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提升个体对自身专业的认同感,进而提高课程教学质量?

  由于高等教育逐渐从精英化向大众化发展,本科层次越来越重视通识教育,而弱化了专业教育。

  

  众多高等院校的人才培养方案缺乏针对性,专业课程通识化,专业内容千篇一律、缺乏特色。

  由此导致了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对所学专业了解较少、学习兴趣较低,对就业前景担忧,继而出现学习动力不足的情况,因而很难获得较高的学业成就。

  体育教育专业作为教育学大类中的重要学科,同样受到上述问题的困扰。

  与其他专业相比,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不仅要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还需要付出超强的体力和精力进行日常的体育技能学习和专项训练。

  面对专业学习的特殊性,研究如何通过调节学生的主观因素来提升学业成就,改变教学质量低下的窘境迫在眉睫。

  

  提升学生专业认同、学习投入、学业自我效能感,对于促进其学业成就是否有重要影响?

  基于以上背景,研究对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对学业成就的影响关系做出了正向影响的假设。

  基于以上假设,研究对专业认同、学习投入、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就的关系进行验证。

  分析与讨论

  研究在得到数据分析结果后,又访谈了多位从事体育教育专业教学的专家,访谈内容主要包括两大部分。

  (1)阐述实证研究结论,询问该结论是否符合当下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现状;

  (2)对研究得出的相关结论进行原因分析。

  

  6位专家均给出了肯定的答复。综合6位专家学者给出的访谈结果,原因分析如下:

  研究在性别的比较过程中,四项所测变量在男生与女生之间在统计学上无显著差异,主要原因在于所测样本数量中女生占比较少,这也反应了体育教育专业男女占比的真实情况。

  进一步分析性别在四项所测变量中的具体分值发现,女生的平均分水平较高。

  通过对专家学者访谈,分析其中原因,主要是在男生与女生的身体天赋和性格特征上的差异。

  在田径、球类、武术等其他体育专项技能的学习中,男生的身体天赋、技能优势会得到展现,从而获得专业技能的自豪感。

  

  但是男生活泼好动的性格又容易导致其在学习上的投入水平波动较大,最终的学业成就会受到很大的影响。

  相较于男生,女生虽然在体育专项训练方面存在先天的弱势,但由于其性格细腻,对待专业训练专注、严谨、刻苦且热情高涨。

  在日常训练中,女生会对每一项技术的动作要领进行严格剖析,对拆分后的每一个辅助练习反复推敲,做到精益求精。

  通过付出更多的体力支出和精神投入,女生可以弥补先天不足,缩小差距甚至可以赶超男生。而且在专业理论学习过程中,女生对知识点的理解与掌握明显优于男生。

  因此,女生可以在综合成绩上获得较高的评价。

  

  研究对不同类别院校在四项潜在变量的比较中呈现出显著差异的结论进行分析,主要原因在于学校方面。

  不同学校的学习氛围与外派学习机会、体育器械与配套场馆、专业对学生的培养要求等方面存在不同。

  其中学习氛围与外派学习机会差异表现在学生日常进行学习训练的大环境不同。

  体育教育专业排名以及专业在学校学科建设层面上的重视程度都对学生的个人发展产生一定的影响。

  本校的学习氛围越浓厚、外派学习机会越多,学生接触到前沿理论的机会越多,学生对专业的认知就会越深刻,付出的学习投入会越多,感知的自我效能会越高。

  

  其次,学校的体育器械与配套场馆对体育专业学生的学习影响较大。设施与场地能否满足体育教育专业的学习需要关系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质量。

  一方面,设施与场地会为学生开展教学实践和基本功训练提供充足的物质条件。

  另一方面,大量体育器械和配套场馆的投入说明学校对于体育教育专业的重视,能够增强学生对本专业的认可,提升专业学习的自信心。

  最后,不同学校的培养方案对学生的体育专项技能水平和体育教学能力提出的要求有所不同。

  在不同培养方案的指导下,学生所习得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必然有所区别,表现出的学习情绪和行为倾向也会有所不同。

