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职业教育发展思路 探讨高质量发展路径

   原标题:梳理职业教育发展思路 探讨高质量发展路径

  职业教育是伴随着国家经济社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教育类型。随着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对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需要,我国职业教育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梳理职业教育发展思路,探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新路径,对于我国职业教育的快速、高质量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具有以下特征:一是整体上起步较晚;二是认识上普遍有所欠缺;三是发展中出现过困境;四是目前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职业教育的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首先要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提高对职业教育的看法、想法。对于职业教育,在社会层面曾经存在明显的误解,很多人认为“考不上大学才上职校”“上职校没出路”……伴随着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我国已经形成了完善的职业教育体系,特别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过程中,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首届世界职业技术教育发展大会在中国天津召开,职业教育以更加开放、包容的姿态出现,“人人持证,技能强国”“技能让人人出彩”“技能成就人生”深入人心。在职业教育新的发展阶段,人才需求方-企业是出卷人,人才培养方-职业院校是答卷人,整个社会是阅卷人,各方都应该对职业教育有全面、正确地理解,只有这样才能为职业教育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才能把职业教育这张卷子出好、答好、阅好,办好人民满意的职业教育。

  建立职教师资培养体系,强化培养主体责任

  高质量办好职业教育,需要建立大批“德技并修”的职教师资。通过对职业教育院校调查发现,来自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毕业生不足10%。职业院校90%以上的教师均来自普通师范或普通高等院校。由于普通高等院校更加注重专业知识的系统性培养,对于职业性要求普遍不高,特别是企业实践经验、职业技能方面明显存在欠缺。这与高质量的职业教育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要求是不匹配的。教育部专门提出积极构建职业师资队伍。要推进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发展,需要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积极搭建育人平台,积极构建政府、行业、企业、院校“四位一体”的人才培养模式,强化政府、行业、企业和院校各方的主体责任,特别是形成由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院校为主体的办学格局,促进我国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健康、有序发展,才能培养更多高素质职业教育师资。

  建设“双师型”职教队伍,提升职校育人水平

  职业教育的专业性、职业性、技能性特征,决定了职业院校教师除了要有良好的认知理念、扎实的专业知识、还应该及时了解行业产业发展态势,有较高的实践技能水平。只有教师具有“双师型”素质,才能够在教学中,既能讲授专业知识,又能够辅导学生掌握专业技能。从而培养出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为此要求职业院校的教师来源,一是直接从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招聘,二是从具有3年以上企业实践经历的相关专业人才中招聘。这就要求,职业教师培养方面,一是加强学校教育,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大环境下,大力发展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强化职业技术师范院校教育培养;二是加强在职培训,由于社会科技发展带来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在行业企业岗位工作的应用,需要职业院校的教师及时掌握“三新”,并融入教学的全过程,这就要求职业院校教师加强在职培训,更新知识、技能;三是职业教育的特点决定了,教师要深入了解行业企业发展态势、专业对接岗位情况、工作项目与任务、技能要求等,这些要求职业院校教师每年都要参加企业顶岗实践,来提升企业实践技能。职业院校除了培养好“双师型”教师,还需要构建创新教学团队、名师/大师工作室,提升职业院校育人水平。

  四、构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规范人才培养标准

  职业教育的类型特征,决定了其课程体系不同于普通教育。这就要求我们积极构建“以能力培养为重点”“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要求职业教育专业理论课程“以够用”为原则,实践学时不低于总学时的50%。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成主要依据《关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制订与实施工作的指导意见》。以高职为例,课程体系设置包括: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两大类,其中要求公共基础课严格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开齐开足。具体包含军事理论与技能课、心理健康教育、安全教育、创业就业教育、体育、劳动教育、外语、大学信息技术、艺术教育等课程。专业(技能)课程的设置必须与培养目标相适应,注重学生职业能力和职业精神的培养,具体的课程内容应突出应用性和实践性,具体应包括专业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实践教学环节课程。通过构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规范人才培养标准,保证人才培养质量。

