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如何真正上出数字化“味道”?重庆开了一场专题研讨会

  4月22日,重庆日报记者了解到,全国“AI+OMO课堂实验学校”项目学校课堂数字化研讨会在重庆两江新区行远小学校举行。来自上海、杭州、安徽、成都等地的300余名专家学者,围绕“数字化教学,面向未来的课堂应变”为主题,积极探讨数字化如何赋能教学改革、课堂如何上出数字化“味道”的新思路、新理念、新做法。

  ▲全国“AI+OMO课堂实验学校”项目学校课堂数字化研讨会在重庆两江新区行远小学校举行。

  据了解,“AI+OMO课堂实验校”项目是由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北京翼欧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共同开展的。该项目于2021年3月正式启动,目前,由全国33所实验校组成共同体,致力于人工智能赋能下的融合教育发展。两江新区行远小学是重庆唯一一所加入该项目的学校。

  本次论坛分为课例展示、专家点评、主旨演讲等环节。“智慧教育最终的目的,不是呈现技术,展现技术,而是帮助学生成长,让我们学生眼中有光,脚下有路。”市教科院副院长刘雅林看来,智慧教育可以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借助现代化的一些手段、工具,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语言精细化进行记载,帮助老师们分析找到学生的特点,从而达到因材施教的目的。第二个阶段是帮助学生提升文化的认知,“在传统课堂,学生的文化认知主要包含对知识的记忆、理解、应用三个方面。而在智慧课堂,更多的是要帮助学生提高归纳分析、总结经验、自我评价、创造的能力。”

  “在使用技术来设计教学的时候,存在更关注教师使用技术而忽略学生使用技术,更加关注技术碎片化的使用,而不是基于整体性的使用等问题。”华东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研究所副所长杨晓哲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数字化课堂存在的问题。他认为,一方面要构建数字化的环境,包括课前、课中、课后,线上线下的融合,教室空间的布局,学习管理系统,等等。另一方面,老师还要利用好数字资源,针对性地开展教学。同时还要通过课堂的数字交互,促进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

  “此外,还要重视教育数字常态化的环境。在课堂外,学生回到家里,能不能使用相关的智能终端、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展开后续的相关学习值得我们去重视。”杨晓哲说。

  “课堂包含时空、师生、资源、学情等课堂元素,在传统课堂中,有些元素已被固化,发挥的作用极为有限。”行远小学校长邹贤莲分享了该校在智慧课堂上的经验,“我们学校依托智慧教学平台,通过延展学习空间、弹性设置课堂时长、重塑师生角色、重新搭建班级规模等,最终形成单班创生课、开合班组课、室外探究课、双线双师课以及网络直播课五大课型。”

  邹贤莲解释,不同的课程会匹配不同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比如:下午的作业辅导更适合开合班组进行分层辅导;劳动课、研学课适合室外探究,等等。

  活动上,重庆两江新区行远小学校、徐州市中山外国语实验学校、舟山市南海实验学校长峙小学校区、上海戏剧学院附属浦东新世界实验小学等7所学校的教师进行了课例展示。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