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市繁昌区第一中学五年发展规划(2021—2025年)

  2021-2025年,是国家深化新时代教育综合改革和高考招生制度改革的关键时期,是我校实现皖南名校办学目标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为抓住这一重要战略机遇期,推动学校优质、特色发展,特制定《芜湖市繁昌区第一中学五年发展规划(2021—2025年)》。 

  第一部分  发展背景分析

  一、学校概况

  繁昌一中前身为始建于1936年的“繁昌县农业初级中学”,1958年秋增办高中,更名为“繁昌中学”,1981年春,定名为繁昌第一中学,2003年9月,学校剥离初中部,迁入现址,2005年4月被评为“安徽省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

  学校现占地156.84亩。有四幢教学楼,三幢学生公寓,一幢综合楼,一幢行政办公楼,一座食堂,一座风雨操场和一个标准400米跑道塑胶运动场等教学生活服务设施,总建筑面积达4.7万平方米。

  学校现有三个年级48个班,在籍学生2400名,教职工186人,其中特级教师1人,省级教坛新星2人,市级学科带头人5人,市级骨干教师10名,正高级教师1人,高级教师73人,在职教师中享省政府津贴1人。市区级“三名工作室”主持人和研训包主持人计12人。

  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的办学理念指引下,一中人开拓创新,与时俱进,近年来办学成果丰硕,学校荣获“芜湖市文明单位标兵”荣誉称号,被评为全国青少年篮球特色学校、安徽省智慧学校示范学校、省绿色学校、省家教名校、芜湖市体育项目传统特色学校、市级廉政文化进校园示范点,连续多年在芜湖市办学水平评估中获优秀等级。

  二、办学优势

  建校85年来,学校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办学优势:

  一是文化底蕴丰富深厚。学校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开拓创新,形成了富有学校特色的校训、校风、教风、学风、教育理念、办学思想、学校精神,确立了新时代学校办学使命、育人目标、办学策略等等,为学校持续发展提供了源远流长的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二是师资队伍素质优良。学校现有1名正高级教师,1名特级教师, 20余人被评为市学科带头人、市骨干教师,2人获省优质课一等奖,拥有一支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

  三是管理机制运行顺畅。管理制度比较健全,党的主体地位得到加强,校长负责制得以落实,内部机构设置符合规定,中层管理部门运行顺畅。

  四是教学管理科学有效。推行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效生态课堂教学策略,坚持实行青蓝工程、名师工程,实行教学常规检查评价制度、教育教学总结表彰制度、教师讲坛制度、干部及教师假期培训制度等,各项工作有条不紊、扎实有效。

  五是德育工作富有特色。构建了“五自”自塑式德育主题教育活动策略,坚持学生军训制度、常规教育月制度、文明班级、文明宿舍评选制度、优秀班主任评选制度、优质主题班会评选制度等。学生德育活动系列化、主题化,德育活动特色鲜明、效果明显。

  六是人才培养硕果累累。2019年我校85届校友孙凝辉获评为中国工程院电子与信息学部院士。2019年,繁昌一中夺得芜湖市理科状元,录取清华北大3人,C9类大学录取24人,985、211大学录取114人,构筑了教育质量高位发展新常态。2019年是学校办学多年来取得成绩的缩影。

  三、办学劣势

  在看到优势的同时,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与当前教育改革发展的新形势和人民群众对繁昌一中的期待相比,学校的发展还存在一些差距与问题:

  学校管理精细化程度有待提高,现代学校制度建设还不完善,执行力有待加强,教学管理、学生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水平需进一步提升。干部队伍老龄化现象明显,干部岗位人员配备不均衡,部分岗位干部配备不足,个别干部担当意识、业务能力、执行力有待提升。教师队伍整体年龄结构偏大,学科发展不平衡,人事管理激励竞争机制有待完善。课程建设还不能适应新高考改革要求和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的需要,特色校本课程、精品校本课程还不多,对选课走班教学的研究与实施还不够精细。部分设施设备老化,不能适应当前教育教学需要,师生的工作、学习、生活条件有待改善。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与办学理念

