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诗人写下一首咏梅诗,苏轼专门写诗批评,却成千古名作

  导语:

  梅因为独特的生存条件,耐得住冬天的寒风刺骨,在刺骨的冬天绽放,百花齐放的春天又会隐匿,所以一直备受古人的关注,自古咏梅的诗就不少。这些诗无一不是夸赞梅的傲骨、高贵的品性。

  

  有位著名诗人石曼卿,专门写了一首诗《红梅》,但是因为只是单纯描写梅的鲜艳娇嫩,太过表层,苏轼就专门写诗批评,但这首点评之作却意外成为千古名作,我们下面就来欣赏下苏轼的咏梅之作。

  

  《红梅》

  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

  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

  苏轼的《红梅》就与石曼卿的完全不同,这首诗中苏轼赞美了红梅在寒风中傲然不屈,不畏严寒的品质,既说明了石曼卿的《红梅》的不足之处,又表达了自己豁达的胸襟和气度,是咏梅诗里的千古名作。

  首句就用了拟人的手法“怕愁贪睡独开迟,自恐冰容不入时。”将花比作美人,富有意境,梅花害怕贪睡所以独自开放,害怕自己因为冰清玉洁的美貌而受人猜疑,形象的传达了梅的清冷孤傲、不与世俗同流的高洁品质,赋予梅花人的情感。

  

  “故作小红桃杏色,尚余孤瘦雪霜姿。”因为害怕受到世人的猜疑,便不弄出鲜红的颜色出来,故意扮出浅浅的桃杏色,不过那枝条在不经意间仍保持着受到霜雪打压后挺然傲骨的细瘦的样子。这里诗人描绘出红梅经霜受雪后仍然保持傲骨的美姿丰神,色彩艳丽。不直接说梅的天生媚骨,只说梅在遮掩了自己的容姿后还保留着光彩照人之资质,尤贵于神。

  

  “寒心未肯随春态,酒晕无端上玉肌。”这里对梅的内心世界做了进一步的了解,虽然梅的外表呈现桃杏色,这是因为“酒晕”,也就是刚刚喝过酒的样子,毕竟梅是“寒心”,天生喜爱寒。所以才不愿意等春天到来才露出自己的美态。

  

  最后一句,诗人就提到了写这首的缘由“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春枝。”回到本意,红梅不同于桃杏的本质,在于梅有梅格,并不是看外表有无绿叶和青枝。因而作者认为石曼卿分辨红梅和桃杏的标准太简单和乏味,没有抓住梅的神韵。

  这也说明了,同一样事物,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苏轼的咏梅堪称绝佳,这也启示我们看事物也不能只看表面,要透过表面看里层。欣赏一样事物肯定不能只看外表,也要究其内涵。

  

  我们在阅读苏轼每一时期的作品,我们都会在心灵深处获得安慰,同时也会了解苏东坡的一生。而《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就包含在苏轼词传中,这本书中有着苏轼这一生中所有的作品,我们在了解这些作品之后,我们会真真正正走进这位大文豪的一生。

  除了以上的诗词外,他还留下了很多广为流传的名作,在《题西林壁》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哲学也值得我们思考和启发。

  

  中国的诗词短小精悍,拥有令人心神向往的力量。多阅读诗词可以使人平静下来,让人陶冶情操,可以让人更加努力向上。

  假如你想要提升自己文学修养,陶冶情操,不妨去看看这套诗词集,与苏轼、李清照、仓央嘉措、李煜、纳兰容若、辛弃疾邂逅一场浪漫的古典文学行。

  

  这本《苏轼词传》以苏轼的词为主题,从当时的社会观念与时代背景出发,对苏轼的生平际遇、诗词艺术、社会活动等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再现了苏轼以文传世、以官入世的典型宋代文官形象。

  不仅如此,书中用唯美深情的妙笔将苏轼的一生娓娓道来,既丰富了文章内容,又能从东坡的生平中体会到他作词时的心情,从而更加了解这位诗词大家的超脱心境。要系统阅读东坡词作,这个版本当属首选。

  

  除了苏轼的诗词,这套书中还包括了《辛弃疾词传》,也是我一并想要推荐给大家的。

  辛弃疾以武起身,却终成文业,与苏轼并称为"苏辛",被誉为"词中之龙"。

  东坡仙才,史无二例;稼轩雄才,如鲸吞海。说的就是二人!

  正所谓“剑有杀气,词有柔情”。

  这本书也以同样的手笔,在参考大量史料的基础上,再现了辛弃疾传奇的一生。

  

  除了大量的美文干货,还配上了唯美的插画,符合诗人意境的封面,阅读起来不得不说是一种享受。

  6本书活动价仅需99元,也就是两顿饭钱,就能读懂6位诗人的名作,并能从中感悟到大家风范的人生哲理,不得不说是非常划算了!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