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逼对手出局,这是一道选择题:马斯克为什么选择Model Y降价

  全文3000字,阅读需2分钟

  靴子落地

  这三天,几个靴子落了地。

  6月20日消息,福特汽车最终做出决定:支持特斯拉充电标准,继通用汽车之后,加入北美充电标准的特斯拉阵营。

  至此,北美电动车三大出货巨头全部站队特斯拉标准,这三家出货量占到美国市场的70%多。看来,三家是打算联手了。

  特斯拉充电已经占到全美的六成,另外四成是美国政府推行的公共标准阵营,目前没有汽车产业巨头明确支持。

  这个迹象很明显了:特斯拉拿下全国标准。

  外界预计到2025年,特斯拉充电技术标准将实际统一北美市场。消息发出当日,特斯拉市值飙升440亿美元(相当于3160亿人民币,汇率7.18)。

  6月21日,特斯拉市值却又蒸发了475亿美元(3410.5亿人民币)。因为有分析师认为,特斯拉的车价有可能进一步下调。

  OK,这是一道选择题——怎么降价呢?降哪个车型?

  我们来考察一下集体的智商和马斯克个人的智商,到底谁高?

  6月22日,上海车市传出消息:特斯拉Model Y可能率先降价,上海市场降价2万多近3万的样子。

  这个策略超乎想象。

  我们此前预估过,上海特斯拉工厂产能爬坡到175万辆一年,应该是Model 3先降价,价格接近20万人民币,挤压中低端市场。

  为什么会先选Model Y呢?

  

  定价策略-计划、计谋篇

  战略管理大师、加拿大管理学家、经理人学派的代表人物明茨伯格(Mintzberg) 提出的“战略5P”理论。

  包括五方面的内容,即作为计划(Plan)的战略、作为计谋(Ploy)的战略、作为模式(Pattern)的战略、作为定位(Position)的战略,和作为观念(Perspective)的战略。

  作为计划,战略解决的是,领导者如何为组织确立方向,并将其置于预先确定的行动计划上;

  作为计谋,则是战胜对手的一种特定策略;

  作为模式,指的是一种基于一系列行为的方式,即长期行动上的一致性,而不管这种行动是否有预期;

  作为定位,意为创造一个能够获取“经济利润” 的环境,并设法加以维持;

  作为观念,体现了组织中人们对客观世界固有的认识方式,通过组织成员的意图与行动得以共享,并将注意力放到集体的反馈与行动上。

  干货来了,大家思路跟上。

  我们用“5P”来预测马斯克的意图:

  作为计划,2023年下半年是电动车血腥屠戮的时间段。计划举起屠刀的正是市场领头羊,特斯拉。

  按《权力的游戏》剧情桥段,相当于血腥无比的“血色婚礼”那段,很多角色领了便当。

  日常储备金额在百亿人民币以下的玩家,会被清洗出局。

  除此以外,月销售额过5000台,也是道生死线。只有越过这道线,整车厂才能得到供应链的全力支持。整车制造看似风光,其实玩得是供应链的整合。

  没有销量做基础,整车厂说话腰板不硬,整合效果有限,也就没什么竞争力。

  目前“蔚小理”中的理想、蔚来都在整合线以上,蔚来越过生死线是因为ET5T新车型上市,获得了认可。小鹏汽车则在生死线以下。

  作为计谋,特斯拉凭借过硬的实力和马斯克本人的品牌号召力(所以敢取消公关部),当然是以阳谋的降价策略,以长产业链打短产业链,挤压和战胜对手。

  特斯拉正面的对手都是互联网基因强大,善于模仿和抄袭,主动公关和管理市场口碑,多年资本补贴玩法出身,纯互联网的打法无法迅速取得效果。

  拉长产业链,通过多个产业链来补自己,挤压对手空间。

  特斯拉这套打法还是对路的。

  北美市场消息,Model Y通过州补贴,还在提价,还涨了240美元。

  马斯克在北美的玩法是:

  电力业务打成一个包,“全家桶”,有电动车、Solarcity家庭储能设备,金融产品统一交给Sunlight Finance来做。

  因为是统一借贷购买的,每月按期还贷,所以用户对打包在内的电动车价格也不太敏感。老美一般都脑筋比较死。

  美国地区市场,毛利做厚,变相补贴到中国的价格战。

  

  定价-模式、定位、观念篇

  作为模式,降价打击将成为特斯拉今后熟练使用、且反复使用的策略。

  去年全球电动车销售,Model Y是销冠车型。全球销量高达74.75万辆,销量比2021年猛增91%。其中 44%的销量来自于中国市场,美国和加拿大市场则占34%。

