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下期末专项复习之诗歌鉴赏

  (一)(2022春·河南开封·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跟王维的《竹里馆》和杜牧的《泊秦淮》一样,都属于绝句。

  B.这首诗深受建安风骨影响,刚劲质朴,意境宏阔,充溢着慷慨悲壮之气。

  C.后两句中的“之”和“而”能延长停顿、舒缓语气,有助于抒发作者的感慨。

  D.这是一首怀古诗,诗人登高远眺,思接千载,不禁涌起怀古伤今之情。

  2.诗人为何“独怆然而涕下”?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二)(2022春·福建福州·七年级校联考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一二句写泰山绵延辽阔,以问答形式表现出惊叹仰慕之情。

  B.诗歌三四句写泰山的近景,“割”字突出泰山神奇秀丽的形象。

  C.诗歌五六句写远望所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鸟儿正返回巢中。

  D.诗歌以“望”字统摄全篇,通篇却无一个“望”字,构思精巧。

  4.诗歌结尾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

  (三)(2022春·河北保定·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5.诗句“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渲染出一种怎样的气象?

  6.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景中蕴含着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请问你在哪种情境下可能会想到这一佳句?为什么?

  (四)(2022春·湖南永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古代诗歌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7.对这首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选自《清苑斋集》,赵师秀号灵秀、天乐,永嘉人,北宋诗人。

  B.这首诗从季节和天气写起,写出了天气特征和江南雨季的特别景致。

  C.这是一首送别诗,绵绵不绝的雨,让友人的出行非常困难,写出了作者对友人的担忧。

  D.尾联诗人用环境描写来表现出他内心的感受。

  8.诗句“闲敲棋子落灯花”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赏析这句诗。

  (五)(2022春·陕西渭南·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9.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宣室求贤访逐臣”中的“求”和“访”二字,用词精当,层层递进,意蕴丰富。

  B.“可怜夜半虚前席”中的“虚”字只是轻轻一点,却使人们对文帝的重贤姿态即刻产生了怀疑。

  C.“不问苍生问鬼神”一句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点破主旨,直抒胸臆,怒斥文帝。

  D.这首诗歌看似是讽刺汉文帝,实则讽刺的是唐朝皇帝,是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10.请简要赏析“可怜夜半虚前席”中“可怜”二字的表达效果。

  (六)(2022春·湖南永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乙】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1.下面对这两首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新年都未有芳华”的意思是新年都没有芬芳的鲜花,句中的“都”写出了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的心情。

  B.《春雪》中“作飞花”三字,翻动态为静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喧闹,一翻再翻,令读者目不暇接。

  C.《晚春》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D.我们可以透过《晚春》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树”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自己对美好青春的珍惜之情。

  12.请简要赏析“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这两句的表达效果。

  (七)(2022春·四川自贡·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3.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句,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古代八尺为一寻,“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

  B.第二句诗借神话传说侧面烘托出飞来峰的高大,为下文的议论做铺垫,使议论自然。

  C.诗中“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D.本诗借景说理,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心理。

  14.请解释后两句诗在原作中的意思,以及后来衍生的意义。

  (八)(2022春·湖南永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乙】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5.下列对【甲】【乙】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悠悠”形容时间久远、空间寥廓,衬托个人的渺小,营造出苍茫孤独的氛围。

  B.乙诗“浮云”一语双关,既是实写,又比喻守旧势力,也比喻困难、挫折、障碍等。

  C.甲诗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具有韵律美,语言苍劲奔放,感染力强。

  D.乙这首七言律诗,通过虚写登高看到的辉煌景象,揭示了“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

  16.同是登高,这两首诗的情感一悲凉一雄壮,请结合两诗结尾两句具体分析。

  (九)(2022春·福建三明·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乙】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7.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中“悠悠”一词,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B.乙诗首句写出了峰和塔的高度,“千寻”极言塔之高。

  C.“古人”喻指礼贤下士的圣君,“浮云”暗指奸佞小人。

  D.两诗均以写景来揭示人生哲理,充满理趣富有感染力。

  18.人生境遇不同,登临感想也不一样。两诗作者各自抒发了怎样的感想?请简答。

  (十)(2022春·甘肃酒泉·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后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村行①

  王禹偁(chēng)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馀忽惆怅? 村桥原树②似吾乡。

  【注释】①这首诗是王禹偁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写。②原树:原野上的树。

  19.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游山西村》首联写农家朋友的好客习俗,“莫笑”一句展现农家的厚道,“足”字表达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B.《村行》颔联描写初春傍晚山中静穆的景象,“有声”暗写山泉淙淙,“立斜阳”可见晚山可爱,无限好景。

