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义今年牵头完成57项优营任务

顺义区政务服务中心在全市搭建首个“两区”建设“一窗通办”服务专区

本报讯(记者 王斌)顺义区地处第一国门,是首都机场所在地。顺义区紧抓机遇,主动作为,努力打造与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国际一流营商环境。北京青年报记者从顺义区发改委了解到,今年以来,顺义区全面落实北京市营商环境4.0版277项任务,制定出台区级分工方案。其中,区政府作为牵头单位或主责单位的71项任务中,已完成57项,占比超八成。其余206项任务,顺义区相关部门与市级部门对接,已认领配合落实任务128项,正在积极推进。同时,顺义区进一步聚焦市场主体关切,研究推出53项自选任务,已完成43项,让更多群众和在顺企业享受到改革红利。

在营造更加便利的市场环境方面,顺义区率先试点实行“市场主体登记告知承诺制”及食品经营环节“证照联办”改革,登记审批时限明显缩短,审批效率显著提高。率先成立中小微企业金融服务专区,集中15家银行及2家政策性担保机构入驻政务服务中心大厅,累计受理咨询接待1450人次。

同时,上线全市首个“顺易投融”微信小程序和手机App,整合26家金融机构100款金融产品便利中小微企业融资;制定出台《中小微企业首次贷款贴息实施方案》,按照企业实际支付贷款利息的50%进行补贴,贴息力度全市最大;率先出台《北京市顺义区关于促进中小微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金融支持办法(试行)》。2020年,协助中小微企业获得金融融资额度超110亿元,惠及企业2050家次。2021年一季度,已协助中小微企业获得金融融资额度超13亿元,惠及企业653家次。

营造更加开放的外资外贸环境方面,顺义区试点实行跨境贸易“两步申报”改革,操作时间由原来30分钟精简到10分钟,有效降低企业在口岸通关中的经济和时间成本。2020年,北京市进口整体通关时间28.23小时,比全国平均水平快3.19小时,较2017年压缩72.8%;出口整体通关时间1.44小时,比全国平均水平快0.75小时,较2017年压缩90.6%。

营造更加优质的政务环境方面,全市搭建首个“两区”建设“一窗通办”服务专区,涵盖39个部门1597个事项,为3400余家企业开通快速通道;与通州、朝阳等兄弟区开启“跨区通办”政务服务新模式,实现26项高频事项就近办、一次办。在全市率先应用“区块链+电子证照”,已实现近60个证照“刷脸”应用。在全市率先且唯一实现“PAD 刷脸”办事,率先落地“区块链+主题场景”应用方案。

顺义区还率先试点推进“政务服务告知承诺制”,累计推出86项事项,精简材料136个,已办理事项8万件。推出网上办、快递办、远程指导咨询办、自助办等多样化审批办理模式,3000余个政务服务事项“不见面”审批办理,已办结251万件。

营造更加规范的监管执法环境方面,起草完成《顺义区加强和规范事中事后监管的实施方案》,持续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进一步推进包容审慎监管,对12件违法案件实行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机制,依法免予行政处罚。

高效精准服务企业方面,顺义区不断完善“服务包”工作机制。主动对标市级文件,起草《关于创新企业“服务包”制度主动精准服务企业扩大发展的工作方案》,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区级服务企业工作制度。

同时,顺义区持续开展区领导走访。今年1-5月,区级领导走访服务企业248家次,正计划开展“破难题、促发展”专项行动,由区领导牵头,围绕“服务包”企业未办结事项和反映集中的诉求,集中发力、专项突破,破解企业发展瓶颈。此外,顺义区在全市率先建立“服务专员”专业化队伍,逐一配备至我区264家“服务包”企业,联系回访对接企业1400余次,累计制定专项服务措施559条,已办结517条,办结率92%。

此外,顺义区在全市率先召开营商环境“早餐会”。现已启动2021年营商环境早餐会,计划分3批次组织三大经济功能区及区投促中心推荐的12家企业参加。自营商环境早餐会制度实施以来,累计召开早餐会11场,服务企业95家次,对接诉求199条。 供图/顺义区委宣传部