  一、指导思想和办学愿景

  坚定不移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坚持“五育”并举,秉持“崇德、自育、实践、创新”校训,厚植“平民情怀 精英教育”文化基因,遵循“全面关注人的发展,办适合学生发展的教育,使学校成为适合教师成长和发展的家园”的办学理念,发扬“追求卓越、脚踏实地”一中人精神,让每一个孩子都成才,让优秀者更优秀,构筑“让学生成才,让教师成功,让学校领先”的“一中梦”,把学校办成“理念先进、质量一流、特色鲜明、师生骄傲、社会称道”的皖南名校。

  二、办学策略

  拔尖:在“尖”字上下功夫,落实“同心推进整体,聚力突破两端”教学策略,在“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同时,让“优秀者更优秀”全面提升办学品质和办学质量,全面提升教师队伍师德修养和业务能力,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做精:在“精”字上下功夫,精心育人、精细管理,打造精致校园,成就师生精彩人生。

  增强:在“强”字上下功夫,铸就名校,为民族复兴培养能够适应未来、创造未来、引领未来的高素质人才。

   

  第三部分:总体目标与主要措施

  一、总体目标:

  建立健全多元治理结构,形成科学、民主、规范、高效的现代学校治理体制。进一步理顺学校与政府、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关系,理顺学校内部各主体之间的关系,构建多元主体共同参与的新型学校治理结构,建设依法办学、自主管理、民主监督、社会参与的现代学校制度。

  二、主要措施

  (一)修订并实施学校章程。

  明确学校办学的权利和责任,明确各主体的权利与义务,依法保障学校、教职工、学生的权益。以学校章程为依据,进一步梳理完善各项规章制度和各部门工作职责,进一步健全、完善督导制度,确保各项规章制度落到实处。

  (二)完善学校内部法人治理结构。

  1、完善教职工代表大会。进一步健全教代会制度,完善教代会职责,加强学校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学校依法治校,增强教职工的主人翁意识,让学校成为教师成长发展的家园。

  2、建立学术委员会。由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干部及各学科教研骨干组成学术委员会,主要职责是进行学术咨询、学术指导、学术推介、学术评估,主持学术沙龙和科研评审,承担学校教学质量检测工作。

  3、完善家长委员会。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通过家长学校、家校互动平台等渠道建设,不断完善学校、家庭、社区、社会“四位一体”的德育网络,创造更加良好的办学环境。

  4、完善学代会制度。进一步发挥学生社团等学生自治组织的作用,建立和完善学生代表大会制度,参与学校多元治理,提高学生自主管理能力,维护学生合法权益。

  5、坚持团代会制度。进一步坚持和规范团代会制度,保持和增强团组织的政治性、先进性、群众性。

  6、加强校友联谊。进一步完善并落实校友联谊制度,完善我校在世界各国和全国各地的校友会组织,加强与海内外校友的联系;广泛征集知名校友信息;邀请优秀校友来校作报告、撰写回忆文章、提供著作或其它实物资料、捐赠教育教学设备、设立校友奖助学金,为学校发展献计献策。

  2025年秋季起,筹备繁昌一中建校90周年校庆系列活动。

  三、加强党的建设

  1、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提高党员理论素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持续推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增强科学发展的领导力,为学校改革与发展提供坚强的思想政治保证和组织保证。加强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课建设,把党的最新理论、创新成果作为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和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

  2、加强组织建设,提升党建工作水平。认真落实学校党总支委党建主体责任,深入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工作。落实《繁昌一中党支部考核评价办法》,压实党支部党建工作责任,严格按党章规定坚持党的组织生活,落实好“三会一课”制度。认真做好党员发展工作,壮大党员队伍。

  3、抓牢意识形态工作。认真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细化实化意识形态工作校内巡察机制,加强日常监管,定期会商研判。严格执行报告会、研讨会、论坛等“一会一报”制度。加强校园网络管理,规范学校办公微信群、QQ群建设,扎实做好抵御宗教渗透工作。加强舆情预防和应急处置机制建设。

  4、完善“领航工程”党建品牌和“两应”基层党组织建设。传承和发扬学校党建优良传统;扎实开展党史学习教育;大力开展党员志愿服务活动。

  四、加强党风廉政和纪检监察工作

  1、加强“两个责任”落实。认真落实“党总支委的主体责任和纪检监察的监督责任”,健全党务公开制度,完善重大事项、重大决策民主协商和咨询制度,健全约谈、诫勉谈话等制度,进一步强化守纪律讲规矩意识,认真落实“八项规定”,坚决杜绝“四风”问题。

