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全国百强城市榜单 看浙江制造大区的建“城”思考

  

  4月伊始,随着各地统计公报陆续披露,最新全国百强城市揭晓。

  在这场全国“尖子生”的同场竞速中,以先进制造业为底盘的实体经济,成为不少城市拼经济的最大底气。

  在“万亿俱乐部”中,长沙以4.5%的增速领跑,得益于工程机械、先进储能材料等产业的快速发展,工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44.7%;

  山东11个城市跻身百强,基本都是工业城市,潍坊、淄博等地级市的“单项冠军”数量,足以与中西部省份相提并论;

  杭州去年的GDP为18753亿元,全国排名第9,同样将实体经济放在突出位置。在今年2月召开的杭州市两会上,强调了加快打造智能物联、生物医药等五大生态圈。

  杭州做大做强制造业基本盘,体量最大的钱塘被寄予重任。未来,钱塘将如何增强制造业的辨识度?

  从它在江海之城的建“城”思考中就可读懂。

  

  制造业迈向高端的必备项

  眼下,全球制造业格局正加速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成为转变发展方式的重大挑战和机遇。

  制造业如何迈向高端?现实与目标之间,并非一蹴而就。钱塘制造业底色浓厚,但经过多年发展,在很多人眼里,依然有囿于“加工”环节的味道。

  在工业产品的附加值构成中,纯加工环节所占的比重越来越低,以研发、营销、信息等为代表的服务业,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成为企业提高效益的主导因素。

  如何做强现代服务业,成为各大城市助力制造业走向高端的破题方向。

  再看长沙,不久前,获评第四批国家服务型制造示范城市。去年,全市规模工业增加值增长8.3%,增速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这离不开服务型制造的加持。

  以工程机械为例,长沙依托工程机械龙头效应,逐步带动工业设计、检验检测等现代服务业壮大,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

  比如,以三一重工、中联重科等为代表的龙头企业,逐步孵化出根云、中科云谷ZValleyOS等工业互联网平台,它们又赋能制造业发展,甚至还诞生了一座中联智慧产业城。

  再对比钱塘,已形成生物医药、航空航天、半导体、智能汽车与智能装备、新材料五大主导产业,每个主导产业都蕴藏着服务制造的机会。拿汽车而言,就涉及到研发、设计、检测、销售、物流等一系列环节,于正在打造产业新城的钱塘而言,这些环节均亟待做大做强。

  服务钱塘制造业,是江海之城肩负的重要使命。据了解,江海之城将重点发展两大数字服务业、四大科技服务业、三大商务服务业和三大高品质生活服务业。其中,四大科技服务业就包括科技创新、供应链管理、检验检测和节能环保。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钱塘制造企业在家门口的这座城,就能唾手可得所需的服务,最终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发展。

  

  为“年青”制造集聚人气

  人口是国之大者,十八世纪法国思想家孔德就曾说过“人口即命运”。

  前几天,互联网上一则热搜:4月下旬,联合国或将官宣印度取代中国成为全球人口第一大国。中国告别了世界第一人口大国的地位,在这场人口大变局中,迎来挖掘人口结构优势和人口实力决胜未来的新时代。

  纵观全国百强城市榜单,“人”也是隐藏在其中的一条暗线:中西部省会城市的人口聚集能力正在提升,传统沿海城市的吸引力正在减弱。

  有意思的是,继拿下“GDP万亿俱乐部”增速第一城之后,去年,长沙还拿下人口增量第一城。而在此之前,历年的人口增长冠军,几乎在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间产生。

  单从杭州来看,2022年的常住人口为1237.6万人,同比增加了17.2万人。其中,钱塘区常住人口79.7万人,而根据前一年公布的数据,其常住人口为79.3万人,一年增加了0.4万。

  从技术工人到高端人才,制造业在转型升级过程中,需要大量专业技术、服务管理等人才。面对全国各地“抢人大战”的背景,一“匠”难求的矛盾或将更加突出,钱塘和杭州又将如何应对?