  C.《游山西村》表达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村行》则蕴含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自己不得志的惆怅之情。

  D.《游山西村》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村行》风格飘逸,情景交融,淡中有味,明白自然。

  20.《游山西村》一诗中颔联流传甚广,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请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

  (十一)(2022春·河南郑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下面小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1.下面对两首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已亥杂诗》前两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同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B.《已亥杂诗》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折,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

  C.《泊秦淮》首句中两个“笼”字连用,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

  D.《泊秦淮》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感时伤世之感慨。

  22.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请分析两首诗表达爱国之情的方式有何不同?

  (十二)(2022春·四川乐山·七年级统考期末)古代诗歌鉴赏,完成下面小题

  如梦令

  李梦阳

  不信园林春早,一夜遍生芳草。说与小童知:“池上落红休扫。”休扫,休扫,花外斜阳更好。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3.结合加点字词赏析“一夜遍生芳草”。

  24.《如梦令》和《己亥杂诗》都写到了“落红”,表达作用有什么不同?

  答案与解析

  (一)(2022春·河南开封·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1.下列关于诗歌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跟王维的《竹里馆》和杜牧的《泊秦淮》一样,都属于绝句。

  B.这首诗深受建安风骨影响,刚劲质朴,意境宏阔,充溢着慷慨悲壮之气。

  C.后两句中的“之”和“而”能延长停顿、舒缓语气,有助于抒发作者的感慨。

  D.这是一首怀古诗,诗人登高远眺,思接千载,不禁涌起怀古伤今之情。

  2.诗人为何“独怆然而涕下”?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A 2.①诗人遥想燕昭王筑幽州台招贤纳士,深感自己生不逢时,怀才不遇(报国无门、壮志难酬)。②诗人置身苍茫宇宙之间,感觉到个人的渺小、生命的短暂与孤独。

  【解析】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A.《登幽州台歌》是唐代诗人陈子昂在初唐时期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并非“绝句”。

  故选A。

  2.本题考查对诗句的理解。

  陈子昂直言敢谏,对武后朝的不少弊政,常常提出批评意见,在随军征讨以及之后的为官生涯中都多次向上进言,都不为武则天采纳,并曾一度因“逆党”株连而下狱。他的政治抱负不能实现,反而受到打击,这使他心情非常苦闷。联系“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诗人往前不见古代礼贤下士的圣君,向后不见后世求才的明君。生不逢时,满腹才华难以展现,表现了诗人失意的境遇和寂寞苦闷的情怀,因此诗人“独怆然而涕下”,倍感凄凉的独自落泪。同时,联系“念天地之悠悠”可知,当登台远眺时,只见茫茫宇宙,天长地久,作者把个人置放到广漠无边的宇宙背景中,使个人显得渺小孤寂,不禁感到孤单寂寞,悲从中来,怆然流泪了。

  (二)(2022春·福建福州·七年级校联考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歌一二句写泰山绵延辽阔,以问答形式表现出惊叹仰慕之情。

  B.诗歌三四句写泰山的近景,“割”字突出泰山神奇秀丽的形象。

  C.诗歌五六句写远望所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鸟儿正返回巢中。

  D.诗歌以“望”字统摄全篇,通篇却无一个“望”字,构思精巧。

  4.诗歌结尾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有什么含义?请简要分析。

  【答案】3.B 4.写诗人决心有朝一日终要登上泰山绝顶,俯视群山而小天下。(“会当”,终当,终要,表现出登临泰山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表现出青年诗人远大的志向(广阔的胸怀),体现了诗人乐观自信(不畏艰险、勇于攀登、积极进取)的精神。

  【解析】3.本题考查诗文理解和分析。

  B.“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钟”字突出泰山神奇秀丽的形象;“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它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故选B。

  4.本题考查诗句含义。

  “会当凌绝顶”:“会当”意思是“终当,终要”;“凌”意思是“登上”;“绝顶”即最高的山峰。句意是:定要登上那最高峰。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的雄心和气概。

  “一览众山小”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小”形容词的意动用法,意思为“以……为小,认为……小”。句意是:俯瞰在泰山面前显得渺小的群山。它不止是诗人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诗人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表现了诗人乐观自信,俯视一切困难的雄心和气概。

  (三)(2022春·河北保定·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回答问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5.诗句“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渲染出一种怎样的气象?