  2、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落实。突出纪委的监督、执纪、问责主业,把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落实与业务工作紧密结合起来,一起研究、一起部署、一起考核,形成“一岗双责”的工作格局。坚决杜绝乱收费、乱订资料、有偿辅导、违规办班补课等不良行为。

  3、加强廉政文化建设。定期举行廉政建设辅导报告,用马克思主义最新理论成果武装党员干部头脑,增强拒腐防变能力和执行党的纪律的自觉性。通过知识竞赛、党性教育现场会、法制教育报告等系列活动,营造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建设“清廉学校”。

  五、完善竞争激励机制

  1、深化干部队伍建设。完善干部竞争上岗制度,探索轮岗制度,加强干部队伍的专业化、年轻化建设。进一步完善岗位目标管理与评价、干部培养教育、干部外出挂职锻炼制度,建立能上能下的干部用人机制,激发干部工作积极性。

  2、深化人事考核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教职工全员聘任、工作考核评价、绩效工资分配办法,发挥考核的评价和激励作用。争取上级政策支持,逐步化解教师职称岗位积压问题,逐步化解教师跨年级授课问题。

   

  第四部分:具体目标和保障措施

  一、完善教师成长机制,建设“四有”教师队伍方面

  (一)主要目标

  坚持师德为先、立德树人的原则,增强教师职业荣誉感,激发教师职业追求,建设一支“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

  教师队伍数量充足,年龄、学历、职称、学科结构与学校发展相协调,满足教育教学和新高考的需要。

  (二)主要措施

  1、完善教师培养培训措施

  (1)抓好继续教育工作,提升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水平

  ① 继续加强新教师岗前培训。制定《繁昌一中教师教学手册》,每年新进教师须参加学校组织的上岗培训,巩固专业思想,熟悉有关教育法规,掌握教师职业道德和行为规范,掌握教育教学常规,适应教育教学工作。

  ② 继续加强骨干教师培训。选派优秀教师参加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教科研机构、高等师范院校组织的有关培训班、研讨班,培养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

  ③ 继续拓宽教师培养渠道。举办高端论坛,邀请知名学者、院士等来校作报告,聘请专家对课堂教学现场指导,定期组织学科教研室主任、备课组长等进行专门培训,到名校考察学习,开阔教师视野,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支持教师通过各种有效途径参加省市国家级优质课公开课评选,培养一批市内知名省内有影响的名师群体。

  ④ 继续完善教师培养投入机制。逐年增加投入,及时将体现教育改革发展新理念、新观点的书籍推荐给教师,鼓励教师撰写读书笔记,建立教师学习跟踪记录体系,创设各种平台加强教学研究工作。

  (2)实施“四大工程”,提升教师队伍的师德修养与专业素养

  ① 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深入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开展“双十佳”“三育人”等评选活动,引导教师爱岗敬业,立德树人;建立健全教育、考核、监督与奖惩相结合的师德建设工作机制,落实《繁昌一中教师行为规范》《繁昌一中师德建设“12345”要求》,塑造师表形象。

  ② 实施青蓝工程。制定青年教师5年培养计划,实施青年骨干教师梯队培养计划,完善培养、考核、激励机制,让年轻教师脱颖而出,建立青年骨干教师群体。

  ③ 实施名师建设工程。制定名师培养规划,制定“名优骨干”教师管理办法,建立“教师专业成长共同体”和名师工作室,评选校级教学能手、教学名师等,形成动态管理机制。支持教师参加外出学习或教育教学成果出版推广。

  ④ 实施教师专业成长工程。推动教师主动发展、自主发展,组织教师制定、实施专业成长五年规划,学校为教师专业成长创造条件,建立健全考核评价机制,形成较为完善的个体自觉与组织支持相结合的成长机制。

  (3)开展“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效生态课堂建设研究”系列活动,提高教师课程实施水平。