  在记者看来,钱塘有两大优势:一是钱塘拥有全省最大高教园区,集聚14所高校、25万名师生;二是拥有超30万名产业工人,拥有技能等级证书的技术工人约10万名。

  根据钱塘区“十四五”人口发展规划,到2025年,常住人口总量力争达到100万人。于钱塘而言,最大的挑战是,不仅要留住已有的学生和工人,更要吸收外来人口。

  从全国百强城市榜单的成功经验来看,产业崛起,必不可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钱塘已然在行动,比如破解人才与产业不匹配难题,联手高校培养卓越工程师。

  此外,钱塘更要注重城市IP的打造。从这个维度来看,江海之城生逢其时,通过给城市形象带来的加持,转化为对人口的吸引力,打造深受年轻人欢迎的城市。

  从江海之城最新发布的规划里,已能初见城市网红IP的端倪:打造2000亩中央生态公园,保留南沙大堤围垦记忆,规划全球青年中心、领飞天地、创研中心、青年梦工厂……

  

  高能级平台的新解法

  从全国百强城市榜单来看,江苏是唯一所有地市都跻身TOP100之列的省份,也是唯一一个所有地市GDP都突破4000亿元的省份。

  究其原因,高能级产业的辐射能力,助推了市域经济的均衡性。拿生物医药来说,苏州工业园闻名海内外,集聚生物医药企业2300多家,年产值超过1300亿元;

  而在榜单里,作为江苏排名垫底的连云港,也汇集50家规模以上新医药企业,涌现出恒瑞医药、正大天晴等领军企业,生物医药产业链入选中国百强产业集群。

  对标苏州工业园、广州经开区等“航母级”平台,2021年年底,浙江将钱塘新区等7个产业平台列为“省级高能级战略平台”培育名单,推动资源、人口、空间多层次聚合,培育做强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的现代产业集群。

  根据规划,到2025年,浙江力争打造20个左右“千亿级规模、百亿级税收”的高能级战略平台;杭州力争打造6个省高能级战略平台,培育形成3个千亿级、2个万亿级产业集群,全市产业平台产值达到3万亿元。

  平台要实现高能级,提升产业能级分外关键。钱塘举全区之力打造江海之城,瞄准的短板里,就包括创新策源能力不足、产业链创新链融合不深等。

  在江海之城产业规划中,就提出导入高能级研发平台,集聚尖端制造及青年人才所需的产业服务与配套,提升科技成果转化效率。

  “我们还将在产业同构上下功夫,打造开放式协同创新生态,不仅要提高区域内的产业协同水平,还要培育全球供应链集成能力。”江海之城建设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人说。

  记者还了解到,钱塘将出台《钱塘区“地瓜经济”提能升级“一号开放工程”实施方案》,促进提升开放平台能级、攀升开放型经济市场、飙升产业国际竞争力、跃升开放营商环境“四大升级”,推动“地瓜经济”提能升级。

  此外,平台要实现高能级,另一关键要素,就是提升城市能级。站在“新局”与“变局”的历史点位审视,钱塘打造高能级战略平台,走以产兴城、以城促产、产城融合的“产业新城”之路。

  “我们也将在凸显钱塘韵味的基础上,坚持融合化、绿色化、差异化发展,塑造好城市新封面的同时,用更好的城市环境吸引和留住人。”江海之城建设管理办公室主要负责人说。

  一个细节可以印证:不久前召开的“江海之城”开放发展大会上,宁波丹安股权投资有限公司、浙江东南网架集团有限公司等7家重点单位签约落地,其中东南网架将在江海之城投资新建总部大楼,打造区域知名的绿色低碳项目。

  逐绿而行,江海之城正在书写绿色高质量发展的新答卷。

  专家点评

  黄学 浙江省工业和信息化研究院能源环境(绿色智造)研究所所长

  钱塘区是全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重地,打造“江海之城”,是钱塘区面向先进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发展趋势,谋求地方高能级战略平台“破变局、谋新局、塑大局”的关键一招。

  尽管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议题由来已久,但在全球产业研发体系、供应体系、能源体系不断重塑的今天,依旧有待各地进一步抓实抓优。尤其在产业链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进程中,制造业服务化与生产性服务业转型扮演了重要的催化剂角色。钱塘区依托江海之城品牌塑造,成体系构筑“二四三三”现代服务业生态,正是对区域制造业高质量变革的准确把脉。

  首先,江海之城在以“服务化”促“高端化”。随着多年制造业积累和城市化进程加速,钱塘区已经面临着都市工业迭代升级的紧迫需求。生产性服务业的壮大,能够更大程度承接转换高校、人才和企业集聚的优势,加快促进制造业向高知识密集、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再者,江海之城在以“服务化”融“智能化”。在智能制造走到普惠化阶段的今天,钱塘区想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更需要全方位的融合与探索。钱塘打造服务型制造企业总部,是把更多新技术、新模式、新机制带到产业中来,推动“智造”模式更为卓越。

  最后,江海之城在以“服务化”撑“绿色化”。产业走绿色低碳发展之路,需要节能降碳服务、数智零碳服务、绿色金融服务等高质量服务保驾护航。钱塘区绿色低碳发展空间广阔,打造江海之城,为容纳“绿色智造”的集成创新提供了绝佳平台。

  “转载请注明出处”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