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教育培训机构消费评议调查报告来了 这七类陷阱你遇到过吗?
封面新闻记者 吴冰清 实习生 杨雅莎
“全民奥数”、“考证热”、“竞技教育”……一系列热点,催生了教育培训机构的火热,但也带来了新的投诉热点。在刚刚发布的《2020年成都市消协组织受理投诉分析情况》中,教育培训是2020年纠纷增多较为明显的领域。
成都的教育培训机构到底怎么样?3月15日,国际消费者权益日,成都市消费者协会发布了《成都市教育培训机构消费评议调查报告》,用大数据帮你摸了个底。
10000份调查样本,教师专业度是主要“槽点”
评议调查通过线上线下问卷调查、记者暗访、专家组明查等方式进行。对15个区(市)县的32家教育培训企业进行了实地调查,重点对教育培训机构是否具备经营资质、教学环境是否安全、从业人员是否具有资质、培训费用是否合理、收费方式是否标准、培训内容是否合规等问题进行深入了解。本次评议调查采用样本量为10000份。
调查结果显示,消费者对教育培训机构投诉的主要原因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45.3%的消费者认为是“教师专业度差”;39.2%的消费者认为是“教师不负责”;38.4%的消费者认为是“费用过高”;29.9%的消费者认为是“过度宣传”;25.8%的消费者认为是“培训机构搬家距离更远”;14.5%的消费者认为是“授课教师频繁更换”;10.7%的消费者认为是“退课、退费遭遇困难”。
消费投诉处理情况调查显示,23.7%的消费者对投诉解决效果很满意;27.4%的消费者比较认可; 35.2%的消费者感到一般;7.9%的消费者感到不满意;5.8%的消费者感到非常不满意。
小型教育培训机构普遍存在超时段收费
在调查中,成都市消费者协会总结出目前成都市教育培训机构普遍存在的七类问题,包括经营场所不合规定;资质不按规定上墙,教师无证上岗;超范围经营;收费时段超时,收费标准不统一;虚假宣传;违规招生;违规超时授课等。
据成都市消协副秘书长副秘书长王蓉介绍,调查中,部分规模较小的教育培训机构未按照要求将办学许可证,营业执照和办学许可证上墙公示。
在收费方面,虽然相关要求明确“不得一次性收取时间跨度超过3个月的费用”,但一次性收费超过3个月是小型教育培训机构普遍存在的违规现象,大部分培训机构按学期、甚至按年收费。
此外,部分培训机构有超范围经营现象,如艺术类培训机构同时培训文化课,而一些培训机构还利用消费者“升学心切”的心理,打着“以解决学位录取、提供内部名额”等旗号、或者以找关系、花钱就能考上的名义进行招生。
成都将重点加强校外培训监管
针对这些问题,成都市消协建议经营者提高服务意识和服务水平,加强从业人员管理及培训,严格遵守行业管理规定,不断自我完善。此外,成都市消协也呼吁相关部门对教育培训机构进行有效的监督和指导,进一步健全教育培训市场管理制度,完善教育培训评估标准和质量保障体系,规范行业行为。
成都市市场监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市场监管部门将重点加强校外培训、二手车交易、预付式消费等重点行业不公平、不合理合同格式条款及旅游、住宿等行业价格的监管,规范市场主体经营行为。
据了解,成都市场监管部目前正在全力开展“春雷行动2021”、“网剑”行动等专项执法整治行动,整治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严肃查处虚假违法广告行为,严厉打击侵害消费者权益违法行为。接下来,市场监管部门还将推进12315体系建设,逐步扩大消费投诉公示的覆盖面,推动消费纠纷的源头治理,提升消费维权服务效能。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微信关注:ihxdsb,报料QQ:3386405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