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华笔记 | 刘璞:解析数据,探究教育培训行业2020大机会
【教培机构2020存活计划—朗培陪你打赢“疫情战”】系列活动正在进行中,我们正通过教育公益云课堂、教育公益直播间、抗疫战干货专题、社群问答,以及公益联盟等多个层面为教育机构提供帮助,迅速、持续地服务各地区教育人,解答教育人遇到的种种难题。敬请持续关注。
以下内容为刘璞老师2020年2月1日在教育家社区上架的课程【刘璞·数据指导下的教培业2020大机会】的学习笔记,并非逐字实录,实际内容请以直播为准。
大家好,我是朗培教育集团的刘璞老师,很高兴能够继续和大家分享关于疫情期间学校运营管理,以及未来教育行业发展的话题。今天我分享的课程是《数据指导下的教培业2020大机会》。
今年市场环境之艰难,可谓是哀鸿遍野,在疫情面前,我们的教培机构最急缺的是办学的方法和对未来的信心。今天,我就告诉各位校长我们未来的方向在哪里,我们的机会在哪里。
对于我们整个行业来说,不管受不受疫情影响,我们在发展当中,都或多或少已经感受到了一定的压力和瓶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呢?我们首先看看下图:
这是2010年至2018年中国出生人口的数量曲线图。中国的出生人口从2010年的1588万,到2016年出现的最高峰——1786万,紧接着,在2017年出生人口为1723万,出现了下滑的趋势,到2018年下滑的更厉害,断崖式下跌200万,出生人口为1523万,成为了近8年以来出生人口最少的一年。据说,根据统计局的报告,2019年的出生人口数据是一千四百多万,再次出现了下滑。
这些数据意味着什么呢?意味着将来几年,我们的适龄学习人口,也就是我们的客户数量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
接下来,我们再从下图看看国家针对K12课外辅导机构的监管政策:
不难看出,政策对于教培业的管控是越来越严格,加之出生人口下滑的影响,所以无论有没有这次疫情,我们面临的环境都已经发生了变化。
疫情不可谓不严峻,行业损失不可谓不严重。所以,要在这个行业里立足,我们必须要搞清楚三个问题:
1.我们是否还有机会?
2.我们是否还来得及?
3.这个行业是否还值得我们为之付出?
在今后,我们所有的办学方法都要建立在把这三个根本问题之上。针对这三个问题,我先将答案告诉大家:
1. 我们是否还有机会?——肯定有
2. 我们是否还来得及?——肯定有
3. 这个行业是否还值得我们为之付出?——肯定值
对于这样的答案,请校长们思考这样的问题:学校大获成功的底层逻辑是什么?
学校大获成功最根本的影响因素不是营销招生,也不是教学教务,而是“三大势”
1.先发优势:早起的鸟儿有虫吃
国内知名的大型品牌机构往往成立的时间都不短,他们通过长期积累口碑,做到了如今的大规模。
2.后发优势:行业积累带来的成功
这是指校长要靠行业积累的经验,懂得行业的运营逻辑,再做自己的品牌,更容易获得成功。比如新东方、好未来等品牌都属于后发优势明显,在行业里获得了成功。
3.顺应趋势:顺势者昌
办学过程中,一定要顺势而为,强扭的瓜不甜,所以各位校长一定要做自己擅长的事。
我们接着再来看一组数据:
从这个表里,大家可以看到,2013年开始到2020年为止,人均可支配收入在不断的提高,而其中的教育娱乐文化支出也在大幅提高。不仅如此,教育支出的占比更是高出了娱乐占比,这说明全民在教育市场的消费能力是很强的。接下来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
从上图可以看到不止新东方好未来,包括元学,大教育,精锐教育,昂立教育,卓越教育在内的各大教育机构的增长速度都是很快的,新东方的增长率达到了36%,好未来更是高达64%。这些数据说明行业的未来依然是一个利好的趋势。从而我们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短期疫情影响,不会损害长期教育需求与支出水平!
从这一结论出发,我们继续思考以下三个问题:
第一问: 我所从事的科目该如何应对?
我们继续用数据来说话战疫情看趋势及未来:
在这里,我以青少儿美术培训这个细分领域作为案例,从图片中我们可以看出青少儿美术培训市场规模在700到850亿之间,而且这是可统计的,还有大量的小型机构没有被统计,我们普遍倾向于认为,真实的市场规模比这个可能还要高八成,也就是说未来几年,青少儿美术培训市场有望突破千亿市场大关。由于青少儿美术培训市场的用户基数高达2.6亿,并且参培率低、客单价也低,所以在未来发展的空间依然十分巨大,而且伴随着未来素质教育的发展,美术市场需求会越来越大。与此类似的还有舞蹈、跆拳道,音乐类,器乐类等各个方面。
接下来再看第二个细分行业,幼儿教育,早期教育。
中国幼儿园数量已经在大幅度的增加,但是从数据上能够看出来,幼儿园的投入,早期教育的投入依然严重不足,缺口巨大。
国家财政投入不足,仍然需要民间资本在学前教育领域,幼儿教育发挥作用。
再来看一个,职业教育。其实,职业教育才是中国民办教育当中最大的一块市场,一块蛋糕。
大家可以看到,图中绿色的那个板块指的是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颜色最深的接近于黑色,那个版块是专科层次在校生人数,而数据最高的那个接近于蓝绿色,指的是社会上所有参加继续教育参与的总人次。
可以发现一件事情,社会上正在接受职业教育、继续教育的总人次,远远高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人数和专科层次在校生人数。这个市场的规模非常巨大,有着公办学校满足不了的缺口,大量需求都是靠民办教育来满足。
教育市场的规模非常巨大,并且市场远远没有被满足。
接下来再看一个,2018年,中国家长给孩子报名辅导班的情况,以及2018年中国课外辅导班占课外时间的一个比例。
绿色的是家长有给孩子报名与应试无关的辅导班,而蓝色的是未报名与应试无关的辅导班,这意味着二者都是报了名的,只是没报与应试与应试无关的辅导班。
其次,大部分孩子都选取了与应试无关的辅导班。这个涵盖面就广了,基本上常见科目都涵盖在其中。课外辅导班时间的占比在50%以下的57.9%,整体来说,我们的市场前景依然是美好的。
从数据分析来看来,我们结论是:需求只是被压抑,疫情结束以后就会集中释放,只要能把目前的做好,任何科目都值得继续投入。
第二问: 疫情会影响家长给孩子报课的信心吗?
