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这一年丨对话校长:南京市江宁高新区中学副校长 杨正奎

  律回春晖渐,新元翩翩来。2020年转瞬即逝,新的一年,前进的号角已经吹响。回首一年的工作,有困难也有挑战。南京市江宁高新区中学不畏艰难、奋勇向前,用最好的成绩回馈社会,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06:171、学校在这一年重点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绩?

  江宁高新区中学是2018年9月开办的学校,学校以“从心所欲不逾矩”为校训,以“让学校适应学生”为办学理念。一年来,我们重点做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想方设法抓教师队伍建设。我校青年教师占学校一半以上。我们深知,教师成长了,学校才会真正发展,学生才会真正得益。为此,我们在以下几个方面做了工作:第一,注重师德,规范教育行为。我们用学生评价老师,家长评价学校的方式来规范和提高自己的教育水平。第二,我们成立了教师发展班,每个月定期开展“高新夜话”沙龙主题研讨,为青年教师答疑解惑。第三,开展多种形式的培训,与大师对话,邀请教育教学方面的专家来校开展班级管理、课堂教学等方面的培训和交流,提升老师们的教育教学水平。第四,注重读书分享。学校规定所有老师每月至少读一本书,并以读书沙龙、读书会的方式进行分享。

  二、不断推进教学改革,提升课堂教学效益。我校是江宁区首批教改试点学校,我们把教学改革的发力点定在课堂,全面开展“以问题为导向的自主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引导教师抓住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和“自主”这两个关键点,让学生做“积极的学习者”。我校芮火才校长在全区教学改革推进会上做了专题经验交流,赢得了教育同行的很高评价。

  三、倡导教师把问题当课题研究。这一年,我校有一个省级课题“让学校适应学生:初中办学新样态的实践研究”立项并开题研究,两个南京市规划课题、七个南京市个人课题立项研究,21项江宁区个人课题结题。学校研究的氛围日渐浓厚。

  第四,推进校园文化建设。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始终围绕“让学校适应学生”的理念进行建设,一楼公共空间已经建设完毕,今后作为教师和家长的客厅并展示学校、班级、教师、学生和家长的优秀作品等。三楼公共空间作为读书空间,连接图书馆、阅览室,作为师生主题阅读的空间,三个朗读亭用来展示学生的朗读水平。

  2、学校这一年最满意的工作是什么?这些“最”的背后有哪些难忘的故事?

  学校这一年最满意的工作是:坚守教育理想,积极推进教学改革,实施“鱼”和“熊掌”兼得的教育。这里的“鱼”,指的是学生成绩;“熊掌”,指的是学生综合素养。

  第一个故事是:我们学校做出了“不提前到校、不推迟放学、不占用非考试科目教学时间、不超量布置作业”的“四不”规定之后,我们有些老师出于责任心和以前工作的习惯,放学后把学生留下来辅导,而且时间比较晚,学校值日行政和校长几乎每天都亲自到班级清校,甚至把班级灯关掉,要求老师放学,让学生离校。

  第二个难忘的故事是:本学期,我们开展了两次全校所有教师参加的推进教改教研活动,由语文组、数学组的两位青年教师毛慧玲、刘淑妍分别开设公开课。两位刚工作一年的老师展示了高新区中学青年教师的教学风采。课后,全校集中研讨,老师们对两位青年教师的课堂大加赞赏。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令我难忘。

  第三个难忘的故事是:这一年,我校开设了23门校本课程,每项校本课程都经历了“校本课程推荐会”—“学生选课”—“课程开设”—“课程中期评估”—“校本课程展示会”的这样一个过程。每个校本课程,扎实推进,像“茶艺课”“烘焙课”“健美操”“跆拳道”“高新辩论”“玉树文学社”“果蔬种植”等课程,学生非常喜欢。

  3、学校这一年的教育教学发生了哪些积极变化?

  这一年学校的变化很大:颜值更高了,教师状态更好了,学生对学校更喜欢、更认可了,家长对学校更信任、更放心了,学校的教学成绩三个年级均名列江宁区公办学校的前列。教师、学生和家长对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办学追求更认可和支持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