  五、加强教育规范建设,提升育人意识

  教育是培养人、塑造人的活动。教师是教育的主体,教师是立教之本、兴教之源。“育人者必先育己,立己者方能立人”。教师承担着传播知识、传播思想、传播真理的历史使命,肩负着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人的时代重任。职业教育的专业性和职业性要求加强教育规范建设。教师的主体特殊身份决定了教师既要在认知信念、情感意志、行为习惯等方面有一定的规范,又要在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对学生的关心关爱等方面要有一定的规范和较高的标准。这就要求,一是作为职业教育教师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把自己培养成为有理想信念、有高尚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二是学校要积极开展教育主题交流活动,例如我们可以开展“练好真本领一起向未来”为主题的交流活动;三是学校要在日常教学、期中期末考核、职称晋级、职务晋升等过程中设立红线,通过多种方式加强教育规范建设,提升教师的育人意识。

  发挥育人主渠道作用,落实好高质量育人根本任务

  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即知识目标、能力目标和素质目标,通过教学,实现知识传授、技能提升和价值引领的功能。高校要充分发挥课堂育人的主渠道作用,认真落实高质量育人的根本任务,回答好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问题。目前职业院校主要包括中职、技校、高职学生,这些学生整体来讲文化底蕴不够深厚,也正处于人生的“拔节孕穗”期,加上有些家长和学生认为上职业学校就是来学习一门技术的。那么作为职业院校教师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引领尤为重要。职业院校在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课程体系建设、课程标准的制订、课堂教学的组织、社会实践工作开展全过程中,要高度重视塑造学生的正确价值观、坚定理想信念、厚植爱国情怀。在专业课程开设方面紧紧围绕培养人根本任务,实现专业知识的传授,职业素养和技能的培养。

  强化“三教”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职业教育教师队伍是职业教育的中坚力量。是加快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基础性工作。第一,解决“谁来教”的问题,作为专业教师,我们要提升专业知识,积极参加企业实践,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不断提高对职业岗位的认知,提升职业技能,突出“双师型”教师个体和“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和“名师工作室”建设,满足职业教育对师资的需要。第二,解决“教什么”的问题,正确理解高职教育培养目标,熟悉高职教材建设标准,优选优秀高职教材,加强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不断开发信息化资源,及时动态更新教材内容,完善教材形态,主动开发活页式、工单式教材,积极参与编写配套教学资源,推广以在线开放课程为代表的数字化教材。第三,解决“怎么教”的问题,我们要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为教法改革切入点,加强教学改革,不断创新教学方法,积极探讨任务驱动、案例教学、小组讨论法、翻转课堂等教学方法,学会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推动教法改革,运用线上线下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方式,提升学生职业技能,为社会培养更多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大国工匠。

  构建教育评价体系,引导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在《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中明确提出,要健全立德树人落实机制,不断改革评价措施,特别是要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特别要摒弃高校既是运动员又是裁判员的做法,积极构建由学校、教师、学生、用人单位、社会等多方参与、多元考核的评价体系,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起到引导作用。这就要求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过程中,深入行业企业用人单位作好调研论证工作;在人才培养方案制定过程中,积极引入OBE理念,反向设计、正向实施、不断修正、不断完善。同时对职业院校的评价要从“双师型”队伍组建与教学团队创新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反映学生技术技能培养效果的职业资格或职业等级证书获取率,反映人才培养质量的毕业生就业去向落实率、就业对口率等进行多角度、多方面、动态式考核与反馈。通过构建科学的教育评价体系,为职业教育指明方向,引导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

  针对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研究,维度很多。文章从树立现代职业教育理念,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出发,提出建立职教师资培养体系,强化培养主体责任;建设“双师型”职教队伍,提升职业院校育人水平;构建职业教育课程体系,规范人才培养标准;加强教育规范建设,提升职校育人意识;发挥育人主渠道作用,落实好高质量育人根本任务;强化“三教”改革,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构建教育评价体系,引导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通过分析,比较系统地梳理了职业教育发展中的八个关键环节,旨在积极探讨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以期对我国快速发展的职业教育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基金项目:2021年度河南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重点项目“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河南职业技术师范教育发展路径研究”(项目编号:2021SJGLX663)

  作者简介:庞爱玲,硕士,焦作大学经济管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