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这32条教养礼仪,越早教会孩子越好(家长收藏好)

教育专家曾经提出“育儿盆景理论”。

解释说,就是孩子幼儿阶段,就及时修正孩子的错误,就如同修剪小树苗一样,费得力气最小,但是效果最好。

但是错过了这段时间,小树苗枝繁叶茂,树根粗壮,家长再去修正,花费的精力往往好更多,而且还可能没有什么效果。

人民日报也曾发布过要求家长一定要教会孩子的32条礼仪,家长一定要知道,并且一定要执行下去。

别等孩子长大了才想起来要修剪他!

总结一下就是以下几点:

  • 与人说话要求礼貌
  • 要学会尊重和自己不一样的想法
  • 明白在公众场合和家里的不同
  • 要学会帮助别人
  • 掌握基本的餐桌礼仪
  • 要诚实守信

都是生活中的点滴小事,但是正是这点滴小事决定了孩子是不是一个有教养、情商高的好孩子。

管教孩子要趁早

家长千万不要认为,孩子现在年纪还小,就让他玩几年,等他长大了自然懂事了。

当孩子在幼时就习惯了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举止随意,并且无人阻止,孩子就会认为这是被允许的,且正确的事情。

那么这种习惯在只会随着时间推移而被强化,可以说是变本加厉,而不是突然改邪归正。

所以,在孩子6岁前,不要纵容孩子,该管的地方就一定要管。

在一期《圆桌派》节目中,李玫瑾教授在谈到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的弊端时也曾说过:“该管的时候不管,不该管的时候管,是父母最大的问题。”

“总觉得孩子小,舍不得,结果等到孩子到了青春期,叛逆心理最强的时候想起来管教了,孩子很难听得进去。”

1、从小立规矩

应采儿的儿子Jasper是被网友公认的有教养、有温度的一个小绅士、小暖男。

而Jasper的成长过程中,应采儿就是在从小给他立规矩,比如和长辈是说话要尊重、说请、谢谢;玩具要在自己的房间玩,而不是客厅,因为客厅不是他一个人的(不养他唯我独尊的性格)……

2、要懂得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

不会说话时,孩子就是靠哭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所以长大后,在3、4岁,语言表达能力还不是很好地时候,也依然愿意用哭闹表达自己的想法。

如果家长对孩子的哭闹妥协,孩子就会知道做这招有用,持续用这招威胁大人,养成孩子“小霸王”的性格;

如果家长告诉孩子憋回去,不许哭,孩子就会认为自己不应该有情绪、不应该表达自己的想法,性格会更孤僻或叛逆。

所以家长一定要引导孩子,学会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绪,然后大人和孩子在平等的沟通。

这样才有利于孩子的习惯的养成。

3、语言不要太抽象

想让孩子有教养、懂礼仪。其实家长不需要去讲什么大道理,孩子的阅历不够,而且也太抽象了,孩子很难听懂的。

说的具象一些,孩子才能够听懂。像是绘本,不就是把抽象的道理放在了好玩的故事情节中。

这就是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孩子才能知道我不可以餐厅大声喧哗,知道撞到人要说谢谢……

  • 《幸运的米拉·行为篇》
  • 作者保冬妮是中国原创绘本领军作家,也是中国唯一一位将绘本理论研究、儿童教育学、儿童心理学、文学创作熔于一炉的专家兼作家。每年举办各类培训、讲座数十场。

    这套书的10册书,就充分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帮助孩子在丰富、有趣的小故事当中掌握这些基本礼仪。

    知道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能随便拿,和不在公众场合大声喧哗,要学会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情绪,敢于道歉……

  • 《好孩子好品质》
  • 由中国学前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祝士媛女士倾情推荐的一套绘本。全书12册,在社会行为领域、生活常识与技能领域上对孩子进行培养。

    比如《我会管理我自己》一册中就有自己收拾房间、洗澡时间到、“拖拉机”不见了主题的小故事帮助孩子养成自我管理好习惯。

    书中故事都是通过小主人公大豆和小葱、妞妞等小朋友生活来引导孩子。形象也很可爱。图画书也采用了清晰地糖果色,容易吸引孩子视线。

  • 《小熊宝宝绘本》
  • 专门针对低幼儿,非常适合1至3岁宝宝阅读。涵盖了幼儿生活的各个方面:吃饭、睡觉、洗澡、穿衣、问好、交友等。

    因为婴幼儿的认知、理解能力有限,所以绘本中的图画不会太复杂,文字也都会重复性非常高。

    在反复听故事的过程中,孩子很容易就能记住故事,而且也会运用到生活场景中去。

    以上就是这篇文章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