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陶谦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这篇写下陶谦。

  三国演义里的陶谦一直是个忠厚老者形象,既亲善爱民,又老实巴交,没有野心,后来被曹操暴打,无奈托付给了皇叔。

  历史上真实的陶谦到底是一个怎样的人?

  陶谦字恭祖,丹阳郡人。

  陶谦家是丹阳豪族,父亲是余姚长(谦父,故馀姚长)

  少时就展露出对军事的兴趣,常带着一帮少年玩战争游戏,犹缀帛为幡,乘竹马而戏,邑中儿童皆随之。

  后来靠着自家的宗族势力和丈人的帮衬举茂才(顶级入仕门槛,比举孝廉更高阶)进了仕途(少好学,为诸生,仕州邵,举茂才)

  在被征召去凉州讨伐羌乱前,陶谦已经官居幽州刺史(这也是为啥陶谦后来和公孙瓒交好的背景)

  第三次羌人叛乱发生后,有关羌乱可以移步这三篇:

  东汉羌乱上部:为什么羌人一直要和朝廷对着干?

  东汉羌乱中部:凉州三明

  东汉羌乱下部:董卓的崛起之路

  灵帝派遣征西将军皇甫嵩率军讨伐,皇甫嵩召拜谦扬武都尉,与嵩征羌,大破之。

  战后皇甫嵩因得罪中常侍赵忠、张让,被贬官削爵。

  后边章、韩遂叛乱,朝廷另派司空张温为车骑将军前往讨伐,张温请陶谦为参军,接遇甚厚。

  谦轻其行事,心怀不服。及军罢还,百寮高会,温属谦行酒,谦众辱温。

  公然顶撞上级,还敢当着众人的面折辱上司,年轻时的陶谦很嚣张啊。

  188年黄巾之乱爆发,凭借在凉州的军事经验,陶谦迁任徐州剌史。

  陶谦没有像兖州刺史刘岱那样直接讨伐,而是采用了以敌制敌的策略。

  一到徐州就任用亡命东海的泰山人臧霸及其同乡孙观等为将,臧霸的传记可以移步这篇:刘备、拒吕布、降曹操、战袁绍、一举打过长江的曹魏猛将是谁?(他的待遇为啥可以远超张辽,比肩)

  臧霸率领泰山四寇(孙观、吴敦、尹礼、昌豨)击破贼众(黄巾起,霸从陶谦击破之)

  陶谦上表拜臧霸、孙观为骑都尉,令其屯琅玡郡治开阳,驻守徐州北面(遂收兵于徐州,与孙观、吴敦、尹礼等并聚众,霸为帅)

  

  这个做法和荆州的刘表是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处?

  击退黄巾后,陶谦任用徐州当地豪族陈登为典农校尉,巡土田之宜,尽凿溉之利,徐州农业生产得到恢复和发展。百姓富足,谷米屯满粮仓,青州、豫州等地的流民也纷纷涌向徐州。

  史载:屯于开阳。境内晏然。徐方百姓殷盛,谷实差丰,流民多归之。

  徐州大治,以至于曹嵩都没去投奔曹操,反而带着小儿子曹德和整个家族,跑到了琅邪郡去避祸。

  190年,关东联军举起反董大旗,当时天下郡县响应,大兴义兵。但陶谦并未加入关东声讨董卓的军事行动之中。

  为啥呢?

  他想做真正的盟主!

  关东联军分裂后,陶谦积极策划第二波关东联军。

  董卓后入关,留黄巾之乱的名将朱儁傕守洛阳,朱儁利用这个机会传信给各个州郡,召请部队讨伐董卓(俊以河南残破无所资,乃东屯中牟,移书州郡,请师讨卓)

  其他州郡只派了一些兵,陶谦大手笔,拨来了三千精兵(州刺史陶谦遣精兵三千,余州郡稍有所给)

  192年四月,王允、吕布杀董卓,后李傕、郭汜又反杀王允,攻陷长安,把持朝政。

  陶谦觉得机会来了。

  他联合前扬州刺史周干、琅邪国相阴德、东海国相刘馗、彭城国相汲廉、北海相国孔融、沛相袁忠、泰山太守应劭、汝南太守徐璆、前九江太守服虔、博士郑玄等人共朱儁为太师,移檄牧伯,同讨李傕等,奉迎天子(及董卓被诛,傕、汜作战,俊时犹在中牟。陶谦以俊名臣,数有战功,可委以大事,乃与诸豪杰共推俊为太师,因移檄牧伯,同讨李傕等,奉迎天子)

  