  2、建立青年教师培养机制

  为解决教职工年龄结构老化问题,同时满足未来选课走班教学需要,提前招聘青年教师,保证一定的教师储备,维持教师队伍的连续和稳定。对年龄老化严重和教师数量短缺的学科每年招聘部分优秀青年教师。争取实现五大奥赛学科均配备专职青年教练。

  3、建立优秀人才引进机制

  争取政府支持,引进一批全省知名的特级教师、骨干教师、名师作为学校的学科领军人物;争取进行高校校园招聘,逐步引进高素质的奥赛、强基计划教练、知名高校优秀毕业生等特殊人才。5年之内再培养或引进一批市级以上名师。

  4、加强教师人文关怀

  坚持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困难相结合,及时了解教师的思想动态,多关心教职工的业余生活。创造条件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多给教师运动、休闲、阅读的空间和时间,增强教师职业幸福感。

  二、深化德育改革,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方面

  (一)主要目标

  坚持立德树人,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争创区级以上文明校园为契机,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不断完善学校德育工作长效机制,努力形成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工作格局。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社会主义共同信念,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积极的心态和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

  (二)主要措施

  1、加强德育队伍建设

  德育工作领导组织建设。发挥党建领航作用,建立党总支主导、校长负责、群团参与、家庭社会联动的德育工作机制。健全德育工作领导小组,由校长任组长,分管副校长、法制副校长、家委会主任、职能处室负责人、学生会主席、学生团支书记等为成员。

  班主任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班主任(见习班主任)选拔、培养和使用制度,形成新任、在岗、骨干班主任梯队培养机制;制定落实班主任培训方案,促进班主任专业成长和理论提高。完善优秀班主任、功勋班主任评选等激励机制,在津贴补助、绩效考核、晋级晋职、评优树先等方面向班主任倾斜。

  心理健康教育教师队伍建设。发挥学校心理发展中心辐射引领作用,健全以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核心,以班主任和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骨干,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参与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机制。

  共青团组织和学生干部队伍建设。加强共青团建设,增强团员意识,培养优秀团组织和学生会干部,提升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的能力。

  2、完善德育激励机制

  班级考评奖励制度。开展文明班级、先进团支部、常规管理先进班级、专项活动先进集体等评选活动,激励班集体争优创先。

  学生先进个人表彰奖励制度。开展优秀学生、优秀学生干部、优秀共青团员、新时代好少年等评选活动,激励全体学生拼搏进取、追求卓越。

  3、创新德育途径和载体

  办好预备党校和团校,拓展校外德育活动基地,组织开展“文明规范教育月”、“法制安全教育月”等活动。突出校本德育课题研究,研发开设“学科特色德育”、“心理健康教育”、“职业生涯规划教育”3类校本课程,加强校本德育课程建设。

  继续探索“师生成长共同体”育人功能,落实教师对学生的人生引导、生活指导、学业辅导、心理疏导,促进师生共同成长、和谐发展。

  4、落实德育课程一体化

  落实教育部2017年下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将德育内容细化落实到各学科课程的教学目标之中,融入渗透到教育教学全过程。

  (1) 严格落实德育课程。按照普通高中课程标准,上好思想政治课,严格落实课时要求。围绕课程目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挖掘课程思想内涵,充分利用时政媒体资源,精心设计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方法,发展学生道德认知,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和道德实践。

  (2) 发挥其他课程德育功能。根据不同年级和不同课程特点,充分挖掘各门课程蕴含的德育资源,将德育内容有机融入到各门课程教学中。语文、历史、地理等课程利用课程中语言文字、传统文化、历史地理常识等丰富的思想道德教育因素,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引导。数学、科学、物理、化学、生物等课程加强对学生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科学态度、科学探究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树立勇于创新、求真求实的思想品质。音乐、体育、美术、艺术等课程加强对学生审美情趣、健康体魄、意志品质、人文素养和生活方式的培养。外语课程加强对学生国际视野、国际理解和综合人文素养的培养。综合实践活动课加强对学生生活技能、劳动习惯、动手实践和合作交流能力的培养。因地制宜开发地方和学校德育课程,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自然环境、人口状况和发展成就,培养学生爱家乡、爱祖国的感情,树立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的意识。

