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社科院發布《全球信息社會藍皮書:全球信息社會發展報告(2022)》

  近日,上海社會科學院信息研究所與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聯合發布《全球信息社會藍皮書:全球信息社會發展報告(2022)》。

  報告圍繞消除數字鴻溝、促進綠色發展兩大主題,在詳細梳理世界各國數字均等化發展情況的基礎上,著重就數字均等化、綠色數字化、數字素養提升、綠色數字技術應用等關鍵問題和領域展開專題討論,並對我國如何打造可持續的信息社會提出對策建議。

  報告梳理和總結了近年來世界各國或地區在消除數字鴻溝、促進數字均等化方面的實踐經驗,並建立了數字均等化水平評估指標體系,從性別、年齡、城鄉之間的數字差距,以及由網絡接入、經濟、教育等因素構成的數字鴻溝等角度,測度和比較了51個國家或地區的數字均等化程度,結果顯示,全球范圍內數字不均等現象普遍存在,且各國或地區間差異很大,其中歐洲國家的數字均等指數最高,其次為亞洲、南美洲、中北美洲、非洲。

  報告建議,應當從六個方面消除數字鴻溝、促進數字均等:明確數字均等的基本發展原則﹔促進數字化政策制訂中的全民參與﹔保持民眾對使用數字化的選擇權﹔建立促進數字均等的綜合保障體系﹔加快推動服務能力更強的新興技術﹔加強數字均等目標進展的監測與評估。

  報告對全球重點行業和典型國家的綠色數字化發展和利用數字技術促進可持續發展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對全球建筑業、交通業、能源產業、工業、大數據產業等碳排放重點行業的綠色數字化政策以及各國或地區的能源與環境綠色可持續發展舉措進行了梳理和總結,並就中國細化綠色數字化政策提出對策建議。

  報告建議,應從四個方面著手完善中國綠色數字化政策:細化政策制定舉措﹔加大財稅金融對綠色數字化項目的扶持力度﹔探索綠色數字化試驗場﹔鼓勵碳排放數據收集、流通和開發利用。

  報告指出,政策中應細化鼓勵建筑行業數字化應用的具體策略,鼓勵數字化房屋改造的關鍵措施,明確破除數據共享、技術和基金障礙促進交通部門數字化,設立基金支持數字交通試驗場、智能電表,實施智能可再生能源和電網現代化項目的關鍵舉措和投資部門,利用高質量數據集和大數據引導消費者養成節能減排的行為習慣,為數字化減排企業實施研發補貼和貸款擔保,數據中心與其他部門合作加速可再生能源轉型,利用數字化減少碳足跡等。

  報告還指出,數字經濟健康有序發展離不開全民數字素養和數字意識、數字技能的提升,將數字素養貫徹於義務教育各階段,是數字鴻溝得以彌合的關鍵,完善的數字素養體系也是培養數字社會責任感、形成創新思維的關鍵。應以教育為主推進數字素養體系建設,提升公民數字技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