  

  研究对不同年级在四项潜在变量的比较中呈现出显著差异的结论进行分析,主要原因在于课业任务的侧重点有所变化。

  学生进入大二年级后,所学专业课程明显增多,除公共基础课之外,各种体育技能学习任务全面开展。

  迫于课程数量的增加和学习任务的压力,学生对专业的认识程度和学习投入程度均有所增加。

  进入大三年级后,学生的课业任务主要集中于某一体育专项的深入学习,学生的技术优势得到充分展现,学生乐于进行专项理论学习与专项技能训练。

  积极的学习情绪促进了学生对专业的认同程度、学习上的投入程度、在学业学习能力和行为中的自信程度、对自身学业收获的评价整体呈现较高的局面。

  

  然而,学生在进入大四年级之后,一方面要完成学校的必修课程,另一方面还要面对毕业、就业或升学的压力。

  突如其来的毕业论文撰写工作、参加教师招聘的准备工作、考研备考的复习工作,夺走了大四学生一多半的时间、精力和自信心。

  因此,学生在大四年级呈现出学习与训练精力不足、学习成绩下降、专业认同感与求职自信心骤减等问题。

  研究对不同体育专项在四项潜在变量的比较中呈现出无显著差异的特征进行分析,主要原因有两方面。

  其一,自身方面。学生大都是以体育特长生身份考入体育教育专业的。

  

  而高中选择走“体育特长生”之路的学生多数都是因为文化课分数偏低,为考取知名院校而选择对某个体育专项技能进行集训后直接参加高考。

  此类学生大多对体育专项接触时间短且不够精通,大学入学之后体育专项水平在同学之间差别不大。

  其二,学校方面。学校将不同专项的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混合编班,所学课程几乎涵盖所有专项。

  所有学生在学习自己体育专项的同时,还会学习其他体育主修的技术动作要领。

  综合来看,不同体育专项的学生对专业的认同无差别,对体育项目及理论在学习上的付出与投入无差别、学习行为自信心无区别以及对自我的学业收获评价差异不明显。

  

  研究在对专业认同、学习投入、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就四个指标依据调查样本数据进行路径结构关系分析后,从理论和现实情况两方面分析形成该路径的原因。

  理论上,参与认同理论、社会认同理论和积极情绪的拓展建构理论分别阐述了专业认同与学习投入的关系,专业认同、学习投入和学业自我效能感的关系。

  也就是说,从理论角度出发,研究分析得出的路径结构关系是预期内的结果。

  从现实情况出发,研究得出的路径关系结果符合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学习现状。

  当学生对体育教育专业有了一定的认识后,会加大学习投入,当学习投入达到一定程度后会获得阶段性的学习成果。

  

  随着学习成果的不断累积,一方面学生对专业学习的自信心会有所提升。

  另一方面也会促进达成更高的学业成就,形成专业认同→学习投入→学业自我效能感→学业成就的路径结构关系。

  结论

  (1)通过对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学习投入、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就的样本描述分析,四项指标平均得分均高于理论中值。

  学生在四项指标的综合表现上处于中等偏上水平。

  (2)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的专业认同、学习投入、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就在性别和不同体育专项上差异不显著,在年级和不同院校上差异显著。

  

  (3)通过对体育教育专业大学生专业认同、学习投入、学业自我效能感和学业成就四项指标的皮尔逊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指标之间关系为正向相关。

  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专业认同、学习投入和学业自我效能感均可对学业成就产生正向影响。

  其中学业自我效能感对学业成就产生的正向影响最大,专业认同次之,学习投入对学业成就的影响最小。

  (4)通过AMOS24.0对四项指标之间存在的中介效应进行检验。

  得出学习投入在专业认同对学业成就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学业自我效能感在专业认同对学业成就的影响中起部分中介作用。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