  (3) 实践育人。积极开展各类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利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益性文化设施、专题教育社会实践基地等资源,开展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学生社团实践活动。开展传统节日、纪念日主题活动,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开展仪式教育活动,举办好升国旗仪式、开学典礼、入团仪式、毕业典礼等有特殊意义的仪式活动。举办丰富多彩、寓教于乐的校园节(会)活动,举办艺术节、体育节、读书节等。

  (4) 加强劳动教育,开设劳动教育课,利用好劳动教育实践基地,进行劳动教育;在学校日常管理和教育教学中渗透劳动教育。

  (5) 开展研学旅行。促进研学旅行与学校课程、德育体验、实践锻炼有机融合,开展自然类、历史类、地理类、科技类、人文类、体验类等多种类型的研学旅行活动,规范研学旅行组织管理,制定研学旅行工作规程,做到“活动有方案,行前有备案,应急有预案”,明确学校、家长、学生的责任和权利。

  5、制度育人

  修订完善并落实《繁昌一中学生一日常规》,倡导学生“人人争做规范标兵,人人争当文明学子”。修订完善《文明班级、先进团支部检评量化条例》,构建分工明确、互相配合、密切协作的全覆盖的学生教育管理和检查评价体系,增强常规检评的全面性和客观性。完善班级民主管理制度,形成民主管理的班级管理模式。

  6、协同育人

  加强家庭教育指导,重视家风家训,建立健全家庭教育工作机制,统筹家长委员会、家长学校、家长会、家访、家长开放日、家长接待日等各种家校沟通渠道。构建社会共育机制,实现社会资源共享共建,助力学生健康成长。

  7、文明创建育人

  争创区级以上文明校园,优化育人环境。

  建设优美校园。进行校园景观、文化规划,体现教育引导和熏陶。加强学生文明礼仪教育,落实《繁昌一中学生文明礼仪规范》。建设好校园网、广播站等校园媒体,进行舆论宣传和引导。推进书香校园建设,开展“名家进校园”活动,提升学校办学品质。

  8、心理健康教育

  贯彻落实教育部《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制定《繁昌一中心理健康教育发展规划》,提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科学性和实效性,建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库,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咨询活动。完善联系关爱特殊群体机制,提供情感关怀。

  三、深化课程与教学改革,转变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不断提升教学品质和质量方面

  (一)主要目标

  贯彻《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新课程改革精神,深化课程建设,构建适合新高考和学生未来多元发展的课程体系;实现教学方式、学习方式变革,建设新的课堂文化,着力发展核心素养,实现尖子生培养质量与大面积成才数量逐年提高。

  (二)主要措施

  1、课程建设

  坚持“五育”并举,统筹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形成满足学生选修的课程体系,力争五年时间实现国家课程校本化。

  (1)课程的校本设计

  ① 建构适合新课程和新高考的分层、分类、综合、特需课程体系、课程框架。

  ② 丰富学科课程体系。学校成立课程研发中心,组建学科和跨学科课程研发团队,基于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国家必修课程为基础,建设学科课程群,彰显学校特色学科,满足不同兴趣,不同特长学生的选择性学习需求。

  ③ 打造特色选修课程群。基于学科核心素养,建设校本课程群,为不同的学生发展提供丰富的课程:基于人文素养培养的人文学术阅读课程、基于创造力培养的实验实践工程技术课程、基于学习力培养的跨学科主题探究学习课程、基于学科特长发展培养的学科奥赛课程。

  (2)开设人生规划课程。通过学科专业分类课程、名师讲堂、职业考察等课程的设置,引导学生学会生涯规划。

  (3)打造我校学科课程建设特色品牌。积极争取以数学、物理、历史这三门学科的市级(或皖南八校、三校研修等联盟)课程基地,并以课程基地建设项目为引领,进行学科大单元教学课程规划,争取3年时间形成学科分层、分类课程改革成果,带动其他学科推进课程建设,形成我校学科课程建设特色品牌。

  2、选课走班

  (1)加强校本选修课程指导。制定并落实《繁昌一中新课程实施方案》,完善网上选课制度,编印新课程背景下的《繁昌一中课程手册》《繁昌一中学生选课指导手册》。探索实施新高考背景下的选课走班有效教学方式。

