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数学:开启创新模式

  一直被诟病为“太简单”,长年陂高考大省嘲笑为难度过低的天津高考数学,已经连续两年因为“数学难度高”而登上热搜榜了。

  没想到,昨天刚刚考完的天津中考数学,竟也冲上了热搜榜。

  注意,话题并不是高考数学的“难度”,而是“创新”。

  这篇主要说说中考数学的“难与创新”:

  一:真“难”有利于学习更好的孩子吗?

  真正的“难”应该是所有人都觉得“不会做”。

  不有这么个梗吗:

  

  这看似笑话的一段话,说的其实一点也没错。

  很多成绩中等的孩子和家长觉得题出难了有利于比自己成绩好的同学,觉得自己会吃亏。这种想法,还真不一定对。

  真难时,对中等孩子而言其实不一定是坏事。

  其实,所有人都觉得难的难,不能算真难。

  二:创新的结果和导向:

  创新为目的,那就不一定是难,甚至可以说是不算难。

  创新的目的,就是为了鉴别出谁有“数学思维”。

  文科,只需要记住标准答案就行了,哪怕死记硬背。

  而数学基本都存在着一题多解,过程往往千变万化,但结果却会殊途同归。

  简单说来,有“不同的思考和解题方法的过程”,就叫“数学思维”。

  可遗憾的是,天津中考近年来出题模式已成定式,第几题该出什么题,考什么知识点,占几分(甚至会设计成让考生丢几分)都已是固定的模式,真伪“学霸们”只要不停的刷这种卷子的题,中考时考个115-118可以说并不意外,事实上,每年能考120满分的也是大有人在。

  最后可比拼的,就只能是“谁在文科和开卷考试”上丢分少,谁就能进更好的高中了。

  结果呢,去年京津两地顶级高中间中考分数线差距之小,已经到了一分定生死的地步了。

  很可能,考上最顶级第一名高中的孩子,和第五名高中的孩子,主要比的是谁在那两门开卷考试上谁丢的分更少。

  初中没区分出来的“数学思维”,到了高中,会差距立现。

  这也就是为什么很多中考排名很靠前的成绩,被顶级高中录取后,高考却一败涂地大幅退步的原因,不怨孩子不努力,也不一定是学校没尽责,而是中考时根本就没区分开来。

  这就需要创新了。

  所谓创新,其实就是把天津中考数学多年来

  已形成固定模式的东西全给打乱了,重新组合后,

  端上来一盘“看似全新的菜”。

  难怪孩子们都抱怨:

  “这已根本就不是我吃了三年的那盘菜!”

  以上图片来源:XHS

  对大多数考生来说,只要是没见过的,大概就会觉得难。

  三:“创新”有利于谁?

  很多人可会觉得,创新更有利于外地转学生源,尤其会让那些靠刷题取得好成绩的更得利,这个观点很普遍,但不一定是对的。

  不妨想想,这届中考命题为什么要在数学上创新?

  为不同等级的高中挑出真正适合的好苗子。

  为不适合上高中的孩子找到更适合的出路。

  很明显,中考创新是与近两年高考一脉相承的:

  只在高考突然加创新度,中考不创新,就会让教学导向无所适从。

  而中考同步“创新”,才有可能从初中教学开始,实现数学思维的培养。

  很显然,这届中考分数的含金量会超过上届,

  重点高中之间的录取分数线分差,也会拉大,

  而能上高中的分数线,也应该会明显的高于去年。

  也就是说,从今年的分数线来看:

  上顶级高中和上高中,都会变得比去年更难!

  四:创新是个大趋势。

  说实话,今年这种“出题端根本性的创新”,

  对筛选真正有“数学思维”的孩子是有作用的,

  对数学成绩中等偏上,中规中矩的孩子是会吃点亏的,

  对成绩一般的,甚至中等偏下的孩子其实是占便宜的,

  而对靠“刷题”起家的“专职做题家”其实并不是个好消息。

  对那些把天津试卷视为手拿把攥的儿戏,以为单靠参加一些所谓的中考强化班,刷刷固定模式的试卷就能拿到超高分,进而占据顶级高中好位置的空降兵而言,创新也许正是一块试金石,甚至也可以说,这种“完全打乱顺序”的创新,也许有部分原因正式是为了“他们”而设。

  当然,随着天津中考人数的增加,以及高考录取总人数的相对固定,通过增加中考难度和创新模式来做提前筛选,应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间的总趋势。#天津中考#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