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专家为考生心理健康“支招”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刘晓惠)高考成绩公布后,几家欢喜几家愁,有心愿得偿的喜悦,也有失之交臂的懊恼。如果高考成绩不如意,学生如何应对?家长、老师能做些什么?日前,海南省教育研究培训院心理健康教研员符明接受记者采访,为广大师生家长“支招”。
“总的来说,对考生有三点建议——接纳情绪、拓宽视野、承担责任。”符明认为,所谓“失利”,是与个人的常态相比较而言,“一模”“二模”成绩稳定,但考场上发挥失常,考生会感到懊恼、愤懑、自责,甚至是自我怀疑。
“有这些负面情绪很正常,可以给自己一些时间接纳此时的情绪,但是不要用‘如果’‘要是’等追溯往昔、脑补未来的想法去巩固这种情绪,也不要限制自己,压抑情感,我们需要面对情绪,但不能被情绪牵着走。只有让自己尽快走出情绪的沦陷,更为理智地审视现状,才能做出明智的选择。”符明说。
考试失利带来的焦虑与自责源自于对高考意义的过度诠释。符明表示,高考只是人生旅途中的一段经历,而每一段经历都有它的意义,成功如此,失利亦然。符明建议考生把高考当做一个人生十字路口的新起点,后面的道路走得怎么样,最重要的是看接下来的表现。“很多事,身处其中时是生命的不能承受之重,经过一段时光再回望,就会有云淡风轻的豁达。”符明说,考生要勇于面对,明确自己成长的方向,这样在看待高考得失时才会有一颗平常心,眼界也更宽阔。
高考也是一场成人礼,“责任”“担当”是这场成人礼中值得履行和铭记的箴言。符明认为,当高考失利,此时“责任”意味着不放任自己沉溺于消极情绪无法自拔,应冷静分析、合理归因,不推诿逃避,从促进自身发展的角度做出最优选择。
同时,符明也对考生家长提出建议,要有充分的共情,做孩子情绪调适的榜样与心灵的支柱,鼓励孩子为自己的人生负责。
“面对孩子高考分数失利,父母的情绪会十分复杂,失落、难过、心痛、尴尬。但父母如果能够坦然面对现实,客观地向孩子表达面对分数失利所产生的情绪体验,不夸大、不掩饰,对孩子而言也是一种情感表达的榜样,同时也可以帮助他们放下自责的包袱。”符明说,家长还可以借此机会,心平气和地同孩子一起梳理想法、制定计划,探讨选择背后的理念与价值观,通过高考的这段经历,增进亲情促成孩子的成长。
公布分数之后,有的学生会因成绩不理想而联系老师,符明认为,这说明师生间已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和安全信任的关系。“老师可以在此时安定学生的情绪,引导学生拓展思路,理性看待高考的失利,同时,从专业的角度,结合工作经验,给学生提供有益资讯,指导学生极致运用现有分数,做出更有利的资源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