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门户、医养之都”向“新”而行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激发全社会创造活力的源泉,是建设现代化强省会的战略支撑。眼下,槐荫区将创新作为构建全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着力点,以新动力、新举措、新成效奋力开创“齐鲁门户、医养之都”新局面,书写中国式现代化槐荫实践新篇章。

  打造现代化产业体系2.0升级版

  新产业汇聚新动能

  在今年的全区双招双引推介大会暨重点项目签约仪式上,槐荫区累计签约40个合作项目,预计总投资311.17亿元,涵盖了医养健康、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旅游等相关产业,充分彰显了槐荫聚焦现代化产业体系深入开展招大引强提升行动的决心,展示了槐荫在“抓项目强产业攻坚提升年”敢闯敢干敢拼、与时间赛跑谋求大作为的奋进姿态。

  在槐荫,“产业兴”是热度最高的字眼,它是“五兴促西兴”发展战略中的重要一环,是槐荫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根和魂。打造“槐荫现代化产业体系2.0升级版”则是槐荫构建全新发展格局的磅礴走笔。今年,槐荫全面构建以医养健康、先进材料、智能制造三大产业为主导,新一代信息技术、文化旅游、商务会展、汽车消费四大产业为特色,现代物流、现代金融两大产业为支撑的“342”现代化产业体系。近年来,槐荫始终坚持把培育做大做强产业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各大主导产业茁壮成长、聚势成峰。在新发展格局中,以现代化产业体系为基础,打造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槐荫把产业做强做优做大的答案。

  今年以来,槐荫各大产业蓬勃发展。近日,济南市统计局公布全市一季度工业经济主要数据,槐荫区完成工业总产值45.3亿元,同比增长16.6%,全区73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同比增长37.1%,位列全市第二位。在3月26日开幕的2023山东省旅游发展大会上,槐荫区被正式评定授予“第四批山东省全域旅游示范区”。

  在4月6日举办的齐鲁国际车展首日,槐荫区以省内最大的车展为舞台唱响招商服务“大戏”,邀约知名汽车品牌在山东国际会展中心举办“经十西路汽车产业带”招商服务恳谈会。目前,槐荫区已经拥有65个汽车系列品牌,2022年全区共计销售汽车14.9万余辆,销售额达268.6亿元,占全市汽车消费的46.6%。其中,新能源汽车更是占全市新能源汽车消费的62.92%。为将产业优势转化为发展胜势,槐荫区大力创建“经十西路汽车产业带”品牌,打造江北最大汽车销售和汽车后市场综合服务中心。汽车产业带规划范围东起腊山立交桥,沿经十西路至长清界,北起济齐路沿二环西路至刘长山路,规划面积39平方公里,重点高质量构建“一廊、多点、两翼、四区”的总体空间格局。争做“科创济南”主力军

  “科创兴区”打造一流创新之城

  由李兰娟院士领衔的济南微生态生物医学省实验室是济南建设的3家省级实验室之一,着重在“微生态与感染”“微生态与衰老”和“微生态与颠覆性生物医学技术”3个战略研究方向上发力,致力打造成为国际先进的“科研-转化-应用”创新平台,将为济南、山东和我国生命科技领域创新发展作出贡献。坐落于山东第一医科大学的山东省脑科学与类脑研究院由中国科学院院士陆林领衔,引入国际脑科学领域的院士资源,加速产学研用一体化发展进程,打造成为继北京、上海之后的全国脑科学产业发展与类脑研究“第三极”。二机床工业母机、天岳衬底材料等项目正在参与国家产业基础再造工程,推动关联技术创新突破,加快推动各类创新要素向创新主体集聚……“科创兴”已成为槐荫这片热土的鲜明标签。

  近年来,槐荫区锚定“科创兴区”总体目标,成立由区委书记孙常建挂帅的“科创兴区”领导小组,强力推进科技创新五年行动计划,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依托济南国际医学中心、济南槐荫经济开发区、山东科创基地、山东数字金融产业园等,打造多层次科创平台,赋能现代产业体系创新发展。目前,全区拥有院士工作站和国家级重点实验室9家,省级研发机构44家,高新技术企业277家,院地及校企产学研合作基地达200余家,先后被评为全国创新百强区、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示范区、全国科普示范区。

