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評:分數不是義務教育學生的“命根”

  教育部辦公廳日前發布關於做好2023年普通中小學招生入學工作的通知,要求義務教育嚴格落實免試入學升學規定,不得通過考試或變相考試選拔學生,不得以各類競賽、考試証書、榮譽証書、培訓証明等作為招生入學依據或參考。

  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促進公平是義務教育改革發展的主線。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發展教育,我國始終堅持義務教育由國家統一實施,持續引導規范民辦教育發展,不斷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負擔。在此過程中,義務教育嚴格落實免試入學升學規定,意義重大。

  俗話說:“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隨著“雙減”政策的持續深入開展,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大幅減輕。盡管如此,某些非學科類培訓依然炙手可熱,更有甚者,以隱形變異的方式進行地下培訓。究其原因,某些家長按捺不住“搶跑”的沖動,對各類競賽、考試証書情有獨鐘——他們一廂情願地認為,“考級”“考証”有助於在中小學入學中脫穎而出。

  對於學有余力的孩子來說,“考級”“考証”無可厚非,既可以學習技能,也可以陶冶情操。“考級”“考証”本身毫無樂趣可言。如果奔著另辟蹊徑的目的而去,會給孩子造成額外的壓力。明確不得以各類競賽、考試証書、榮譽証書、培訓証明等作為招生入學依據或參考,意味著可以減少大量功利性的課外培訓,從而還原“興趣班”應有的屬性。

  “雙減”雖然旨在減輕孩子的學習壓力,但如何減輕家長的焦慮才是關鍵。現實中,某些家長之所以熱衷幫助孩子“搶跑”,一個很重要的原因是學位資源緊缺——“僧多粥少”的現實背景中,難免會有人將焦慮情緒傳導給孩子,以爭搶的姿態參與其中。

  就此而言,教育部此次通知開出了“藥方”:學位資源短缺的地區要綜合採取有力措施,積極挖潛擴容、擴大優質學位供給,確保適齡兒童就近入學。掃除了家長的后顧之憂,有助於家長更加理性地看待孩子的興趣和興趣班,遵從教育規律和孩子自身特點,去規劃安排孩子的課外時間。隻有這樣,才能給家長減壓,給孩子減負。

  在要求各地“努力增加優質普通高中學位供給”的同時,教育部通知要求,進一步清理規范中考加分項目,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和地方實際確需保留的,要嚴格控制加分范圍和分值,並健全考生加分資格審核公示制度﹔市(地)、縣(區)教育行政部門不得擅自出台新的中考加分政策。在課堂教學中做“加法”,在校外培訓中做“減法”,如此堵疏結合,有助於“雙減”政策真正落到實處。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教育部此次通知不僅有針對“雙減”政策的剛性規定,也不乏保障特殊群體學生入學的柔性意見。保障符合條件的隨遷子女能在流入地平等接受義務教育,做好留守兒童、事實無人撫養兒童、孤兒、家庭經濟困難學生等群體入學工作,落實對烈士子女、現役軍人子女及其他各類符合政策規定的優撫對象的教育優待政策……解決公眾關注的急難愁盼教育問題,就是增強公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教育無小事,細節見真情。招生季即將到來,把惠民生的事辦實,把暖民心的事辦細,這本身就是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生動實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