  6.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写景中蕴含着哲理,千百年来被人们广泛引用。请问你在哪种情境下可能会想到这一佳句?为什么?

  【答案】5.这一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6.在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我会想到这一佳句。因为在困境中坚持下去,也许会出现豁然开朗的转变,世间事物是消长变化的。

  【解析】5.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的意思是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菜肴非常丰盛。“莫笑”的意思是不要笑,道出了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足”是足够,丰盛的意思。“足鸡豚”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一“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因此,此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

  6.本题考查拓展延伸和运用诗句的能力。

  颔联“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的意思是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此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这句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读过此联后,人们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学习或生活中遇到困难或挫折时,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

  (四)(2022春·湖南永州·七年级统考期末)古代诗歌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约客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7.对这首诗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本诗选自《清苑斋集》,赵师秀号灵秀、天乐,永嘉人,北宋诗人。

  B.这首诗从季节和天气写起,写出了天气特征和江南雨季的特别景致。

  C.这是一首送别诗,绵绵不绝的雨,让友人的出行非常困难,写出了作者对友人的担忧。

  D.尾联诗人用环境描写来表现出他内心的感受。

  8.诗句“闲敲棋子落灯花”运用了什么描写方法?请赏析这句诗。

  【答案】7.B 8.本句诗采用了动作描写的表达方式。通过写一个小小的动作,生动而又含蓄地表现出诗人的情态,怅惘、无奈之情都融入在这一动作中,细致入微地烘托出人物的心理活动。

  【解析】7.考查诗歌理解。

  A.“北宋诗人”有误,应为:南宋诗人;

  C.本诗不是送别诗。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一个风雨交加的夏夜独自期客的情景。诗歌采用写景寄情的写法,表达了诗人内心含而不露的寂寞之情;

  D.根据“闲敲”可知,尾联运用了动作描写来表现内心感受;

  故选B。

  8.考查诗句赏析。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意思是:已经过了午夜约好的客人还没有来,我无聊地轻轻敲着棋子,看着灯花一朵一朵落下。

  用“有约”点出了诗人曾“约客”来访,“过夜半”说明了等待时间之久,主人耐心地而又有几分焦急地等着。全诗通过对撩人思绪的环境及“闲敲棋子”这一细节动作的渲染,既写了诗人雨夜候客来访的情景,也写出约客未至的一种怅惘的心情。

  (五)(2022春·陕西渭南·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贾生

  李商隐

  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

  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9.下列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宣室求贤访逐臣”中的“求”和“访”二字,用词精当,层层递进,意蕴丰富。

  B.“可怜夜半虚前席”中的“虚”字只是轻轻一点,却使人们对文帝的重贤姿态即刻产生了怀疑。

  C.“不问苍生问鬼神”一句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点破主旨,直抒胸臆,怒斥文帝。

  D.这首诗歌看似是讽刺汉文帝,实则讽刺的是唐朝皇帝,是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10.请简要赏析“可怜夜半虚前席”中“可怜”二字的表达效果。

  【答案】9.C 10.“可怜”即可惜,用在这里看似轻描淡写,实则含义深刻,比“可叹”“可悲”等词语更耐人寻味,既写出了诗人对汉文帝的“求贤”“重贤”行为的讽刺,也表达了对贾谊的怀才不遇的惋惜感慨之情。

  【解析】9.本题考查理解辨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C.“怒斥文帝”表述有误。本句是借古讽今,借怒斥汉文帝的昏聩,揭露和批判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国计民生的社会现实。所以,怒斥的是当朝统治阶级。

  故选C。

  10.本题考查赏析词语的能力。

  “可怜夜半虚前席”意为:可惜文帝半夜移膝靠近贾谊听讲。首先理解“可怜”是“可惜、可悲”的意思。诗人用“可怜”表现作者对汉文帝“夜半”“虚前席”这一行为的态度。依据“不问苍生问鬼神”可知,这里的“可怜”隐含嘲讽,委婉表达了作者对汉文帝“夜半”“前席”的“重贤”行为的怀疑和否定,对汉文帝不顾百姓苍生疾苦的批评之意,实则是借古讽今,讽刺和批判当今封建统治者的虚伪,也寄寓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无奈与感慨。

  (六)(2022春·湖南永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晚春

  韩愈

  草树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

  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乙】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1.下面对这两首诗分析不正确的是( )