从短期说,出于安全和健康考虑,会有一部分影响,但长远大趋势不会有任何的影响,需求始终在。我们继续用数据说话。
首先,第一个数据,2018年中国家长在教育孩子时是否焦虑,以及2018年中国家长焦虑的原因,可以看到,调查显示,在高达二十万份左右的调查样本中,说不焦虑的只有30.42%,表现出焦虑的是69.6%。
焦虑存在,所以家长的需求永远存在,不会因为一次疫情就消失了。
第二个数据是2018年中国家庭教育的执行情况,大家可以看到,家长觉得自己执行得不好的是0.7%,觉得执行得很好的只有20.1%,较好的是22.62%,一般的是56.6%,所以家庭教育其实也是一个巨大的需求点。谁能帮助家长解决这些问题,谁就能抓住这个巨大的风口。
家长报名各种辅导班的意愿的数据,87.58%愿意,而12.5%说不愿意的,谁知道在真正看周围人都报班的时候,他会不会按捺得住自己的寂寞呢?家长的需求非常强烈,根本不存在信心不足的问题。
最后再来看,除了家长用钱给我们投票之外,资本的嗅觉和触觉也是非常敏感的。哪个地方有钱赚,资本就会去哪里,哪个地方的钱容易赚,资本就会去哪里。我们看一个图,2016至2019年第一季度,全球主要人工智能教育A轮及以上获投频次。
这代表了有多少机构愿意给做AI人工智能的教育机构投资。可以看到,全世界往人工智能教育投资中,75%的投资行为发生在中国。各位这还不能说明问题吗?资本有信心的市场就是我们应该去坚守的市场,我们有什么理由信心不足?
第三问: 线上、AI影响几何?
这一次疫情一定会导致更多的机构转向线上做教学。近年线上成为风口的趋势明显,具体来说,可以看以下数据:
第一组数据,国家政府从2016年开始,在政策层面对于互联网+行动,以及人工智能教育等方面的文件和政策要求。国家非常支持,所以大家未来向线上转型,或者做线上、线下的结合不可少。大家可以跟上这个风口。
当然,还有一张图,中美人工智能教育发展阶段的对比,来源于知名的调查公司。
从五十年代开始,一直预测到了2030年,将一个阶段分成了网校开始发展,在线教育蓬勃,AI教育的开始出现和大发展,以及教育全行业向智能化方向转变等等。起步较晚,但发展非常的迅猛。
那像现在这样往线上转型的情况,会不会对我们造成严重冲击,让我们线下小机构就活不下去呢?我告诉大家也大可不必担心。
为什么呢?来一起来看一看这样一份数据,教育领域各细分赛道在线化难度:
难度相对最低的少儿英语,它对技术的要求最低,需要声音实时传播,这一点现在已经实现了很多,但做线下语言培训的并没有被取代,相反,线上成了线下的一个良好的补充。往线上发展的技术要求最低,并不意味着线下模式会被取代。
学科辅导需要声音的实时传播,也需要教师端板书图像实时传播,尽管现在有很多的直播平台,但是毕竟线上教学啊,仍然不能完全立刻取代线下教学。
少儿编程的也是同样的情况。少儿编程的特殊点在于它可以通过远程教学来实现升级,但实时转播和教师板书图像时传播是它的瓶颈,更重要的是,少儿编程针对的群体,少儿群体的年龄特点和性格特点,就决定了线上没办法快速彻底取代线下。
接下来,乐器绘画在线化的难度已经提高到评级三了。除了声音实时传播,还有学生端作品图像的实时传播,这是难度比较高的。体育运动、舞蹈难度最高,因为它要求师生端肢体动作图像实时传播,这些是线上短期暂时取代不了。
总之,请大家放心,线下和线上,永远不是一对天然的矛盾体。我们可以对线上善加利用,来更好地提高线下。所以,根据数据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就是:
做线上、AI是趋势,紧跟趋势是必然,但不必妄自菲薄,线上、AI是机会,但不会取代线下机构,反而会成为大家有益的补充,帮大家解决更多的问题.
以上就是今天的所有内容。通过大量的数据分析为大家加油鼓劲,相信我们一定会赢得这场战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教育人加油,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