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学费最高涨54%,释放信号明确!或进一步抑制新生人口数量

  根据多个信息源显示,国内多家高校已发布通知,称 2023年秋季新生学费将迎来不同程度的上调,截止到目前,上调幅度最高的为54%。在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将部分理科、工程和体育专业新生的学费提高54%至每学年7700元,上涨幅度为54%;将文科专业学费提高至每学年6500元,上涨幅度为30%。在吉林,相关机构也在日前发布了《关于吉林省公办普通高校本科学费结构性调整的通知》,这份通知明确指出支持大学在原来的学费基础上上调,上调幅度不超过15%。除了上海和吉林外,四川高校也提高了不同专业的学费,部分专业涨幅高达41%。

  

  有关近期大学学费即将上涨的消息,在家长群体中引发不小的反响,有不少人抱怨大学快上不起了,毕竟国内大学的学费已经非常高了。众所周知,在过去几年,国内因为扩招而新增了很多大学。这些大学的建设、组建教师队伍、引进师资资源、采购试验设备、维持正常运营等方面消耗巨大。为了保证大学能顺利运作,大学的收入来源除了需要学生学费外,对财政依赖相当严重。根据教育部公开的预算报告,教育部2023年高等教育预算支出预计1026亿元,比去年削减了3.7%,削减规模接近40亿。有不少人猜测,因为教育部预算支出的削减,才导致今年部分大学上涨学费。

  

  事实上,教育部之所以削减高等教育预算支出,释放的信号非常明确:财政收入减少了。这个信号如果在经济飞速增长时说,可能很多人都会对此嗤之以鼻,但是随着土地财政的大幅度萎缩。从楼市的长周期来看,大量的土地财政收入已是一去不复返。换句话说,在经济压力较大的形势下,削减高等教育开支也就顺理成章。我们在前面提到,大学的收入来自于财政拨付和学费,当财政拨付减少,那么学费必然会上涨,而这种经济压力自然就落到了每个家庭。也有家长担心,随着财政压力进一步加大,预算支出也会进一步削减,是不是意味着学费还将上涨,以维持大学的正常运转。

  

  我们需要意识到,因为毫无节制的扩招,再加上新生人口下滑的趋势不可遏制,教育资源的过剩已经不争的事实。教育产业化的后果就是要亲自面对市场饱和而引发的内卷,大量的高等院校、中学、小学都将伴随着新生人口数量的减少而被淘汰。学费的上涨会触发“多米诺”,使得家庭经济负担加重,最终可能会导致出生率进一步降低,对整个社会产生长期的影响。这种行为无疑于“竭泽而渔”。

  

  毫无节制的扩招,让底层的抱怨更加“刺耳”,有些农民工穷尽一生供养的大学生,进入社会后却找不到一份能够立足的体面工作。当有媒体开始报道外卖大叔带着自己的大学生儿子一起送外卖,并歌颂这种苦难的时候,我们所有人可能都会反问:上大学真的能改变命运吗?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