  A.“新年都未有芳华”的意思是新年都没有芬芳的鲜花,句中的“都”写出了久盼春色的人们分外焦急的心情。

  B.《春雪》中“作飞花”三字,翻动态为静态,把初春的冷落翻成仲春的喧闹,一翻再翻,令读者目不暇接。

  C.《晚春》不写百花稀落、暮春凋零,却写草木留春而呈万紫千红的动人情景,寥寥几笔,便给人以满眼风光,耳目一新的印象。

  D.我们可以透过《晚春》景物描写领悟出其中的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草树”有“知”、惜春争艳的场景描写,反映自己对美好青春的珍惜之情。

  12.请简要赏析“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这两句的表达效果。

  【答案】11.B 12.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表达了对春雪的欣喜之情。

  【解析】11.考查诗歌赏析。

  B.“翻动态为静态”有误,雪本是静景,但此句别出新意,说白雪却等不住了,竟然纷纷扬扬,穿树飞花,自己装点出了一派春色。这是翻静态为动态。故选B。

  12.考查诗句赏析。这两句诗的意思是意思是白雪也嫌春色来得太晚了,所以有意化作花儿在庭院树间穿飞。白雪本是无情之物,但这里却赋予了它人的情感,这是拟人的修辞方法,把春雪刻画得美好而有灵性。把“白雪”比作飞花,雪如花美丽,灵动又有情趣,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这两句运用拟人和比喻的修辞,表达了对春雪的欣喜之情。

  (七)(2022春·四川自贡·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3.下面对这首诗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的第一句,概括了峰和塔的高度。古代八尺为一寻,“千寻塔”,极言塔的高峻。

  B.第二句诗借神话传说侧面烘托出飞来峰的高大,为下文的议论做铺垫,使议论自然。

  C.诗中“浮云”指眼前的困难、障碍,比喻阻挠变法的小人或一切阻碍历史前进的势力。

  D.本诗借景说理,既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雄心壮志,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心理。

  14.请解释后两句诗在原作中的意思,以及后来衍生的意义。

  【答案】13.D 14.诗句原意: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是因为我站得最高。衍生意义: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解析】13.此题考查诗歌分析和鉴赏。

  D有误,此诗是王安石初涉宦海之作,当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抱负不凡,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反映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此项中“又表现出作者归隐山野的心理”有误。

  故选D。

  14.此题考查诗句意思及意义。

  诗的后两句“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意思是: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是因为我站得最高。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从而衍生出意义:掌握了正确的观点和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

  (八)(2022春·湖南永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甲】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乙】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峰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5.下列对【甲】【乙】两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悠悠”形容时间久远、空间寥廓,衬托个人的渺小,营造出苍茫孤独的氛围。

  B.乙诗“浮云”一语双关,既是实写,又比喻守旧势力,也比喻困难、挫折、障碍等。

  C.甲诗句式长短不齐,音节抑扬变化,具有韵律美,语言苍劲奔放,感染力强。

  D.乙这首七言律诗,通过虚写登高看到的辉煌景象,揭示了“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

  16.同是登高,这两首诗的情感一悲凉一雄壮,请结合两诗结尾两句具体分析。

  【答案】15.D 16.《登幽州台歌》的后两句纵观古今,寻遍天地,报国无门,怀才不遇,体现了诗人理想破灭的孤寂郁闷的心情;《登飞来峰》的后两句把抽象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中,抒发了诗人高瞻远瞩、不畏艰难险阻、勇往直前、一展抱负的豪情壮志。

  【解析】15.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

  D.“乙这首七言律诗,通过虚写登高看到的辉煌景象”理解不正确。乙诗是一首七言绝句,通过实写登高看到的辉煌景象,揭示了“站得高,看得远”的哲理。

  故选D。

  16.本题考查理解诗歌思想感情。理解其情感要结合时代背景创作背景分析。

  陈子昂是一个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的文人。诗人接连受到挫折,眼看报国宏愿成为泡影,因此登上蓟北楼,慷慨悲吟,写下了《登幽州台歌》。诗人具有政治见识和政治才能,他言敢谏,但没有被武则天采纳,屡受击,心情郁郁悲愤。因此诗人登高俯仰古今,“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诗人登楼眺望,空间辽阔,在广阔无垠的时空背景中,描绘了诗人孤独寂寞苦闷的情绪,表达了诗人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苦闷的悲愤之情;

  《登飞来峰》,诗人在浙江鄞县知县任满回江西临川故里,途经杭州时,写下此诗。此时诗人只有三十岁,正值壮年,心怀壮志,正好借登飞来峰一抒胸臆,表达宽阔情怀。“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表达了诗人积极进取、昂扬向上、勇于攀登的乐观精神,对前途充满信心的豪情和不畏艰难、立志革新的政治抱负。

