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专业、缺乏新意!我国内地的职业剧,还存在哪些不足?

  

  “电视剧生产是一项集资金运作、剧本策划、艺术创作以及制作发行为一体的、对生产质量和成本有着严格的控制的系统工程,一个完整的电视剧产业链是由制作、发行和播出三大环节构成的,其中生产制作环节是核心,位于产业链的上游,为处于下游的电视剧环节提供内容资源和价值驱动。”在受众拥有了极大能动性和话语权的互联网时代,职业剧也同时拥有了更好的传播条件和更加畅通的传播渠道,一部好的作品,通常能够通过社交媒体迅速进行口碑发酵,获得大家关注。

  尽管内地职业剧在传播上也有着“套路化营销”和海外传播力度不够等不足,但更多的还是生产创作层面的问题,只有创作出优秀、专业的作品,内地职业剧才能进行不断的良好的发展。

  01针对职业的专业性内涵挖掘不够

  职业剧应该对职业的专业性内涵有更深入的挖掘,向观众表现出专业工作者的科学精神和伦理道德,从而提升社会整体的专业主义氛围。

  专业性的缺失是现阶段内地职业剧遭人诟病的主要原因,首先体现在专业知识的普及方面。

  职业剧的功能之一就是展示各行各业所具备的专业技能。

  

  尽管电视剧不是专门的职业纪录片,但由于电视和互联网媒介的强大影响力,不专业的职业剧可能会导致观众对职业产生误解。

  以医生这一职业为例,一部好的医疗剧可以教育观众一些基本的医疗常识,而这些医疗常识甚至可能拯救观众的生命。

  2017年就曾出现过“妻子追剧《急诊科医生》关键时刻抢回丈夫一命”的社会新闻,是一位妻子根据剧中所学会的心肺复苏知识,在医生到来之前为丈夫争取了宝贵时间。

  可见职业剧对专业知识的科普,不仅影响着该职业在社会的形象,也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责任。

  然而内地职业剧往往将叙事重点放于诸如人物的职业成长和情感发展,或是对社会现实的批判上,而不太注重对专业知识的普及,还常常出现一些专业错误。

  

  以专业程度尤高的医疗剧为例,评价颇高的《心术》固然侧重对医患关系的描绘,但诊疗和手术场景过于简化,对主角欠缺扎实的专业技能呈现。

  《外科风云》号称要还原严谨的医疗场景,却依然出现了诸如医生戴手套时违反了无菌原则等硬伤。

  此外,还有《完美关系》中黄轩饰演的公关人士卫哲在解决明星出轨风波时,通过视频发布的IP地址就找到了发布者的学校,这样超出人物专业范畴的设定也是源于生产创作团队对专业主义和专业知识的不重视,想要用固定的人物和故事模板“糊弄”观众。

  对比之下,美剧在这方面做得比较到位。

  美剧《实习医生格蕾》中专业知识含金量充足,并且能够与结合最新的科学或医学知识,给观众最新的科普。

  

  在该剧第十四季第十二集中,医生提到了一项关于细胞移植的最新进展:可以通过肝细胞淋巴结移植的方法来治疗终末期肝病。

  通过该剧,向观众科普最新最前沿的医学业知识,也可以使该疗法得到更多人的了解和认可。

  还有日剧《半泽直树》则会把一些专业术语直接以图解加上画外音的形式向观众解释。

  对这些专业知识的介绍在体现该剧专业性的同时,也有助于观众深入了解该职业,理解剧情发展。

  而内地职业剧中极其不专业的表现,让观众感觉不到真实,从而对内地职业剧产生不信任的情绪。

  此外,专业精神在内地职业剧中也呈现出消解状态。

  

  内地职业剧在塑造人物时,更加突出的是其坚韧不拔的性格、善良正义的品质和恪尽职守的敬业精神,然而一味突出这些品质,忽视了对人物专业主义精神的刻画,也会消解职业剧的专业性。

  举例来说,房产中介的工作是为了帮助客户寻找到合适的房子,但在《安家》中,店长徐文昌却不断对新来的顾客进行道德判断,并拒绝为有道德瑕疵的客户服务,这无疑是房地产中介违背专业精神的行为。

  还有在《完美关系》中,女主角江达琳在未跟客户确认的情况下就擅自替他人做决定,为了获得道歉主动放弃了索要赔偿。

  她的这种善良和正义感,在这部电视剧中是绝对正确的,且每次都能得到皆大欢喜的结局,男主角永远为她保驾护航,客户也屡屡“良心发现”。

  

