毁掉无数孩子的“初二现象”,有多可怕?家长一定要重视和警惕

  有心的家长会发现,初二之前的孩子,听话又乖巧。进入了初二,原本懂事听话的孩子,忽然之间就变了一种性格;面对父母的要求,他们学会了顶嘴,甚至还会处处与家长“对着干”。

  学业对他们来说,是一个大坎。进一步可以冲向学霸,退一步可以掉成学渣。

  孩子的这些表现,被称为“初二现象”。美国的心理学家,霍林沃斯将初二学年,定义为“心理断乳期”。

  这个阶段90%的家长感到既困惑,又吃力,又狼狈,甚至闻风丧胆。

  一、什么是初二现象

  既然是“心理断乳期”,那么肯定会出现“身心剧变”的情况,尤其初二的学生最为明显。

  大概在这个时期,他们的人生观逐渐萌芽,希望用自己的方式去学习和生活;遇到父母的阻拦时,很容易从温顺小绵羊变成了暴躁小狮子,非常难管。

  他们渴望人际交往,对游戏有浓烈的好奇心,还会产生早恋的想法等;

  他们会突然间地开始厌学,甚至导致学习成绩直线下降。

  初二在整个中学阶段被称为“最危险”的阶段, 但是这个阶段的学生,也是可塑性最强的时候,

  换句话来说就是,初二的学生很容易出现这样的情况:跟着好人学好事,跟着坏人做坏事。无论老师还是家长,都不能忽略“重要他人”对初中生的影响。

  二、“初二现象”的三大问题

  1、成绩问题

  初二是学习出现分化的时期,有调查显示,初二学生在学习上最不适应的两个地方分别是: “学习内容变难”和“学习科目增多”。

  事实上,初二阶段的语文和英语一般也不会有明显的难度提升。也不是大部人认为的初二难关卡在了物理上,因为物理是从零开始学习的学科,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难。

  初二最大的问题在数学,难点集中,难度加大,需要学生有良好的抽象思维能力。初二是代数思想开始建立的初期,更是初中几何难度提升的关键节点。如果孩子初二数学学蒙了,可能到了高中都整不明白。

  初二结束的时候,会有一批孩子彻底掉队了。

  2、青春期问题导致精神需求急剧增加被忽视

  初二对孩子和家长来说,最大的困难不是学习,而是青春期。这个阶段的孩子,莫名的躁动、烦燥、多愁善感,以及那莫名其妙的自尊心,孩子自身很受罪,家长也会跟着一起受罪。

  初中孩子的情绪特点就是波动非常大。因为激素分泌,内心非常躁动。

  国外的做法是给孩子大量的体育活动,让他去释放。

  可是我们的孩子,连每天一个小时的户外运动时间都保证不了。但被压抑住的躁动一定会找个出口出来,所以初中生的情绪经常是两个极端,有时很兴奋,有时很低落抑郁。

  初中生青春期的焦点问题大概就三个:

  ⑴早恋

  某中学教育处主任介绍,早恋现象主要集中于初二年级,同学之间肆无忌惮地开玩笑,部分男女生表现过分亲密。

  ⑵上网

  初中阶段,初二学生上网最多,尤其是男生,有的几乎整天泡网吧里,也会为了上网而逃课。

  就算老师把这类孩子从网吧里揪出来惩罚他们,没过几天,他们中的大部分人就会重回网吧。

  也有孩子意识到了危害,想离开,但往往管不住自己,最终又继续泡网吧。

  对于上网这个问题,家长首先不要轻易给孩子戴帽子——我家孩子有网瘾。成瘾没那么简单的。孩子只是时间分配的问题。

  所以家长应当在跟孩子契约化:玩游戏可以,但是要在约定好的时间里。如果没做到,则要接受违约的责任。

  帮助他们重新规划自己的时间分配。

  ⑶逆反心理严重

  初二学生的另一特点是不服管教,不再虚心接受批评,开始顶撞、反驳甚至嘲笑老师和长辈。特别喜欢跟老师和家长对着干。

  其实青春期这么多问题的背后,孩子们也是非常的脆弱的,只不过没有多少人关心,他们非常渴望来自家长的细致的关怀。

  有调查显示,在调查初中生最希望和爸爸一起做哪些事时:

  选择“受委屈或挫折时给我支持”的比例最高:初一45.09%,初二46.51%,初三48.95%;

  选择“拿不定主意时帮我分析”:初一38.48%,初二41.07%,初三44.83%;

  “探讨为人处世的道理”:初一27.22%,初二32.68,初三37.86%。

  以上比例均随年级升高而逐渐增加,到初二时数据显著增加,表明初二学生对精神方面的需求凸显。

  但是可惜的是,子女的这种情感需求变化家长是没有多少认知的。有调查显示,排在初中阶段家长最关心子女的方面,前三名分别是: “日常学习”、“习惯养成”、“健康安全”,而“情绪情感”则排在倒数第二位。

  有人认为:那些青春期跟孩子“干”起来的家庭,100%是家长全责,等同于追尾。

  3、家长问题

  家长的问题有两个:

  第一、学业上的支持消失了

  孩子小的时候,家长习惯性的只教孩子知识,不教孩子学习方法和基本功。到了初二,随着孩子的知识越来越难,课程越来越多。家长想要辅导孩子已经力不从心了,但是这个时候,很多家长就停止辅导了,但是孩子的学习方法和基本功并没有抓上来。

