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察日报:教育不是圈钱工具 规范校外培训需长效治理
6月1日,市场监管总局发布消息,近期对全国规模较大、知名度较高、投诉举报较多的校外培训机构突击开展现场检查,已对新东方、学而思、精锐教育、掌门1对1、华尔街英语、哒哒英语、卓越等15家校外培训机构处以顶格罚款共计3650万元(据6月1日新华社消息)。
近年来网络上开始出现一个流行词“鸡娃”。所谓“鸡娃”便是指父母为了让孩子读好书,不断给孩子安排各种各样的学习活动,用打鸡血的方式推动孩子学习。而大部分“鸡娃”家庭的标配便是上校外培训班。在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心理作用下,培训机构野蛮生长,激烈竞争中培训机构的虚假宣传、价格欺诈等乱象频出。
各式各样的培训机构为了吸引家长报名孩子上课,打着大幅广告,宣传着所谓的“名师出高徒”“已报名17253人”“押中97道原题”,实则往往虚构教师资质、虚构执教履历、夸大培训效果、夸大机构实力、编造用户评价,用所谓的成绩增长回报来换取家长的投资,把孩子的成长作为圈钱盈利的工具,“吃相”难看,既违法,又缺德。
我国价格法明确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违法教育机构的行为通过夸大教育质量,放大教育成果,日复一日地释放着焦虑情绪,利用家长们不甘人后的心态,圈走父母口袋里的辛苦钱,也导致孩子课外负担加重,家庭教育成本上升,学校教育主阵地偏离,以及教育内卷化程度的提高。此次市场监管部门的重拳出击,顶格处罚便是对校外培训机构发展乱象敲响警钟。
校外培训的初衷本是对学校教育的补充,帮助学生查漏补缺,巩固知识点,适当拓展技能。作为教育者,更应该秉持着诚恳的态度,从最适合学生成长的角度出发为其提供教育服务,而不是把教育当成赚钱工具,一门心思想着招揽客户,扰乱教育秩序。因此相关培训机构在接受处罚后,必须严格自省自查,尤其是某些大型连锁教育机构更应该严肃整改,否则只会砸了自己的口碑和饭碗。相关监管部门也必须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从严审批培训机构,强化培训内容监管,规范培训服务行为。严格明码标价,杜绝虚假宣传,对于屡犯者,建立重点关注对象名单;将相关机构的违法行为与社会信用挂钩;畅通投诉和监督渠道,保障学生和家长的监督权利,切实维护广大家长和学生的合法权益。必须形成长效治理机制才能防止培训乱象卷土重来。
对于父母而言,也应该调整观念,避免过度“鸡娃”。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手心里的宝,自然对其寄予厚望。但是教育不该有所偏废,应该在学有余力的前提下,合理选择校外培训巩固提升技能,发展兴趣,而不是只为了快人一步而不问来由地蜂拥上前。真正从孩子健康成长角度出发,才能时刻保持一双慧眼,避免陷入培训骗局,也才能把孩子从拥挤的校外培训时间表中解放出来,把家长从送学陪学的焦虑中解放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