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路话语】以职称评审为“切口”提升科普“软实力”

  转自:每日甘肃网-丝路话语

  □?戴先任

  科普人才是科普事业发展的第一资源。为打通科普人才职业发展通道,促进我国科普人才成长和科普能力建设,推动全民科学素质提升,中国科协日前印发通知,试点开展在京中央单位自然科学研究系列科普专业职称评审工作。(4月18日《工人日报》)

  近年来,我国的科技实力大幅增强,已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大国。我国的科技创新水平虽然有了大幅提升,但全民科学素养却仍有待提升。根据相关数据统计,我国的全民科学素养,与欧美发达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全民科学素养整体不高,对科技创新的长足发展形成了掣肘,为国家的科技发展营造良好环境也会带来不利影响。

  全民科学素养的欠缺,还让伪科学乘虚而入。如一些伪科学谣言满天飞,让轻信者错误养生,影响身体健康,还可能让轻信者受到蛊惑,走上歧途。正因如此,进行科学普及就尤显重要。而目前国内高校并没有科普专业,导致我国严重欠缺科普人才。另外,科普工作者普遍待遇不高,上升渠道狭窄等,也导致现在一些科技工作者看轻科学传播工作,不愿意从事科普工作,而一些地方对于科普工作的重视程度也远远不够,存在对于科普工作的普遍忽视与轻视。这些因素都影响了科普工作的进行。

  国务院印发的《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提出,“十四五”时期,推动设立科普专业,推动高等师范院校和综合性大学开设科学教育本科专业,扩大招生规模。现在中国科协又试点开展科普职称评审。这些措施的出台,将有利于补上科普教育的短板,激发科普人才活力,壮大科普人才队伍、提升科普人才质量、强化科普供给。

  要以职称评审为“切入口”提升科普“软实力”。如要提高科普工作者的待遇,给予他们更多更好的保障,让科普工作成为一门有发展前景的职业,要加大对科普工作的支持与投入。要鼓励与激励更多的优秀人才加入科普的队伍之中,才有利于提升全民科学素养。

  《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规划纲要(2021—2035年)》明确:2025年我国公民具备科学素质的比例超过15%,各地区、各人群科学素质发展不均衡明显改善……要实现上述目标,还需持续努力、久久为功,要在科普教育、科普工作等方面下大工夫。科普教育、科普工作,是一项宏大的“公共工程”,从教育部门、科研机构、高校到地方政府等各相关方,都要能重视起来,形成合力,才能大幅提升公众科学素养,提升基层科普能力,也能为我国由科技大国迈向科技强国提供坚实的基础。

  责任编辑:高保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