  科研成果只有走出实验室迈向企业生产线,才能真正成为助力产业发展的“灵丹妙药”。槐荫正在让创新的“最先一公里”和“最后一公里”有效有机衔接,让更多科技成果在槐荫完成从“样品”到“产品”的飞跃,转化为蓬勃的发展动能。近年来,得益于一系列成果转化,槐荫已经成功孕育了世界三大数控冲压装备制造商之一的济南二机床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小家电行业的“领航人”九阳公司,打破国际垄断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行业企业山东天岳公司……2022年,全区新登记技术合同472项,总成交额47.81亿元,同比增长112%。

  槐荫区制定了“科创十条”和“智汇槐荫”人才新政22条,日益完备的人才引进和服务机制开创了“才聚槐荫”的崭新局面。目前,全区人才资源总量达18.74万人,其中两院院士、国家级人才工程、泰山学者、泰山产业领军人才等省级以上领军人才220余人,市级以上领军人才330余人。

  劲风过处气象新

  新作风展现时代新担当

  火热的不仅是发展的热潮,还有全区紧密的节奏和部署,以及党员干部的实干与担当。1月29日,槐荫区召开全市“项目突破年”工作落实会,为2023年全年工作定调,向全区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发出了“动员令”。2月初,孙常建率领党政代表团赴长三角进行考察招商。从上海到杭州再到苏州,三天三地九个项目,紧紧围绕重点片区和主导产业链条开展考察,并与两家企业签署合作协议。4月中旬,槐荫区党政考察团再次奔赴北京开展考察招商,与知名企业、科研院所深入交流,推动务实合作,为“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建设注入槐荫动力。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济南加快建设“强新优富美高”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强省会的重要一年,也是槐荫区“125510”发展思路从蓝图到坦途的关键一年,突破与发展注定是槐荫区今年的主旋律。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干部作风建设的保障,“严真细实快”的工作作风和事争一流、唯旗是夺的拼劲在槐荫蔚然成风。

  今年,槐荫区勇于攀高比强,在目标任务谋划上追求争先领先,体现槐荫担当;进一步提高工作标准,推动基础工作抓扎实、重点工作创特色、特色工作树旗帜,真正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各部门单位主动担当作为,履职尽责、相互协作、主动出头,共同把干事氛围营造浓、把营商环境优化好,确保经济社会发展高效有序。围绕各项重点工作积极探索、创新实践,突破常规,打破“老套路”、走出“舒适区”、闯出新路子,为槐荫发展注入源头活水,确保各项工作在新的一年取得更大突破。

  全新的“十大提升行动”是最生动的诠释。全区上下将“十大提升行动”锁定为今年的主攻方向,聚焦关键点、找准突破口,拼出加速度,创出新高度,以项目大突破推动产业大提升,以产业大提升推动经济大发展。围绕“抓项目强产业攻坚提升年”,槐荫将全力开展产业升级提升、项目建设提升、招大引强提升、创新驱动提升、工业增长提升、消费扩容提升、改革开放提升、乡村振兴提升、品质槐荫提升、基层党建提升“十大提升行动”,全面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擦亮营商环境新名片

  新思维引领新成效

  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是推动经济发展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重要抓手。大力提升政务服务水平,优化区、街道、社区三级政务服务体系标准化服务流程;强化“槐小花”服务专员队伍建设,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向街道、社区延伸,向社会民生拓展;抓好宜商中心建设,打造“槐荫惠企政策服务队”,拓宽

  联系企业渠道,推动国家、省、市系列助企纾困政策“直达快享”“免申即享”;深化“放管服”改革,聚焦审批服务关键节点、核心环节,优化再造办事流程,严格执行“清单之外无审批”。加快提升“齐鲁之窗”政务服务大联盟通达开放影响力,全力推进京沪沿线城市、黄河流域沿线地市州“跨域通办”签约全覆盖……今年以来,槐荫区在打造最优营商环境上同样亮出了新举措。“非常感谢你们!如果营业执照今天办不下来,直接影响我们公司明天的业务。”近日,通过济南市槐荫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工作人员全程帮办,中建(济南)投资建设有限公司当天就拿到了营业执照。企业的顺利落地得益于槐荫区的大胆创新、主动作为。“今年以来,我们以便民利企为初心,以创新改革加快流程再造,推出‘勘前指导’‘口述办照’等服务新举措,最大程度方便企业和办事群众。”槐荫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局长付强介绍,自2022年9月以来,已累计完成跨省通办业务10余件、跨市通办业务40余件、跨区通办业务40余件。特色服务团队“槐小花”提供精准帮办服务150余次,将服务做到了企业和办事群众的心坎上。 (本报记者张龙通讯员韩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