  第二波联军主要的参与方是徐州、豫州大部、半个扬州和部分兖州。

  从实力上来看和第一次反董联军不相上下,可见此时陶谦的实力和威望何等之强。

  李傕等凉州武将十分惊慌,赶紧用朝廷的名义召朱儁入朝。朱儁不想再起战乱,辞谢陶谦应召入朝,陶谦失去起兵的名义,只得作罢。

  徐州治中王朗及别驾赵昱劝说陶谦:求诸侯莫如勤王,今天子越在西京,宜遣使奉贡。

  这里介绍下陶谦集团的构成。

  

  文官全都任用徐州当地士族,徐州富商麋竺为别驾从事, 琅玡人赵昱、东海人王朗为别驾及治中从事。

  军队交予自己的丹阳嫡系笮融、曹豹统领。

  王朗等人的意思就是别去和凉州军打了,太烧钱,还是老老实实守住徐州吧(和荆州士族后来阻扰刘表北上是不是很类似?)

  对于徐州本土士族的想法,陶谦不得不慎重,决定和长安朝廷和好,谦乃遣昱奉章至长安。李傕等人也很给面子,诏拜陶谦为徐州牧,加安东将军。以昱为广陵太守,朗为会稽太守(王朗就是在这次任命后去江东赴任)

  第二次讨董在历史上并不知名,毕竟没有真正打起来,但是有很强的政治信号,意味着关东诸侯与凉州军阀之间的对抗局面结束。大家开始各自关注自己的地盘和既得利益。

  此时全国形势如下:

  

  基本形成了袁绍、曹操及公孙瓒、袁术两大对抗阵营。

  陶谦、刘表持中立态度,观望两大阵营的对决。

  193年春,袁术北上争夺兖州,在封丘被曹操打崩,一路南逃淮南。详见这篇:匡亭、彭城两战,大败袁术、陶谦的曹操,迎来了他人生中的最强对手!

  袁术大败后,内部四分五裂。

  沛相袁忠直接逃往了会稽郡(忠弃官客会稽上虞)

  陶谦见袁术势衰,趁机拉拢下邳豪族陈氏,一同攻取沛国,以陈珪为沛相。有关下邳陈氏可以移步这篇:两败孙策、令曹操真正忌惮的徐州豪族是谁?(刘备评价其文武胆志,古今难求也!)

  

  作为利益交换,原来袁术表奏的扬州刺史、陈珪堂弟陈瑀公开叛袁。

  陈瑀拒绝袁术进入寿春(瑀旣领州,而术败于封丘,南向寿春,瑀拒术不纳)

  袁术此时刚遭大败,前有陈瑀,后有陈珪,旁边还有一个陶谦虎视眈眈。

  联手下邳陈氏这一招,差点团灭袁术。

  还觉得陶谦软弱嘛?

  袁术大怒,整军攻打陈瑀(袁术为何能打败陈瑀,后面会单开一篇详写),陈瑀大败,退走老家下邳(术退保阴陵,更合军攻瑀,瑀惧走归下邳)

  

  此时的陶谦拥有徐州、兖州的泰山郡、豫州的沛国,初步建立了霸业。

  如果陶谦南下图谋扬州,北抚泰山帮,以徐、扬州为基业,未尝不能割据一方。

  但是陶谦飘了,无往不利的他开始疏远赵昱这种正直忠诚的属下,重用亲信小人,以致于政令失和。

  许劭对陶谦有一个判断:陶恭祖外慕声名,内非真正。待吾虽厚,其势必薄。不如去之。

  随着曹操入主兖州,泰山太守应劭开始认可曹操的州牧地位,后来还听其令,去护送准备到兖州的曹嵩。

  应劭的这种态度,对陶谦看来就是背叛,恰巧徐州下邳国有个叫阙宣的人领头造反(下邳阙宣聚众数千人,自称天子),陶谦于是与阙宣合兵进犯兖州,攻打泰山郡的费县、华县。

  应劭决定两不得罪,弃官逃走。

  陶谦的兵锋顺势推进到兖州腹地,兖州的东南半壁江山已经落入陶谦之手(取泰山华、费,略任城)

  

  刚打完袁术的曹操被迫发动反击:东路由曹仁率领,在泰山郡阻击徐州军;主力由曹操亲自率领,由济阴郡南下,目标直指徐州的彭城。

  

  这招围魏救赵之计却相当高明。沿着泗水,曹军可以短时间内直达徐州的略要地彭城。

  陶谦根本没有想到曹操居然不救兖州,反而来抄他的老巢,徐州的北大门沛县没有重兵把守,于禁领军由沛县突入徐州,攻克了防守薄弱的广威,再顺泗水拿下了广威之南的留县,最终兵临彭城。

  曹洪由沛国直取彭城,在野战中击败了陶谦派来阻击的部将吕由,与于禁会师于彭城之下。

  

  陶谦得到消息紧急从兖州撤军,亲自率主力回援,注意双方的行军路线,都是走的水路,古代有个军事常识:粮草辎重必须上船才装的多,损耗小,省人力畜力,走陆路的话粮草辎损耗太大了,没有水路,你的仗根本打不起,丞相后来就是被秦岭和陇西的山路给活活累死的!

