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朱自清的《背影》八年后才写?实际上二人父子关系早已水火不容
1929年,28岁的武钟谦回老家养病,临别时对着丈夫哭诉:“不知道以后还能否见面”,不到一个月,朱自清得知妻子去世的消息,哭着说:“父亲,我绝不会原谅你”。
武钟谦,是朱自清的老婆。
她和朱自清都生于1898年,两人14岁的时候在家人的安排下订婚。第二年,朱自清考取北京大学,两个人举办婚礼,从此成为夫妻。
武钟谦的家世清白,父亲是扬州有名的中医,虽然只有一个女儿,但从未娇生惯养。
自从嫁到朱家,武钟谦持家有方,勤劳孝顺,与朱自清的感情也极好。
那个年代的文人,都喜欢寻觅新欢,朱自清算是那个时代的一股清流,他珍惜自己的妻子,一如武钟谦珍惜自己。
文人性格时常忧郁,但看到妻子武钟谦的笑容,朱自清便不自觉地受到感染,也欢喜起来。
二人恩爱有加,结婚第二年,他们的儿子朱迈先出生了。但因为朱自清学业繁忙,只能让武钟谦在家照顾孩子和老人。
1917年冬,朱自清的母亲得病走了,他回家办完葬礼后回学校,父亲送他一程,在火车站那里,给他买了几个橘子让他带着路上吃。在朱自清写的散文《背影》中,我们可以看到父亲对朱自清深沉的爱。
但不久之后,朱自清和父亲的关系急转直下,武钟谦一人在家,不知受了多少委屈。
1917年,朱自清的父亲走了官运,升任徐州榷运局长。那个年代的男人都喜欢纳妾,得意洋洋的他仿佛唤醒了第二春,于是瞒着旁人又找了一房姨太太。
这事被他的潘姓姨太太知道后,立刻大发雷霆,她好不容易熬走了正房,如今一人得意,怎能让别的女人抢了家产?
知道消息的潘姓姨太太冲到徐州一场大闹,影响非常不好,上面怪罪下来,朱自清的父亲自此断了前途,大半辈子的官职丢了,身体又不行,也干不了别的事,只能被迫赋闲在家。
那个《背影》中的父亲消失了,他性格大变,脾气暴躁,简直是换了一个人。
家里的老爷子没了收入,只能靠变卖古玩字画维持生活,经常因为一点点小事就对别人发脾气。
而受气最多的便是武钟谦了,作为家里的儿媳妇,她的地位最低,平时爱笑的她,不知道什么原因就会遭到公公呵斥。慢慢的,她脸上的笑容消失了,常常一个人躲起来哭泣。丈夫不在家,她哪有什么依靠?
朱自清看了她的信,心里很是心疼,但还在上学的他根本无能为力。于是暗下决心,发奋苦读,毕业后在台州找了一份老师的工作,然后亲自把妻子和儿子从那个是非之地带走,他给她一个安稳的小家,用来躲避风波。
这段时光是武钟谦最幸福的时候,她不用再看人脸色生活,不用想着应付复杂的家庭关系,每天做饭、洗衣服、收拾屋子,然后送丈夫上班,接丈夫下班。
但在那个时代,分家对于老人来说是一件奇耻大辱,是要被亲戚、街坊邻居暗地里戳脊梁骨的事。
朱自清的父亲和校长私交甚好,于是他暗地里把朱自清的工资提前拿走,来逼迫朱自清“迷途知返”,带着儿媳妇回家。
朱自清虽是文人,脾气却很倔,宁肯离职,也坚决不向父亲妥协,父子二人的关系因此非常紧张。
父亲放下狠话,出去了,就让他这辈子都别回来,朱自清话赶话,也回了一句,这辈子还就是不回来了。
但话虽如此,天底下哪有父亲不爱儿子的?又哪有儿子不认老子的?朱自清的父亲——朱小坡常常以关心孙子的由头给朱自清写信,问他有没有在外面饿死!饿死了你不要紧,千万别饿坏我孙子!
实际上,他还是关心着这一家人。
1924年,朱自清在外奔波,四处忙碌,尝尽人间心酸,而家里的琐事也全由武钟谦处理。
此时又是战乱年代,朱自清不在身边,她一个人带着孩子四处流亡,但她把朱自清的书籍全部保存完好,一本没丢。在她眼里,书就是丈夫的命,哪怕日子再难,她也不能丢掉一本书。
1928年,武钟谦生下小儿子。她日夜操劳,每日发烧,她以为是小病,便没有放在心上。(笔者以为,她是因为担心家里钱不够用,不敢去医院。此时,朱自清家里过得很艰难。)
朱自清发现了妻子的症状,逼着她去医院检查。
这一查, 武钟谦是患了肺病,在那个年代,一般人根本得不到治疗,医生也只能建议静养。
1929年10月,武钟谦带着孩子们回扬州,临别前,她哭着对他说道:“不知道还能不能再见到你!”1个月后,武钟谦离世,年仅31岁。
武钟谦离世三年,朱自清写下《给亡妇》,沉痛回忆和妻子相处的岁月。
“……那些时候你往往抽噎着流眼泪,从不回嘴,也不号啕。不过我也只信得过你一个人,有些话我只和你一个人说,因为世界上只你一个人真关心我,真同情我。你不但为我吃苦,更为我分苦;我之有我现在的精神,大半是你给我培养着的。……”
二人的经历读之悲从心来,想必武钟谦知道朱自清过得幸福,也必会泉下有知,露出他那花一般的笑容吧!
只是可惜了一对乱世佳人,阴阳两隔,永难相见。
至于这悲剧的发生,虽说是有他父亲的原因,但他又能怎样呢!为人子,便要尽人事!
你们觉得呢?
关注我,每天讲述一个故事给你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