  即只抓具体知识,不提高能力,一旦难道和数量上来了,立刻就不能应付了。

  失去了家长的辅导后,孩子也就是失去了依靠了。知识点没人教了,学习方法和基本功也没人管了。成绩一泻千里是大概率的事情。

  第二、没有处理好亲子关系中的巨大变化

  林崇德教授在《中学生心理学》中表明:四年级和初二是孩子们的思维质变期,父母如果不能发展地看待孩子,还用老方法教育,可能会有“孩子突然不听话了”的感觉。没有什么方法是永久有效的,因人而异、因事而异、因时而异。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教育科技研发中心主任张敬培说过:这种变化主要表现在:初中生与父母在一起的时间逐渐减少,对父母的情感表露及对自己私密的袒露减少,并转而与同伴亲密相处。“

  这个时候伙伴们的一句话,顶父母的十句话。所以才有了前面所说的情况:跟着好人学好事,跟着坏人做坏事。

  所以一定要注意孩子的同伴关系,它非常重要。孩子高兴不高兴是它,愿不愿意上学也是它。

  工作多年的小江,现在依然记得第一次“离家出走”时的情景。即将升入初二的暑假,因为母亲不让打游戏机,一怒之下他就出去了,两天后才回去。后来,很长一段时间,他与父母的关系都很紧张。时至今日,父母也不知道“初二现象”的存在。小江认为,如果当时家长对这方面能了解一些,可能就不会出现这些“小插曲”了。

  三、怎样帮助孩子顺利度过

  1、正确和孩子沟通

  有调查显示,在亲子沟通中,初中生选择“父母不能理解我’的比例排在前列,各年级数据相差不大,而在选择‘没有共同话题’的比例中,初二的数据最高。

  有的孩子到初二变化会很大,爱说话突然变得话少了。所以和孩子沟通,一定要讲究方法。

  第一、该闭嘴就要闭嘴。和初中生沟通,话要少一点,因为他会屏蔽你,听不进去。

  第二、会倾听和共情。孩子和你说话时,手上的工作要赶紧停下来,认真听他们说,不要打断,听完之后小结一下确认一下是不是有误解。

  跟孩子聊天,一定要表达对对方情绪的理解、共情、而不是分析对错。

  人人都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孩子只需要你跟他共情,给他力量。

  第三、询问孩子时态度要正确。不要用审问的态度问孩子,要解除孩子对你的防备,解除防备了孩子才会给你说真话。孩子跟你说假话,肯定是因为跟你说真话会倒霉,孩子又不傻。最后记住一点,不管孩子跟你说什么,你都要保密。一次没保密,基本上就失去了孩子的信任了。

  如果以上这几招都学不会,可以有一个非常简单的方法来应对,无论孩子说什么,家长只需要回答“噢,是这样啊……”“噢,是这样啊……”

  显得你这个倾听者既真诚又不会干涉他们,对他们指指点点。

  2、做好的初中生的家长

  通过大量调查,对中学生喜欢的父母类型归纳如下:

  理解尊重子女的父母:不摆家长架子父母:能保持家庭和睦的父母:赏识自己的父母:真正关心子女的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要合乎实际的父母。

  第一、尊重子女

  尊重子女体现在两个方面:正确面对孩子的考分,认可孩子努力。

  很多家长都喜欢对亲戚说:““我家孩子很聪明的,要是再努力点就好了。”不管是谁,听到这样的话心理都不舒服。表面上表扬孩子聪明,后一句就是否定。所以不要否定孩子,不要说孩子不努力。因为到最后在这种心理暗示下,他们真的会不努力的。

  每个孩子心理都很清楚考得不好的后果。这种情况下,回到家里的孩子是需要父母安慰和疗伤的,需要家长告诉他们,胜败是兵家常事,这一点小小的失败算什么,我们来找找原因看……

  父母的焦虑情绪是和孩子连在一起的,人一旦焦虑,就很难投入。

  第二、保持家庭和睦

  夫妻不和非常常见。但是有一点要非常注意,那就是妈妈对孩子影响非常巨大。

  孩子天然和妈妈的关系紧密,孩子天生就是会为了妈妈去战斗的。夫妻闹矛盾了,如果妈妈赢了,孩子什么事情都没有。

  如果妈妈没赢,还在情绪很差的情况跟孩子诉苦:要不是为了你,我早就离婚了。孩子会把妈妈不幸福的原因揽到自己头上。

  从而受到妈妈的影响整日情绪不安宁,心神不安宁的孩子,肯定无法担负起学习的重任。

  第三、赏识自己的孩子

  要跟青春期孩子相处好,就记住一句:实实在在相信他。

  不要总是挑剔女儿,对儿子不要像根藤一样缠着。不拿孩子与人比较,不能说不要他的话,这种话对孩子伤害非常巨大。

  在外人面前,一定要夸奖自己的孩子。如果一群人聊天,聊到自家孩子不好的,妈妈一定要把话题转移开,孩子不好的一点都不要讲,世界没有不透风的墙,孩子知道了会非常受伤。

  第四、鼓励孩子助人

  如果家长总跟孩子说考多少分数,要超过哪个同学,这样的做法只是培养了孩子的竞争感。

  而面对竞争,需要的是孩子的竞争力,不是竞争感。

  怎样才能培养孩子的竞争力?家长应当经常对孩子说,要帮助别人,看到别人有需要要主动去帮助。

  当孩子帮助他人的时候,他会觉得自己的能力很强。他人给孩子的反馈也是正向的,最终会形成一个良性循环,最终获得竞争力。

  如果只有竞争感,等到哪天孩子遇到了无法超过的对手,他的精神就会瓦解。

  人这一生,不犯错的时候几乎没有。初二是孩子最容易犯错惹事的时期,,这个时期如果孩子能顺利的度过去,是一件幸运的事情。如果有叛逆,家长也不必崩溃。犯错是孩子的权利,也是走向成熟的必备代价。

  希望每个父母都可以遵循孩子的成长规律,尊重孩子,理解孩子,让“跟孩子成为朋友”不是一句空话,成为受孩子欢迎的家长!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