  (九)(2022春·福建三明·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两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甲】

  登幽州台歌 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乙】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

  17.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诗中“悠悠”一词,形容时间的久远和空间的广大。

  B.乙诗首句写出了峰和塔的高度,“千寻”极言塔之高。

  C.“古人”喻指礼贤下士的圣君,“浮云”暗指奸佞小人。

  D.两诗均以写景来揭示人生哲理,充满理趣富有感染力。

  18.人生境遇不同,登临感想也不一样。两诗作者各自抒发了怎样的感想?请简答。

  【答案】17.D 18.甲诗抒发壮志难酬(生不逢时、怀才不遇)的惆怅和孤寂之感/感慨生命渺小和短暂。乙诗抒发锐意进取的豪迈之情(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大无畏精神)以及矢志不移的远大抱负与政治理想。

  【解析】17.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辨析。

  D.“两诗均以写景来揭示人生哲理”表述错误,甲诗没有揭示人生哲理。结合“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的意思“想到只有那苍茫天地悠悠无限,自己止不住满怀悲伤热泪纷纷”可知,这首诗传达了诗人生不逢时、抑郁不平之气,抒发了诗人抑郁已久的悲愤之情;

  故选D。

  18.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诗人情感的把握。

  《登幽州台歌》中的“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可知,诗人纵观古往今来,放眼于历史的长河,以辽阔无限的空间为衬托,抒写了诗人生不逢时、孤单悲苦的心绪,深刻地揭示了封建社会中那些怀才不遇的知识分子遭受压抑的境遇,表达了他们在理想破灭时孤寂郁闷的心情;

  《登飞来峰》中“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意思是:我不怕浮云遮住我远望的视线,那就是因为我站得最高。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突出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膽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十)(2022春·甘肃酒泉·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古诗,回答后面小题

  游山西村

  陆游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村行①

  王禹偁(chēng)

  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万壑有声含晚籁,数峰无语立斜阳。

  棠梨叶落胭脂色,荞麦花开白雪香。

  何事吟馀忽惆怅? 村桥原树②似吾乡。

  【注释】①这首诗是王禹偁于宋太宗淳化二年(991)被贬为商州团练副使时所写。②原树:原野上的树。

  19.对两首诗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A.《游山西村》首联写农家朋友的好客习俗,“莫笑”一句展现农家的厚道,“足”字表达农家待客尽其所有的盛情。

  B.《村行》颔联描写初春傍晚山中静穆的景象,“有声”暗写山泉淙淙,“立斜阳”可见晚山可爱,无限好景。

  C.《游山西村》表达诗人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和向往,《村行》则蕴含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以及自己不得志的惆怅之情。

  D.《游山西村》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村行》风格飘逸,情景交融,淡中有味,明白自然。

  20.《游山西村》一诗中颔联流传甚广,你是怎样理解这两句诗的?请结合自己的体会谈一谈。

  【答案】19.B 20.这两句描写诗人置身于山环水绕的路上,信步而行,道路难辨,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现实生活中常用来比喻在困境中出现希望或转机,也道出了世间万物消长变化的哲理。(结合自身体会略)

  【解析】19.本题考查内容理解。

  B.由“菊初黄”可知,这首诗描写的诗秋天的景色。颔联描写初秋傍晚山中静穆的景象,不是“初春”。

  故选B。

  20.本题考查对重要诗句的赏析。

  《游山西村》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诗人描述了山水萦绕的迷路感觉与移步换形又见新景象的喜悦之情,人们可以从中领悟到蕴含的生活哲理:在逆境中往往蕴涵着无限的希望。

  体会示例:许多人在生活中一旦遇到困难和打击就会心灰意冷,乃至绝望,有的甚至走向绝路。这句话告诉我们,只要坚持下去,美好的生活就会在你的努力下出现,正所谓失望过后就是希望,失败是成功之母。不要轻言放弃,坚持下去,就能到达成功的彼岸。

  (十一)(2022春·河南郑州·七年级统考期末)阅读下面两首诗,回答下面小题。

  己亥杂诗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泊秦淮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21.下面对两首诗的赏析错误的一项是( )

  A.《已亥杂诗》前两句真实地反映了诗人当日复杂的心境;离别的愁绪和同归的喜悦相互交织。

  B.《已亥杂诗》用冷色调的“白日斜”烘托离愁,用“落红”一句作为情感的转折,使整首诗从离愁中解脱出来。

  C.《泊秦淮》首句中两个“笼”字连用,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清的景象。

  D.《泊秦淮》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诗人既批判了她的幼稚无知,又抒发了自己感时伤世之感慨。

  22.两首诗都表达了对国家前途命运的忧虑,请分析两首诗表达爱国之情的方式有何不同?