  第二名还是特斯拉,Model 3全球销量48.20万辆,其中28%来自中国市场,这款车型销量出现小幅下滑(微跌3%),原因或许是受到自家Model Y的影响。

  一般意义上,作为中端品牌的Model Y似乎不应该降,但它的降价其实比Model 3更有冲击力,对竞争者杀伤力更大。

  特斯拉占据优势,宁可求稳,以同等级“中马”对应对手的中马战略。

  作为观念,特斯拉能够立起一个Flag:再加一点钱,Model 3换Model Y。等于是防守自己的基本盘。

  国内车市,今年年初,Model Y已有过一轮幅度不小的降价。

  Model Y后驱版直降2.9万,从28.89万降至25.99万;长续航版降价4.8万,从35.79万降至30.99万;高性能版降价3.8万,从39.79万降至35.99万。

  如果这次传闻属实,后驱版首先再降近3万,来到23万-24万这个区间,其实和Model 3 2022年后驱版23.19万的报价已经相差不大。

  其实用自家中端品牌降价,应战中国对手的中端降价产品,如理想月销过2万台的L7,蔚来的ET5T,特斯拉也是经过一番考虑的。

  最近一轮降价,这些国产车型性价比陡升。这些厂商都是求生存,不得不拿出压箱底的来搏命了。这样的价格战情景下,再让低端的Model 3承压,就有点勉强了。

  Model Y主动应战,更适应市场。何况,马斯克本来就是主张打价格战的人——特斯拉的口号“制造人人都买得起的电动车”。

  这个定价策略效果类似于,多加500-800元,苹果14升级到苹果14 Pro。相信多数人会做出肯定的选择——6斤螃蟹都买了,谁还在乎二两醋。

  

  特斯拉攻击谁

  这个问题很典型,也很有戾气。

  这个时候有戾气也是正常的——利益太大了,每个经营主体心里都很扭曲。

  你看李想,本来挺阳光的一个人,眼看企业月流水过百亿了,说话硬气到不太正常,又是看不上友商那些“三瓜两枣”,又是要超过BBA的总和。

  当现实与愿望差别太大,特别是因为实践过程中遇到战略困境,人就难免焦虑。

  太过焦虑就可能会以大话、狠话来掩饰。

  久而久之,极有可能变得歇斯底里。

  中国创业者看不起的德系车,如宝马iX3(4114辆)、i3(3458辆),都挤入30万以上电动车型的前三甲。

  传统车商已经醒过来了。“新势力会的,我们三年学会;我们会的,新势力一百年也学不会。”这是他们的狠话。

  德国制造业

  

  不过,淘汰赛也确实该开始了。

  本月,中国已经超过了日本,成为全球电动车出口的最大国家。

  电动车在国内已经补贴了2年,车型上百款,销售车辆800万部,市场渗透率已经超过20%,预计2年内将达到70%。

  而2023年是最激进的一年,市场渗透将跃升到50%以上。

  按照传统车市“金九银十”的规律,车市杀人将会发生在下半年。而商务部启动了百城电动车促销行为,使得传统规律失效。下半年加速出空购买红利。

  拼经济是今年的关键词,那“拼经济”究竟有哪些行之有效的方法呢。

  商务部最新发布了《关于组织开展汽车促销费活动》的通知。这个通知提出,从本月起至今年年底会组织举办汽车促销费的活动。

  两大活动,一个叫“百城联动汽车节”,另外一个叫“牵线万城新能源汽车消费”。

  会挑选大约100个城市来形成重点的活动清单,聚焦一条龙式的电动汽车消费。涉及车辆销售、二手车交易、报废更新、以旧换新等。

  在购车优惠政策方面,会从地方和企业的角度来出台一些支持汽车消费的政策。同时鼓励金融机构出台支持汽车信贷金融的一些措施。还要完善农村的充电基础设施,合理地推进农村集中式公共充电桩场站的建设。

  今年大部分时间,看、换、买第一部电动车的用户数量,比往年多出几倍。

  中国的车市已经提前成熟。除了降价超过15%外,消费者心理还比较稳定。

  关键就看下半年。

  排名Top 5的厂商还比较安全,排在后面的就危险了。

  不会等到最后才倒下的,供应链反应最快,今年夏天就会倒掉一大批不怎么正经造车的公司。

  这行业的泡沫也该挤挤了。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