亮点

企业简易注销可全程网办

日前,顺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推出简易注销全程网办,企业办事变得更“简单”。北青报记者了解到,今年以来,顺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完善扩大简易注销适用范围,目前,有限责任公司、非上市股份有限公司、全民所有制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以及上述企业分支机构可以申请简易注销。

据顺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介绍,申请简易注销的企业登录“北京市企业服务e窗通”平台,填报简易注销公告,上传全体投资人承诺书,提交发布;公告时间20个自然日,比普通注销缩短了一半以上。公告期满后,企业向登记机关提交简易注销申请材料,申请材料齐全且符合法定形式的,登记机关即时办结。企业无需提交清算报告、清税证明、决议或决定、报纸样张等材料。

如果企业在公示期间被提出异议,简易注销程序被终止的,可以按照普通程序办理注销。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不配合或失联,公司确实无法形成有效决议的,股东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强制清算申请,清算组持人民法院强制清算程序的裁定向登记机关申请办理简易注销登记,无需进行公告。

实行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机制

自《北京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清单》印发以来,顺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积极探索轻微违法行为容错纠错机制,鼓励市场主体及时自我纠错,为市场主体营造更加宽松的制度环境。

日前,顺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在对某商店所售的某品牌辣条预包装食品标签配料直接标注“天然色素”一案进行立案调查过程中发现,该商店经营的某品牌辣条预包装食品标签配料不符合相关规定,属于经营标签不符合规定的预包装食品的行为。但是,考虑当事人属于《清单》规定的“经营标签不符合规定的预包装食品”违法行为类型的适用条件,最终决定对该商店不予行政处罚。

顺义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法制科科长蔺海佳告诉北青报记者,通过执行《容错纠错清单》的规定,体现了依法监管、过罚相当,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一方面,在一定条件下减轻了市场主体的负担;另一方面,促使市场主体在日常经营过程中能够认真履行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加强自律意识,依法合规地开展生产经营活动。

提升“两区”建设司法保障能力

为充分发挥司法职能作用,服务保障顺义区“两区”建设,顺义法院制定了《关于为“两区”建设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的意见》。顺义区人民法院党组书记、院长李旭辉介绍,《意见》出台18条服务举措,主要内容包括提升“两区”建设司法保障能力,成立司法服务保障“两区”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统筹、部署服务保障“两区”建设工作。

顺义区人民法院还制定司法服务保障“两区”建设任务清单表,明确主要任务举措、责任主体及完成时限,确保各项司法服务保障工作落实到位。完善“两区”建设法治体系,深度挖掘具有金融、外贸、外语等学科背景人才组建专项审判团队,建立专项合议庭,集中审理相关民商事案件,不断提高专业化审判水平。

在天竺法庭成立专业化涉外民事审判团队,集中审理涉外民事案件。顺义法院建立专家陪审机制和专家咨询机制,建立金融、投资、贸易、劳动争议、房地产等专业领域专家资源库,实现审判组织优势互补。注重涉“两区”建设矛盾纠纷的预防和多元化解工作,引入国际商事调解组织、行业协会、商会等专业调解机构作为特邀调解组织,探索外籍调解员参与涉“两区”建设案件调解工作,通过司法确认程序确认调解协议效力,畅通诉讼与非诉讼的衔接机制,建立“一站式”纠纷解决机制。

顺义法院还深入推进涉外民商事案件繁简分流,依法适用小额诉讼、独任制、人民调解协议司法确认,简化裁判文书,提高涉外案件审判效率。加大对网上财产保全系统的利用,实现财产保全高效化与便利化,让当事人足不出户即可实现财产保全。

实施“乐业顺义”就业质量提升行动

当前“两区”建设、高端制造等发展新形势,为扩大就业容量、提升就业质量创造了新契机。北青报记者了解到,顺义区人力社保局面对新形势、新问题,全面实施“乐业顺义”就业质量提升专项行动,全力以赴促进区域劳动力更高质量更加充分就业。截至目前,顺义区已经连续10年保持北京市“充分就业区”成果。

顺义区人力社保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陈静华表示,顺义区坚持“大就业”工作理念,建立“政府统筹、全区发力、部门协同、联防联动”的就业工作保障体系。