  

  双方在彭城一带展开了决战。

  刚从兖州退回的陶谦师老兵疲,被曹操大败(初平四年,太祖征谦,攻拔十馀城,至彭城大战。谦兵败走,死者万数),陶谦被迫求助外援,但是三巨头之一的袁术已经被曹操打跨,只剩下幽州的公孙瓒尚可依靠。

  公孙瓒自然不愿看到袁绍阵营强大,下令青州刺史田楷和刘备一同南下增援徐州。(曹公征徐州,徐州牧陶谦遣使告急於田楷,楷与先主俱救之。)

  经过两场大战的曹军此时也相当疲惫,得知幽州军南下(时先主自有兵千馀人及幽州乌丸杂胡骑,又略得饥民数千人),曹操终于下令撤回兖州。

  曹军撤退后不久,田楷就撤回平原国,留刘备在徐州帮助陶谦抵御曹操,皇叔自此脱离幽州军的战斗序列(既到,谦以丹杨兵四千益先主,先主遂去楷归谦)

  陶谦对于刘备的到来大喜,给予了最高的奖励:谦表先主为豫州刺史,屯小沛。

  同时将自己手下的四千丹杨精兵亲手交到刘备手上。

  陶谦是把刘备当一个缓冲区,不然平白无故给你兵?给你升官(表荐刘备为豫州刺史)?一切都是利益,后来刘表也是这么干的,都是人精啊。

  曹操二征徐州并没有再走泗水,而是由泰山郡进击琅琊,由徐州北部入境(复征陶谦,拔五城,遂略地至东海)

  曹操此举避开陶谦重兵把守的彭城、下邳防线,主力直扑陶谦的大本营郯县。

  

  郯城内人心慌慌,关键时刻,下邳国国相笮融竟然抛弃陶谦逃往广陵郡。

  笮融有个重要职责就是督运广陵郡、下邳郡、彭城郡三地粮草(同郡人笮融,聚众数百,往依于谦,谦使督广陵、下邳、彭城运粮)

  曹操攻打徐州后,驻守下邳的笮融当即带着一万多人和三千匹马,沿泗水南逃到广陵郡境内(及曹操击谦,徐方不安。融乃将男女万口、马三千匹走广陵)

  三千匹马啊,当时中原骑兵还是十分稀缺的,都被拐跑了,那么关键的岗位却用了贪财的小人!这和荆州那位献城的麋芳是不是很像?

  你要说他弱吧,后来孙策取江东时,还被笮融击败过(策复下攻融,为流矢所中,伤股,不能乘马,因自舆还牛渚营)

  堡垒很多时候都是从内部被攻破的!

  陶谦气得要命,却又无可奈何。日暮途穷的陶谦也想一走了之,撇下徐州不管,溜回丹阳郡老家去。

  徐州眼看就姓曹了。

  幸好兖州全境叛乱,曹操被迫回师平叛,徐州这才得以保全。

  曹军撤走后,陶谦有了相让之心,为何呢?

  1、六十岁了,拼不动了。

  2、统治根基丹阳兵的不战而逃,令他大失所望。

  3、彭城、下邳、琅邪和东海四郡都被曹操横扫,广陵郡后来被笮融劫掠过(广陵太守赵昱待以宾礼。融利广陵资货,遂乘酒酣杀昱,放兵大掠),徐州实力大减。

  给谁呢?

  刘备成了最佳人选,有人望、能打。

  谦病笃,谓别驾麋竺曰:非刘备不能安此州也。

  陶谦死后,麋竺代表徐州士族迎刘备入主,刘备不从,在陈登、孔融的再三劝说下,刘备遂领徐州。

  用古人的评语做一个总结吧:体足刚直,守以温仁。令舒及卢,遗爱于民。

  早期的陶谦桀骜不驯,在凉州敢于顶撞三公,也有一定的军事经验,但是东汉末年的群雄逐鹿何其残酷,他面对的敌人实在过于强大,袁术、吕布纷纷败于曹操之手,而只有屡战屡败、屡败屡战的刘备这样,百折不挠,坚韧不屈,方才能开创自己的基业。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