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家庭教育方式,可以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家庭教育一般是指家庭中的父母对未成年子女的教育引导过程。其教育目标应该是给予孩子在进入社会之前身心的健康发展,为接受幼儿园和学校教育打下良好基础。孩子进入幼儿园和学校后,需要协同育人,促进他们的体、智、德、美全面发展。本文针对学前阶段的幼儿家庭教育,简要总结一些观点希望对你有所参考。
幼儿的各种不良行为并不是在他们进入幼儿园后形成的,而是与他们的家庭环境、家长的教育方式等直接相关。一般会影响孩子行为和习惯的方式有哪些呢?父母能做什么?怎样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呢?
第一,发挥家长的表率作用,帮助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曾有位哲人说过,“在孩子身边,大人尽量用优美的语言和丰富的表情与孩子交谈。”孩子在幼儿园的很多行为习惯是在大人的影响和帮助下形成的,因为他们正处于爱模仿的阶段。幼儿的自我控制能力是有限的,他们的模仿自然是没有选择性的。
父母的一些不良习惯、不文明语言甚至不良行为,都有可能被孩子模仿。所以家长要注意自己的榜样作用,给孩子树立良好的形象,以身作则,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例如,如果要让孩子养成早晚刷牙的习惯,父母首先应该每天早晚刷牙。教比说更重要。在生活中,如果父母用良好的行为影响孩子,那么孩子也会效仿。
第二,树立正确科学的家庭教育观,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
教育孩子,首先要教育好父母自身,尽快树立正确的家庭教育观,这样才不会错过家教的关键阶段。家长不要纵容孩子的坏习惯,要想办法及时纠正。所以一定要对亲子关系有正确的认识。父母应该提供的,能够提供的,只是孩子成长的环境,既不是放任自流,也不是把所有的想法和理想都放在孩子的培养和教育上。
三、适时适度的激励促进孩子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孩子们渴望得到大人的鼓励和表扬。当父母看到孩子表现出良好的行为时,父母要及时、适当地给予孩子肯定,这种获得成就感和被欣赏的喜悦,对加强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非常有利。相反,如果发现不良行为习惯,家长可以适当采取一些惩罚措施,让孩子在思想上受到触动,明确不良习惯的危害,从而改掉。
如果你对家庭教育指导师培训感兴趣,可关注公众号小马职考,共同学习交流!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