顺义区通过落实社补岗补、失业保险费返还政策、技能培训补贴等市级促进就业政策;通过农民灵活就业社保补贴、跨区域通勤补贴、企业新招用本区劳动力工资性补贴等区级促进就业政策,有力稳定区域企业用工,促进辖区劳动力更加充分就业。

顺义区还积极推进“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等专项活动,打造“小帅说岗”和“以案说解”栏目等特色活动,开展“向前一步送服务”活动,主动问需,入企送服务;针对高校毕业生、企业分流职工、农村劳动力等重点群体,采取“云指导”“一对一前置性服务”“政策扶持”等服务措施帮扶就业,多渠道拓宽就业空间,优化服务促进供需匹配。建立1399名“区级综合专业化、街镇规范标准化、村居方便个性化、企业全面多元化”的四级服务队伍,持续细化就业服务举措,稳妥推进就业工作体系运行机制建设。

增添“智能办税”新体验

随着优化营商环境工作的不断开展,顺义区税务局全面落实优化税收营商环境政策和各项改革举措,切实让纳税人享受到最便捷、最优化的服务,让企业办税省心省力。

顺义区税务局纳税服务科副科长孙俊杰表示,区税务局聚焦存量房交易“全程网办”升级服务。存量房交易登记“一网通办”是区块链技术在不动产登记领域重要应用场景之一,自2020年以来,规自、住建、税务三部门相继出台存量房交易登记全程网办方面的系列政策文件,并且不断升级,至此企业和个人均实现了“全程网办”,买卖双方无需到现场,即可完成网签、缴税到取得不动产登记证书各环节业务办理,实现存量房涉税业务全流程网上办。

据悉,顺义区税务局通过“北京顺义税务”微信公众号、办税服务厅、公告宣传栏、社区LED宣传屏多渠道开展宣传;利用钉钉京税通平台开展直播培训,面向企业详细讲解契税相关政策及系统操作流程;对辖区内房产中介机构专员开展“一对一”“面对面”辅导,让企业和个人及时了解存量房交易“全程网办”的最新政策和办理流程,感受“一次不用跑”的升级服务,真正体会到“非接触式”办税的便利,增添“智能办税”新体验。

孙俊杰介绍,北京市电子税务局上线了增值税留抵退税“报退合一”功能,符合条件的纳税人在进行增值税申报后,根据系统提示点击几个按钮,即可同时完成留抵退税的申请。简化了申请流程,缩短了退税时间,有效缓解企业资金压力,为企业持续发展注入活力。

首创两项保税监管模式

今年1-5月,作为全国首家空港型综合保税区,北京天竺综保区实现进出口总值303.8亿元,同比增长25.8%,成为稳外贸稳外资的重要力量。

“我们在全国综保区首创智能化‘库门监管’和‘库位监管’保税监管模式,有效提高了综保区货物承载率。”天竺海关副关长张际洲介绍。在天竺综保区内,北青报记者看到,海关将传统的卡口刷卡改变为企业自行在库房内虚拟刷卡,卡口通道识别车牌号码后即可秒级验放,有效避免了高峰期卡口拥堵等问题。这一全国首创的卡口智能化监管做法有效提升了跨境贸易便利化水平。

天竺海关物流监控科科长王玲玲介绍。目前天竺海关已实现数据自动比对、车牌核放、卡口进出车辆秒放,2020年1月至今,智能化卡口放行进出区车辆超2.5万次,节省路程数万公里。

由天竺海关创新并大力推进的库位监管则将企业仓库管理系统数据与海关实时对接,实现货物状态实时监控,无需再将保税货物和非保税货物分区存放。这一全国首创的做法保障了企业高效参与国内国际双循环。

“哪怕两个仓库相距不远,只要车一动就是笔耗费。”综保区(北京)国际医药分拨中心有限公司总经理孙艳萍掰着手指算了笔账,“海关采用库位监管方式进行管理后,大大缩减了进口医药产品物流转运环节,进一步提高企业仓储利用率。对公司来说,仅2020年一年就共计节省费用约140万元,涉及保税转非保产品运送车次节省车次418车,节省人工工时23040小时。” 本组文/本报记者 王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