的厂房,对该处厂房的转让事项,乐清市房产管理局已经受理,厂房的权利证书正在办理之中。上述2处房产产权属于华仪科技,并取得乐清市房产管理局的确认。

  ②华仪集团未取得权利证书的4处厂房中,2处为华仪集团自建,由于房产验收手续尚在进行中,权利证书尚未取得;另外2处厂房为2006年1月13日华仪集团分别与浙江华仪电力工具有限公司和浙江华仪电器维修有限公司签定资产转让协议,收购两公司的厂房,对上述2处收购的厂房转让事项,乐清市房产管理局已经受理,厂房的权利证书正在办理之中。上述4处房产产权属于华仪集团,并取得乐清市房产管理局的确认。

  华仪集团承诺,在苏福马的迁址工作(即苏福马的注册地由苏州市迁至乐清市)全部完成后1个月内,将置入资产相关的全部房地产过户给上市公司。除应由华仪集团承担的相关税费外,其余税费由华仪集团和苏福马双方按照法律、法规以及协议约定的方式共同承担。如因置入苏福马的房地产权属证明未能按时过户而造成的相应损失,由华仪集团承担补偿责任。

  根据华仪集团的承诺以及金杜律师的适当核查,华仪集团合法拥有上述建筑物的所有权,且未对该等房屋设置抵押或其他第三方权利;在办理有关权属文件后,可以依法转让。

  (六)主要产品的原材料及能源供应情况

  本次资产置换完成以后,公司将主要生产高压电器产品和风力发电设备,其中风力发电设备主要是配套零部件总装,高压电器产品包括成套开关柜、户内/户外断路器、负荷开关、接地开关等产品,其主要原材料主要是铜、铁板、钢板、铝以及少量电线等,主要能源是电力。

  (七)对人身、财产、环境所采取的安全措施

  资产置换后,公司将继续以华仪集团树立的“以人为本”、“协调、和谐”发展观及“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理念,完善各项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层层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基层基础管理工作,完善事故应急预案,切实建立起安全生产的长效机制,全面提高安全生产的管理水平。在具体的操作中,加大宣传教育的力度,切实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开展一系列安全生产活动。由于重组后公司的生产业务以机械加工和组装为主,基本没有“三废”排放,符合国家环保政策的要求,对环境不会造成不利影响。

  (八)职工劳动和社会保障情况

  1、职工劳动合同情况: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及国家有关法规,重组后,公司将与随华仪集团置入资产进入本公司的员工签订劳动合同。

  2、各项社会保险的缴纳情况:

  根据上级劳动和社会保障局文件精神,华仪集团分别为每位员工办理“职工基本”、“工伤保险”、“失业保险”等。其中基本养老保险企业负担65%,个人负担35%。重组后,本公司将继续对公司员工执行上述各项社会保险制度。

  (九)产品质量控制情况

  产品质量控制情况:经过多年的生产实践,华仪集团已建立起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计量检测体系和完备的质量检测手段。并先后通过了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认证,计量检测体系认证,ISO14000:2004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建立了一套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在产品质量检测控制方面,华仪集团曾投入200多万元建立了质量检测中心,对其主导产品的部分型式项目进行验证,同时可对关键原材料、零部件的材质、性能指标进行检测和验证。产品质量监控手段齐全:从原材料、零部件进厂到产品出厂配置有先进的检测设备,严格控制每道工艺的产品质量,确保产品质量达到内控工艺技术指标。原材料、零部件通过合格供方采购并严格按相应的检验规程检验,产品严格按照相应的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组织生产。即技术部门按照产品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要求编制了相应的企业标准文件(包括一系列的工艺文件、检验文件等),生产部门按工艺文件组织生产。对关键/特殊工序设立质控点进行重点控制和管理。各工序严格控制,协同工作,严把质量关。生产工艺设备先进,从原料到产品都严格执行工艺指标,使产品达到并超过国家标准,满足客户要求。

  重组后,本公司将继续贯彻华仪集团长期奉行的“科技领先、质量第一、持续改进、用户至上”的质量方针,不断提高、完善公司的质量管理体系、计量检测体系和售后服务体系。严格执行已获认证的ISO9001质量体系标准及一系列完善的质量管理制度,确保产品质量,由专门的售后服务部和健全的销售服务网络,实施对用户的“最佳服务”。

  重组后,本公司将制定一套完整的质量管理制度,并严格实施考核,产品质量与职工工资挂钩,对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各种技术问题进行分析和处理,对各工艺出现的问题及时处理和解决,确保产品质量不断改进。

  企业售后服务的措施:重组完成后,为满足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需要,本公司将采取了加强对售后服务工作管理、加强服务网点建设和及时处理顾客等措施,完善售后服务工作。

  1、加强产品销售和售后服务工作组织领导和网络建设。一是因为产品的特殊性,要求产品安装时公司及时派人给予协助调试送电,为用户提供技术支持;二是在产品出现质量问题时能及时到场解决。为了及时响应售后服务,公司在全国七大片区都设立售后服务热线电话和售后服务人员,服务工作由总部直接安排,人员从各片区当地调配,最近人员能在4-8小时到达用户现场。公司在用户比较集中的北京、广东、河北、浙江设立了售后服务点,配备了售后服务车为用户服务。

  2、加强售后服务机构和队伍建设,为用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一是各子公司为满足市场营销和售后服务需求成立了售后服务专门机构,配备了一支高素质的售后服务队伍。公司售后服务队伍是从生产车间通过高压知识、低压知识、试验知识的实际操作考核且从事本工种三年以上的人员中选拔产生的,每个服务员工都是多面手,能适应市场的服务要求;同时,由于公司新产品开发速度比较快,为了提高服务人员的服务质量和服务人员的服务意识,公司每年对服务人员进行3次以上的相关知识培训,培训后进行考核实行优胜劣汰,保证售后服务队伍的技术和服务意识;二是加强与用户厂家开展技术交流,听取市场对产品的意见,促进企业改进产品质量和提高售后服务水平。

  3、改善服务工作、提高顾客满意度。在服务的同时认真做好市场调查,对每次服务工作进行客户回访,了解公司服务人员的服务情况,用户是否满意,并及时修正公司服务存在的问题,并将服务中因产品质量造成服务的信息反馈回公司,以便公司及时了解并通过纠正和预防措施给予改进提高;在服务的同时收集产品信息、同行的产品信息和市场信息,及时上传,并转达到分销商或直销代表处;根据用户的需求和技术部门一道,做好客户的技术支持,取得最终用户和代理商的信任;免费为用户培训操作人员,培养用户的服务技能,逐步实现自身服务,大大提高服务及时性,同时降低服务成本;配合营销网络建设,逐步尝试就近聘请当地电力局内部技术人员,实行就近及时服务;总结服务经验,收集服务信息,及时作出反馈。

  (下转B33版)

      新浪声明:本版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仅供投资者参考,并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