  但这种正义是不存在于现实生活和工作中的,是一种“悬空的正义”,如此脱离专业主义精神的人设必然无法得到观众的认可,也无法向观众传达出正确的工作理念。

  02职业人物及故事设计缺乏新意

  我国职业剧的发展已有了30多年历史,这些年来,职业剧不断在职业类型、人物塑造和剧情设置上做出新的探索,也打造出了相当一批精品职业剧。

  然而现阶段,我国职业剧角色设计单一刻板化和内容杂糅且同质化的现象较为严重,其发展也在一定程度上因此而陷入瓶颈。

  角色设计单一刻板化。

  角色设计的单一刻板化首先体现在角色职业类型的单一上。

  医生、警察和律师一直以来都是内地职业剧中最为常见的主流职业,近年来,市场经济的高速发展促成了职业的不断发展和细分,内地职业剧中人物的职业类型设计呈现出多元化趋势,《亲爱的翻译官》《特化师》《全职高手》和《怪你过分美丽》等讲述翻译官、特效化妆师、职业电竞选手和明星经纪人的电视剧相继出现。

  

  然而通过对这些职业剧中的职业类型分析可以看出,内地职业剧中人物角色的主要职业大多仍是相比之下拥有较高社会地位或是在网络上拥有较多话题度的高薪职业。

  事实上,中国作为一个高速发展中的大国,许多生活中常见的外卖员、快递员和出租车司机等职业都在呼吁更规范的行业法规与制度,也需要人们更感同身受的理解。

  聚焦此类职业有助于树立人们职业不分高低贵贱的职业认知,打破人们对高薪职业的盲目追求,但这些职业尚未受到我国职业剧创作者们的重视。

  其次,角色的年龄层次也十分单一,如在前文中所提到的,职业剧中绝大多数主角形象均表现为年轻的精英形象,中老年角色大多以配角的身份存在。

  年轻人象征着青春、朝气,是未来社会建设的主体力量,职业剧中的年轻主角占大多数也属于正常现象。

  

  但完全单一的年轻化的主角,也反映了现代社会和电视剧行业总是将目光聚焦于年轻人,对其他年龄段特别是老年群体重视不够的现状。

  伴随着我国的老龄化趋势,中老年群体占总人口的比例也会不断增加,他们是我国各行各业的中流砥柱,其多年来在职场中的经历和所面临的现状也值得被书写和记录。

  最后,职业女性形象的刻板化,也是目前内地职业剧的一大问题。

  性别上的权力空间研究主要呈现出两种观点,一种认为女性和男性都有自己更重要的责任,如女性就是要准备食物、养育孩子,而男性就必须去工作养家等。

  另一种则更进一步,习惯性地将女性困在厨房、卧室、衣帽间等比较私人的家庭空间中,男性则理所当然地在竞技场、办公室、广场等公共空间中进行激烈的竞争。

  21世纪以来,职业女性人物在内地职业剧中明显增多,也出现了一些令人印象深刻的职业女性形象,如《重案六组》中的女警季洁,她智勇双全、心思细腻,在办案过程中与其他男性警察也能够体现出一些差异。

  

  但之后,一些日韩和台湾地区的青春偶像剧在内地爆红,这些剧中往往都有一个“灰姑娘”型女主角,她们平凡却善良、贫穷而乐观,并因此受到男主角的青睐,收获美好爱情。

  受其影响,部分职业剧中女性形象也开始走起“傻白甜”路线,这些女性角色在处理工作时毫无专业性可言,但凭借其善良、乐观的品质以及男主角的保驾护航,却可以在职场和人生道路上获得胜利。

  而这样的职业女性人物,一方面会让观众该职业的认识不清晰,怀疑其专业性;另一方面也会损害该职业相关从业人员和职业女性在整个社会中的形象。

  内容杂糅和同质化。

  职业剧在我国内地的定位一直以来都是面向广大群众的老少皆宜的电视剧,这样的定位导致职业剧中同时也充斥着大量各种情感、家庭纠葛,职业剧和言情剧、家庭剧等杂糅,职业特性和专业性大大降低。

  

  2014年播出的医疗剧《产科男医生》中,医疗故事彻底成为男女主角爱情线的陪衬,医院成为医生恋爱的场合。

  这些职业剧完全转变为以爱情为主,职业为辅的模式,难免显得本末倒置。

  此外,我国电视剧行业对于“戏剧张力”的理解也比较片面,即使是职业剧,主要依靠恋人反目、亲子隔膜、闺蜜抢男人等等这些戏剧矛盾来凸显戏剧张力。

  2016年播出的《亲爱的翻译官》的后半段,失忆、患病、分手、绑架等情节齐齐出现,整部电视剧完全脱离职业主线。

  同时,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时代的进步,职业剧也开始进行工业化的生产,从选定剧本、投资立项、现场拍摄、后期制作到最后向电视台或互联网平台售卖,每个环节都有着固定的程序和流程,最终生产出来的作品在剧情设定、人物角色甚至剪辑和配乐上都变得同质化,缺乏创新。

  

