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570分上顶级高中,城区650分却上不了,定向生政策合理吗?
由于各地招生模式和政策的差异,中考录取不是全国一盘棋,每个地区有每个地区的规定。但一般来讲,同一个地区,总的招录方针大差不差,就是中考分数很高的学生填报当地最好的高中;中考分数很低的学生上不了高中,只能进入职业高中、中专等学校。
可是这个框架似乎越来越不稳定,随着“定向生”、“指标生”的出现,同一个地区经常会出现低分上重点高中、高分上不了重点高中的现象。
像中部某省的一个地级市,把省级示范高中招生指标中的80%定向分配到每个初级中学。以该市最好的高中“市第一中学”为例,学校共招生1120人(两个校区),其中“统招生”招生计划为224人,定向分配的“指标生”招生计划为896人。
于是前面提到的“奇怪现象”出现了,该地级市的一些城区初中,学生中考成绩650分上不了“市第一中学”,然而在一些乡村初中,中考成绩只有570分的学生却被“市第一中学”录取了。
1)“怪象”出现的原因
众所周知,乡村中学和城区中学的师资力量、教学水平、生源质量等有一定的差距。同一个地区,乡村中学的日常测验均分低于城区中学。
而省级重点高中指标生的分配,重点参考各校的毕业生人数,与学校的教学质量无关。虽然很多乡村初中只分配两三个省级示范高中定向生名额,但因为学生数量不多,中考高分学生占比少,最后被重点高中录取的学生分数较低;城区初中分配的省级示范高中定向生名额较多,但因为学生数量多,中考成绩优秀的学生占比高,以至于考出很好的成绩,也不一定能被重点高中录取。
为了让大家更容易理解,我简单地设计两所初中:一所是城区初中,应届初三毕业生人数200人;一所是乡村初中,应届初三毕业生人数为20人。现在按学校应届毕业生人数的10%分配一所知名高中的招生名额,城区初中分配了20个名额,乡村初中分配了2个名额。各校按中考成绩由高到低进行录取(统招线以下),如果城区初中在该重点高中统招线以下第20名的同学,中考成绩是650分,那650分以下的学生就没有机会进入这所知名高中;如果乡村中学在该重点高中统招线以下第2名的学生,中考成绩是570分,那他(她)就能以这样的中考成绩被知名高中录取。于是出现了“乡村570分上知名高中,城区650分却上不了”的现象。
2)定向分配指标生,兼顾了公平,但带来了新问题
有些人不明白,为何要实行指标生政策,为什么要将重点高中的名额分配到各个学校?为何抛弃之前那种纯粹的以中考成绩录取的方式?归根结底还是为了公平。
正如前面所讲,乡村中学的教学方式比较落后,师资力量不强,教学质量很一般,在中考成绩上基本处于被城区中学“碾压”的状态。如果只根据中考成绩的高低录取学生,那将意味着许多乡村初中将出现“无一人被重点高中录取”的状况。我们需要杜绝这种状况的出现,尽量让乡村初中享受到与城区初中生同等的优质高中教育。
重点高中招生实行定向生政策,有点像现在的高校专项计划、地方专项计划,高校专项计划主要招收边远、贫困、民族等地区县(含县级市)以下高中勤奋好学、成绩优良的农村学生;地方专项计划定向招收各省市实施区域的农村学生,它们都是为更好地促进教育公平、让更多的农村学生享受好的教育资源。
不过,在兼顾教育公平的同时,指标生政策也带来了一些新问题。
第一个问题是部分知名高中生源质量下降,学生差异化加大。低分定向生的到来,肯定会拉低学校的整体生源质量,同时学生之间的差异也在加大,顶级的学生依然顶级,但有一部分学生综合水平会比较差。这给学校教学带来诸多不便,以前按中考分数录取,一流高中都是一流的学生,大家水平相当,教师教学工作很好开展;现在一流高中班上的学生,有的水平很高,有的水平很一般,教师要想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过程中照顾到全班的每位同学,变得非常困难。
第二个问题是大量来自乡村初中的低分学生“跟不上”。低分学生“跟不上”不是说他们智力比别人差,而是他们曾经接受的学校教育比不上城区学生接受的学校教育,他们的基础并不扎实。当进入高中,他们会因为知识掌握程度较差、没有养成好的学习习惯,而在学习上感到非常吃力。
分配指标生既然会出现问题,那是不是该取消呢?当然不行,我们必须要通过一些措施让教育更加公平,分配指标生就是其中的重要一环。不过,我们可以对该政策进行一些优化设计,比如指标生名额控制在招生总人数的50%左右而不是80%;或者规定中考成绩在统招线以下50分之内的学生,有资格成为定向生,分数太低就失去资格。
不管采取什么方法,只要是让教育往更好的方向发展,都是值得尝试的。
本期话题:大家认为分配指标生合理吗?欢迎留言讨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轶工坊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