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大学依托“小挂面”趟出致富路

  转自:国家乡村振兴局

  摘 要

  为解决甘肃省宕昌县大寨村资源匮乏、产业薄弱、巩固脱贫成果难度大的问题,天津大学结合地方实际,帮助大寨村大力发展挂面产业,在三任驻村第一书记接续努力下,按照市场所需与群众所能的原则,历经“开拓—探索—进化—品牌”的路径培育,从手工作坊发展到现代化生产线,“小挂面”造就了大寨村的致富路。通过就业与分红,合作社带动142户建档立卡户在2020年全部实现脱贫。截至2021年底,“小挂面”销售收入达230万元。

  2021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开局之年。长期以来,助力宕昌县发展成为“天大人”接续奋斗的“天大事”。自2013年起,天津大学定点帮扶甘肃省宕昌县,坚持主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以多种方式系统开展帮扶工作,如科技立项、成果转化、资金引进、人才培训、学生支教等。其中,立足大寨村小产业探索出的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产业发展之路,是天津大学宕昌帮扶工作的代表性缩影。

  2020年天津大学校长金东寒带队调研大寨村产业发展情况。大寨村位于宕昌县南部,距宕昌县城65公里,现有常住人口233户计986人,其中脱贫户142户计605人,占比61.4%。全村人均耕地面积0.2亩,农业生产不成规模,村民多以外出务工为主。

  对于资源匮乏地区来说,发展帮扶事业,重在群众受益,难在持续稳定。为帮助宕昌县发掘具有潜力的乡村产业,自2015年8月以来,天津大学先后选派3位第一书记驻宕昌县沙湾镇大寨村开展帮扶工作,始终聚焦能持续引领群众脱贫致富的产业发展之路。

  一、因地制宜,寻找脱贫商机

  “无人无地无资源”,大寨村适合发展什么产业,村民如何带动参与?通过入户调研发现,“臊子面”是当地家家都吃、人人会做的美食。首任第一书记宋鹏带领村民们从无到有,建起了合作社,开发出了第一款爆品“沙湾臊子”。

  “沙湾臊子”纯手工生产,规模小,价格不具优势,市场反响不够。是否存在市场更大、群众参与度更高的系列产品?带着这个问题,第二任第一书记冮皓将目光锁定日常主食——“面”,它有着广大的消费人群,既可作为家庭主餐,也能充当打工人的快餐。2019年10月,天津大学投入50万元购入挂面生产线和包装机。村两委牵头,天大投资,群众入股,天津大学挂面扶贫车间迅速投入生产,第二款主打产品“挂面”应运而生。

  天津大学投入50万元建生产线诞生挂面品牌。二、接续创新,连续升级产业

  三任驻村第一书记接续创新,不断努力,实现了产业培养从开拓探索到品牌进化的渐进式发展。

  自动化生产实现产能升级。2019年10月,天津大学投入50万元建立“天津大学扶贫车间”,彻底改变了手工作坊生产挂面效率低的现状。同年12月,第一批自动化生产的挂面正式上市,产能迈入了规模化。

  管理体制改革赋能产业增效。在合作社的发展过程中,管理问题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短板。第三任第一书记杨帆参照现代企业管理制度,制定了《大寨村合作社管理章程》,改革合作社的管理体制;成立大寨村合作社监督理事会,面向社会聘请职业经理人,提升了合作社的运行效率。

  品牌建设实现产业跃升。为了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增加产品销路,合作社施行了由点到面的品牌聚合战略,秉承“生态与健康”的发展理念,重点攻关新品开发,先后推出橄榄挂面(降血压血脂)、老坛酸菜面(健康非油炸)、“粒民”牌花椒等特色产品。此外,合作社高度重视产品包装,与专业设计公司合作,摆脱过去乡土味的包装风格,形成具有品牌辨识度的包装设计。

  合作社产品的迭代历程。拥抱电商扩展产业新形态。为了把宕昌乃至陇南、甘肃的优质农副产品卖出大山、销往全国,2022年,合作社创建了在线商城“大寨甄选”,聚焦乡村优质农副产品选购售卖,扩大了合作社的经营业态。

  “大寨甄选”标识与小程序码。

  三、挂面产业稳定发展,品牌效应初显

  大寨村以挂面为主的产业致富之路,是靠三任第一书记接续努力,带领村民多番尝试、总结经验、吸取教训“趟”出来的。截至2021年底,大寨村合作社共销售挂面约200吨,销售额突破170万元;销售花椒约2.7吨,销售收入约50.8万。

  天津大学持续消费帮扶助力产品升级。“粒民”品牌声誉良好,其中蕴含的健康理念深入消费者群体,成为工程队、机关食堂的热门采购品。仅2021年全年,天津大学工会就直采价值约29万元的挂面和花椒,天津购买价值10万元的挂面。

  四、工业化带动村民由劳动型向技术型转变

  工厂经过一年半的生产运营,培育了一批管理人员和技术工人,实现了普通村民向技术工人的转型。食品SC认证、商标注册、电子商务等,在如今的大寨村,都不再陌生。村民由此扩大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朝着知识型、管理型人才不断迈进。

  五、产业支撑农户脱贫,实现可持续发展

  不同于暂时性的劳务外出,立足本土本乡,以合作社为主体、以农户为核心的大寨村合作社,吸引了年轻人返乡就业,促进了留守妇女就业增收,每年年终还给脱贫户分红,真正让产业发展惠及了农民。相关事迹得到了2020年5月6日的央视《新闻联播》、2021年12月23日的中国教育电视台《全国教育新闻联播》专题《传好第一书记接力棒,开启乡村振兴新征程》、甘肃卫视、等媒体报道。

  村民就业与分红——大寨村合作社发挥带贫作用。编辑:张恬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