  如《亲爱的翻译官》《幕后之王》《了不起的儿科医生》和《完美关系》等近年来的职业剧,这些电视剧均表现为一男一女两位主角,女主是初出茅庐的职场“菜鸟”,男主是已经较为成熟的职场精英,在共事过程中逐渐相互理解,共同成长,最后同时收获事业和爱情。

  这些职业剧中,相同的人物关系和剧情被套入不同的职业外壳,“职业”沦为背景,这几部职业剧也都遭到了观众的差评。

  流水线上生产出来的产品已经开始逐渐无法满足观影和审美需求日益提高的受众,尽管身处“快餐时代”,不断创新突破、保证职业剧的品质依然是紧要之事。

  03生产主体专业素质不高

  尽管内地职业剧的生产主体整体呈现出更加专业化的趋势,但目前来说,其专业素质依然不高,主要体现在两方面,首先是职业剧生产团队的创作理念在一定程度上出现了偏差,职业剧的生产从以创作者的艺术追求为导向转变为了以受众需求和流量热度为导向,职业剧逐渐被打造成为一种产品而不是艺术品。

  

  在大众媒体时代,电视剧的收视率主要依靠作品口碑发酵而获得。

  在内地职业剧发展的早期,尽管其生产条件十分艰苦,但许多电视剧导演还是通过其精心创作的作品展现出了对艺术内涵的追求,也创作过许多令人称道的精品。

  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编辑部的故事》《针眼警官》和《校园先锋》等,至今都是内地职业剧的范本。

  然而近年来,我国职业剧产量不断上升,但质量和口碑却有所下滑,其主要原因之一就在于互联网时代,传播渠道增加,受众话语权越来越大,为了让职业剧的创作投资与效益比最大化,明星粉丝所带来的流量和各种话题所引发的热度成为电视剧出品方和导演们更为关心的指标,“烂片”的名号反而成为当下电视剧吸引热度的手段之一,“黑红也是红”成为网友们调侃众多口碑不佳的电影电视剧的流行语。

  例如2016年播出的被网友们吐槽剧情狗血,且不专业的电视剧《亲爱的翻译官》,豆瓣评分仅有5.5分,但由于请到当红流量明星杨幂出演,且播出平台为具有较高知名度和热度的湖南卫视,该剧最终网络播放总量突破90亿,相关微博话题阅读量总量达40亿,讨论量超300万,该剧出品方和传播平台也因此获得了巨大的商业收益。

  

  事实上,相比其他类型电视剧,职业剧的生产创作主体,特别是导演需要有更为宽广的知识面,需要花费更多时间精力深入地了解职业内涵,一旦其创作理念出现偏差,将流量、话题热度和商业收益放置于艺术创作至上,采取模式化的生产方式,其创新性、专业性都会大大降低,必然无法创作出高品质职业剧。

  尽管当前仍有不少观众会为流量明星买单,但随着多数观众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网络上对“烂片”的讨伐也越来越多,在流量至上的创作理念下生产出来的职业剧必将观众所被淘汰。

  2018年播出的讲述软件工程师创业故事的《创业时代》,由当红小生黄轩和流量明星杨颖出演男女主角,但由于其并不专业的职业主线和浮夸且不符合现实逻辑的剧情设置等原因,口碑和收视率双双“扑街”。

  只靠流量明星和话题度的职业剧不会拥有长久的艺术生命,职业剧导演们应纠正其理念,重新将重点放在艺术追求至上,才能创作出富有生命力的,观众喜闻乐见的作品和艺术品。

  其次是一些相对不那么主流的职业的生产创作团队专业素质还有待提升。

  

  现阶段,医生、警察、官员等职业由于其属于特殊属性,肩上背负着较大的社会责任,因此在专业方面得到了生产团队和社会各界的较高重视。

  这些职业类型的电视剧在我国的发展已经相对较为成熟,有一套完整的生产创作模式,且大多数医疗剧、警匪剧都会有相关政府部门和专业医疗团队的参与。

  尽管在细节上仍然可能出现错误,但生产团队在整体上有着较为专业的把控。

  但随着我国内地职业剧职业类型的不断探索和拓展,其他职业的生产团队专业队伍不足的缺点逐渐展露出来。

  例如在《亲爱的翻译官》中,在女主角乔菲手中反复出现的教材《走遍法国》实际面向的是业余或二外学习者而非法语本专业学生,且现实生活中同声传译需要翻译随时进行速记,而剧中乔菲做同声传译时不用纸笔,仅靠听和说就能完成一场同声传译会议。

  

  除了导演和编剧对剧本的把控,演员在诠释这些职业之时也容易放松警惕,将专业人士当做普通人群来饰演,其表演无论是工作内容还是精神状态都无法契合该职业人物,无法做到令观众信服。

  这些缺乏专业性的行为,都需要依靠更加专业的生产团队来予以纠正,但目前在这方面还存在着较大不足,职业剧的生产团队还需来自各行各业的专业人士进行充实。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