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校创意合建“点亮”上海(国际)花展

  

  芳菲四月春意浓。2023年上海(国际)花展规模最大的分会场——以“花开南上海”为主题的奉贤区全域花展正紧锣密鼓地准备中,将于4月28日与观众正式见面。最近,由奉贤四所高校师生联合设计打造的240平方米花园景观已经初具雏形,这也拉开了整个奉贤区全域花展的序幕。

  这几天一早,奉贤上海之鱼泡泡公园“花好月圆”区域,已是一派繁忙景象。新鲜可爱的绣球花、新铺就的石板路、圆形的装饰灯具……来自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华东理工大学、上海师范大学和上海商学院四所高校园林园艺专业的师生们,在这里设计建造出两座可观、可游、可进入、甚至可以“搬回家”的庭院花园。

  

  “通过师生们‘设计+营建+维护’的庭院,让市民观赏到花展的同时互动学习花园营建的技能,营造出更为多元化的赏花游园体验。”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生态技术与工程学院院长李法云介绍,这样的课程教学实现了校内“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的融合,是高校师生参与社区微更新的一堂生动实践课。

  【“小题大做”沉浸式营建】

  “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已经深入人心,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到底如何体现这一理念?

  

  今年3月,上海奉贤区高校“园林景观营造”联合工作坊启动。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四校师生展开一系列联合教学活动。华东理工大学风景园林专业副教授林轶南全程参与联合课程的设计指导,他介绍,这次设计和营建的场地总计有240平方米,每个学校负责的场地面积不超过60平方米,平均到每一位同学只有6平方米的实践场地;但花展期间的游客数量可以达到30万人次。“也就是说,同学们营建的每平方庭院都会接受1200多位游客的参观和检验。”

  

  “我们花境所处的位置是泡泡公园,在设计过程当中就会找一些元素来体现泡泡的概念。”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叶媛媛同学是庭院“游鱼归澜”的“项目经理”,她指着场地中的圆形灯具和艺术装置娓娓道来,“通过沉浸式的真实案例,我们将学校所学的设计、植物和工程营建等专业知识都凝聚在60平方米的室外庭院空间中,能够将自己想象中的庭院“画”在图纸上,并通过我们的双手一砖一瓦、一草一木地建起来,成就感满满。”

  林轶南表示,高校的园林园艺专业的师生利用花展这个社会大课堂,搭建了政产学研合作的资源大平台,各个高校与企业之间构建了大师资体系。

  

  【多方协同育人】

  在联合课程期间,校企共同组成指导教师团队,在教学过程中将行业最新案例、前沿技术和生产标准等引入教学过程,开展课程理论创新,达到人才培养的实战赋能。花展策展方深度参与到高校人才培养,提供庭院空间和材料支持,将最真实的实践场景引入到高校课堂。“本次高校联合营造,其实是一次突破。以前,我们建花园,大家来欣赏;现在,大家共建花园。”花展策展方代表钱迪飞告诉记者,奉贤区正在积极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本次活动是区校联动、产教融合、校企协同育人的一次有力实践,是高校新生代创意力量的体现。”

  

  “从花园设计到工程营建维护,再到花展期间的活动组织、与游客的互动交流,我们由‘被动接受知识’转变为‘主动思考解决’现实环境中的各类复杂问题,掌握了全流程的花园营建课程。”园艺专业顾丽同学是上海师范大学团队的学生负责人,她说,同学们都干劲十足,收获颇丰,“希望大家喜欢我们的作品。”

  

  近年来,无论是上海应用技术大学“园林工程”和“studio”等课程,还是华东理工大学“种植设计”和上海商学院“园林花卉学”等课程,在教学中,始终坚持将课堂教学由室内搬到室外。“将课程教学由理论转入实践,是对一流本科课程实践检验及学生能力培养的提升锻炼,各高校通过‘课程+’项目化形式,实现课程教学多元化、实践教学项目化,并进行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上海商学院园林专业副教授朱永莉说。

  

  栏目主编:徐瑞哲

  本文作者:李蕾

  题图来源:上应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