  (2)落实分层、分类走班教学。调整教学组织形式,满足学生多元选择、自主发展的需要。

  3、教学改革

  (1)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实现从学科取向到素养取向课堂形态的深度变革。争取利用3年时间,各学科形成以教学目标和学习目标制定研究、教学策略研究、教学设计研究为指标的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品质课堂建设研究系列活动阶段性成果。

  (2)创新学生学习方式。

  ① 构建基于标准的学习流程:确定核心概念→整合学习单元→清晰学习目标→设计核心任务→提供评估量规。基于标准的逆向学习设计,实现由教到学的重构,采用启发式、探究式、讨论式、参与式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和判断,鼓励创新思维、激励个人兴趣,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从“学科教学”走向“学科教育”。

  ② 构建基于阅读的学习:倡导人文学科阅读。包括基础阅读与拓展阅读、文学阅读与学科阅读(文史哲阅读、学术阅读、杂类阅读结合)、课堂精准阅读与休闲快餐阅读、书籍阅读与网络阅读等。

  ③ 构建基于问题的学习:优化问题设计,激发学生高阶思维的动机。包括创设真实有趣的问题情境、连接学生已有的学习经验、设计有难度的学习问题、提出学科问题的解决方案等。

  ④ 构建基于项目的学习:设计开放式项目,培养学生高阶思维。包括学习目标明确、达成目标路径多元、触发不同的知识技能建构、培养发散性思维等。

  ⑤ 构建基于活动的学习:通过探究性课堂活动,展开能动学习。包括基于问题解决,完整理解、探究、体验过程,强化实践能力培养等。

  ⑥ 构建基于信息技术的学习:课堂静态固定时空为有限课堂、无限学习的动态生成时空,追求智慧课堂。构建包括网络微课、翻转课堂、电子书包等,是基于e平台的选择学习、基于大数据的精准学习、基于新技术的高阶学习。

  (3)开展“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活动。要求每位教师每学期精心打磨一节“优课”,利用3年时间形成覆盖各学科各模块各主要课型的生成性、示范性优质课程资源库,形成具有学科特色的课堂教学文化。

  4、教学评价

  (1)教师评价

  ① 课堂教学评价。每学期对全体教师进行课堂观察,课堂观察量表和导学案体现学科核心素养。

  ② 教师教学成绩考核评价。对教师教学成绩进行发展性增值评价考核。

  ③ 课程开发评价。制定课程开发与评价办法,通过多样化的、可选择的课程,使得学校课程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要。

  ④ 教师和管理者的自我诊断工具量表。建立基于学生发展的自我诊断指标体系。

  (2)学生评价。研发以发展学生核心素养为宗旨的过程性评价方案,评价指标的描述要具体、可操作、可量化。评价采取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既有成绩的评价,又有描述性语言的评价。以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系统平台为依托,以安徽省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为抓手,利用数据平台,对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进行过程性评价,让过程性评价落实到每一位学生身上。

  四、深化教育科研和奥赛工作,全面提升学校教科研水平,多渠道培养拔尖创新师生方面

  (一)主要目标

  提升教师科研能力,以“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高品质课堂建设研究”为重点,形成教育科研特色,建设全省教育科研基地品牌,促使教师向学者型、研究型、专家型教师转变,进一步深化奥赛工作,实现拔尖创新人才的多渠道成才。

  (二)主要措施

  1、成立教育科研领导小组和学校课题研究中心组。负责对课题研究的领导、监督、指导和评价,对课题研究进行管理。完善三级教育科研管理网络(学校、教研组、备课组)和教育科研工作制度,使教育科研工作科学化、规范化、制度化。

  2、加强校本培训。增强教师的教育科研意识,以专家引领为依托,聘任教育科研专家为客座教授,每学期举行专题讲座。

  3、加强新高考研究。组织各学科教师认真研究《中国高考评价体系》、《中国高考评价体系说明》等理论文章。进一步加强新高考研究的4个项目组建设,加强对新高考、新课程改革的研究,每个项目组都要形成研究成果。每个学科都要深入开展新高考背景下的学科教学对策研究。

  4、加强学科教研室建设,以学科教研的问题关键点和小课题研究为突破口,逐步形成教育科研课题化,教育科研贴近学校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教学的实效性。