  【答案】21.D 22.《己亥杂诗》用比喻,以“落红”自比,借花喻人,表达作者虽辞官还乡,但仍然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

  《泊秦淮》用典故,借助陈朝灭国的历史教训来隐喻唐朝统治者听“亡国之音”,醉生梦死的现状,担心历史又将重蹈覆辙的隐忧和感慨。

  【解析】21.本题考查对诗歌内容的理解与赏析。

  D.有误。商女热衷歌唱《玉树后庭花》靡靡之音,从字面上看似乎是批评歌女,而实际上是诗人有感于晚唐国事衰微、世风颓靡的现状,批评那些沉溺于歌舞升平而“不知”国之将亡的统治者;

  故选D。

  22.本题考查诗歌的表现手法。

  根据《己亥杂诗》中的“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可知,这两句话用了比喻的修辞。落红,本指脱离花枝的花,但是,并不是没有感情的东西,即使化做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不为独香,而为护花。以“落红”自比,借花喻人,表现诗人虽然脱离官场,依然关心着国家的命运,不忘报国之志,以此来表达他至死仍牵挂国家的一腔热情。

  根据《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可知,三、四句感怀,由“近酒家”引出商女之歌,酒家多有歌妓,自然洒脱;由歌曲之靡靡,牵出“不知亡国恨”,抨击豪绅权贵沉溺于声色,含蓄深沉;由“亡国恨”推出“后庭花”的曲调,借陈后主之死,鞭笞权贵的荒淫,深刻犀利。这首诗用典故,借助陈朝灭国的历史教训来隐喻唐朝统治者听“亡国之音”,醉生梦死的现状,担心历史又将重蹈覆辙的隐忧和感慨。

  #期末复习#

  (十二)(2022春·四川乐山·七年级统考期末)古代诗歌鉴赏,完成下面小题

  如梦令

  李梦阳

  不信园林春早,一夜遍生芳草。说与小童知:“池上落红休扫。”休扫,休扫,花外斜阳更好。

  己亥杂诗(其五)

  龚自珍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3.结合加点字词赏析“一夜遍生芳草”。

  24.《如梦令》和《己亥杂诗》都写到了“落红”,表达作用有什么不同?

  【答案】23.“一夜”表明时间之短;“遍”表明春来之速、范围之广,表达了春天突然到来的惊喜之情。 24.《如梦令》中写落红,意在描绘生趣盎然的花外斜阳美景,富有生活情趣,表达对生活的热爱。《己亥杂诗》中写落红护花,暗指自己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的前途和命运,“落红”是崇高献身精神的象征。

  【解析】23.本题考查对诗歌关键句的赏析。“一夜遍生芳草”意思是:一夜之间庭院里到处长出了小草。“一夜”表明时间短,草长的快。“遍”表明春草到处都是、范围之广。表现诗人对春天悄然到来的欣喜和喜悦之情。

  24.本题考查对比赏析。

  根据“‘池上落红休扫。’休扫,休扫,花外斜阳更好”可知,词人吩咐小童,却不是让打扫落花,恰恰相反,而是叮咛“池上落红休扫”,不同其它文人见落花伤情,反倒是有雅兴赏花;写落红,意在描绘生趣盎然的花外斜阳美景,由此可见词人对春天的喜爱和对落花的珍爱;“花外斜阳更好”一句,词人认为花丛掩映中的夕阳更加迷人美丽,由此可见词人寄情山水的闲适安逸情怀。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意思是:从枝头上掉下来的落花不是无情之物,即使化作春泥,也甘愿培育美丽的春花成长。运用比喻修辞,把自己比成落红。落红即使凋零飘落,仍然回归土地,化为养料,滋润新生命的成长。移情于物(间接抒情、借物抒怀)的手法,借落花翻出新意。在诗人看来,落花作为个体,它的生命是终止了,但一当它化作春泥,就能保护、滋养土新的花技。它的生命就在下一代群体身上得以延续,体现出真正的生命价值。诗人通过对落花的赞美,抒发了自己虽辞官但门会关心国家的会运,从而形象贴切地展示了作者为国效力的献身(爱国)精神。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