  5、发挥我校名优骨干教师的作用,进行课题攻关,带动名师课题组的形成,努力建设学校教育科研精品及特色,多措并举加强青年教师培养。

  6、推进智慧教育,加强空中课堂与常规课堂教学的融合研究,借力智慧学校示范学校的建设,助力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和大面积成才。

  7、加强奥赛工作。加强对奥赛教练的培养,逐步实现奥赛教练专职化。优化奥赛培养模式,逐步探索适合我校特色的奥赛培养模式。充分利用奥赛线上教育资源和线下教育资源,拓展线上与线下相结合的“双师课堂”等多样化的奥赛培训方式。加强奥赛资源库建设,加强奥赛资源的整合建档与研究。

  五、加强体卫艺、国防教育,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拓宽学生多元成才渠道方面

  (一)体育卫生。落实国家《学校体育卫生工作条例》,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做好各种传染病的防治工作,体育卫生保证达标率,提高优秀率。提高以篮球、田径为龙头队的体育运动项目水平,完善体育教练考核、培养、奖励机制,实行教练负责制,每年向著名高校输送一批优秀人才。

  (二)艺术教育。规范开设艺术欣赏课、艺术模块课,开足课时,保证质量。规范艺术兴趣小组活动,使艺术辅导经常化、制度化。每年举办一届高质量、有特色的艺术节。重视艺术特长人才的培养,形成校本特色,每年向高校输送优秀人才。

  (三)国防教育。完善学生军训内容,丰富学生军训形式,寓国防教育于课程、教学之中,培养学生的爱国之志、报国之情。每年向著名高校输送国防生、飞行员。

  六、完善校园基础设施,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供保障服务方面

  (一)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分步骤实施繁昌一中质量提升工程,力争2025年90年校庆前完成老教学楼等现有建筑的维修和升级改造,不断夯实学校的发展内涵。探讨征地建设学校科技楼(同时拥有800人以上的报告厅)。

  (二)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对综合楼进行升级改造,完善配套数个功能室设施,建设STEAM创新实验室,建设教师活动中心。适时改造学生公寓楼,对学校各类管网、厕所、电力设施进行升级改造。对校园进行绿化、美化、亮化。

  (三)改建校史馆、校友成果廊道;

  (四)创建师生满意食堂。坚持学校食堂非营利性原则,建立健全覆盖各个环节的规章制度,杜绝食品安全事故的发生。

  (五)完善安全防控设施。完善安全监控系统、消防系统设施,实现校园智能全覆盖。

  七、加强信息化建设,为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技术支撑方面

  (一)建设智慧校园。升级优化校园网络系统,将教学、科研、管理和家校沟通等信息资源进行整合、集成和全面的数字化,构成统一教育信息化平台,并在此基础上,实现教材多媒体化、办公自动化、教学个性化、学习自主化、环境虚拟化等智慧型教育创新模式,以学习方式和教育模式创新为核心,建立一个智慧化、系统化的教与学生态智慧教育云系统。

  (二)建设同步课堂自动录播系统。

  (三)提升信息化技术装备,完成微机教室电脑更新换代工作。

  八、加强财务预算与管理,为学校改革发展提供有力资金支持

  (一)严格预算管理,编制好预决算。遵循“量入为出、收支平衡、保证重点、统筹兼顾”的原则,做好年度收支计划,为学校决策提供准确的财务数据。每年10月底前作出下年度预算编制。

  (二)建章立制,规范管理。推进节约型学校建设,严格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严格落实学校经费使用管理、收费管理、差旅费报销、公务接待、教辅资料征订等制度规定。

  (三)加强资金管理与使用,发挥资金的最大效益。各项支出实行先预算、再审批、后办理的制度,实行财务审批和报销“联签”制度;加强过程管理以及重要项目和关键环节审核,每年年底报告资金使用情况,自觉接受教职员工的监督。

  (四)加强学校国有资产管理。对固定资产和低值易耗品逐一清理登记,建立规范的资产管理台帐,明确资产管理员职责及管理范围,实行物资使用、保管责任制。

  (五)加强政府采购管理。严格执行上级规定,规范学校设备、货物和服务项目的采购,确保公开、公正和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