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发文要求建立幼小协同有效机制 幼教“抢跑”这次能停吗?

  新华社发

  最近有件事,让郑州市民曹女士挺纳闷,她儿子所在的公立幼儿园大班里的同学都陆续转学了,一打听,全去“幼小衔接”了。

  “拼音全部能学完”“孩子能掌握200多个汉字”“10以内加减法肯定没问题”……在日前记者的调查中,校外幼小衔接机构用这样的承诺,为抢跑的孩子们“摇旗助威”。

  为改变这种状况,4月9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的指导意见》,指导各方科学为孩子做好幼小衔接。

  幼小衔接班诱惑十足,家长进退两难

  “这个学期开学不久,老师就专门开了家长会,要求我们报幼儿园开办的幼小衔接班。”郑州市民王欣说,虽然很不想让孩子再“蹲”一年幼儿园,可老师再三强调“幼小衔接”的必要性,这让她进退两难。

  幼小衔接班到底上不上?大班孩子的家长很纠结。“不报班,孩子一年级功课跟不上,会严重挫伤学习积极性。”“没必要报,自然而然升学就行。”过来人截然相反的提醒,让他们更加迷茫。

  这种迷茫被一些培训机构捕捉到,并由此产生了一个大市场。一些孩子往往大班就离开幼儿园被送到了校外幼小衔接班,每日接触的内容从游戏变成了拼音、数字。为应对生源流失,也为满足部分上完大班却因年龄不够无法入学的孩子的需求,部分私立幼儿园也以“大大班”等名义提供幼小衔接培训服务。

  夸大入校适应难度,刺激家长“抢跑”

  其实,国家和我省教育部门开展学前教育“小学化”治理已经多年,然而在强大的需求面前,一张禁令仍略显单薄。

  郑州市一家幼小衔接培训机构接待人员胡女士介绍,该机构以6岁左右的学前儿童为招生对象,报名的几乎都是公立幼儿园的孩子,因为公立幼儿园“不敢教”。

  她口中的“不敢教”,是指不教拼音、汉字和数学。“正常情况下,孩子可以通过‘幼小衔接’掌握拼音、200多个汉字、10以内加减法。”她说。而这些,本应当是小学一年级才学习的内容。

  “现在一半以上孩子都上幼小衔接班”“大多数孩子都上,老师一看学生掌握了,根本不会细讲”……在另一家培训机构,工作人员不断夸大小学入学适应的难度。

  强化衔接合力,把“陡坡”变“缓坡”

  想让幼儿园的小朋友提前适应小学生活,一方面是因为两者分属不同学段,确实在课程内容、教学方式上存在差异;二来不想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是大多数家长的想法。

  如何把衔接的“陡坡”变成“缓坡”?教育部此次下发的文件,提出幼儿园帮助幼儿做好生活、社会和学习准备,小学将一年级上学期设置为入学适应期,建立幼小联合教研制度、家园校协同沟通机制等,同时从儿童发展视角给出了具体的教育建议。

  “孩子的成长受生理和心理成熟机制制约,任何人为的提前训练,只会给孩子带来心理和生理负担。”省实验幼儿园老师潘伏前说,真正的“幼小衔接”应该重视非智力因素发展,比如良好的生活行为习惯、对事物的探究兴趣以及克服困难的勇气等。

  据悉,我省幼儿园、小学已经在区域内探索双向衔接的通道,有的幼儿园在大班课程中增设到小学参观等内容;小学课程设计也遵循着循序渐进的原则。

  “就拿拼音来说,整个一年级老师都会把拼音放在比较重要的位置,家长和孩子有心,想要熟练掌握并不是难事。”郑州经开区朝凤路小学教师何琴说,一年级最重要的是各种习惯的养成,而很多上过幼小衔接班的孩子会对熟悉的课堂内容丧失兴趣,从长远来看,更不利于孩子发展。(记者 周晓荷)

  责任编辑:银新玉

  来源:河南省人民政府声明:本文已注明转载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联系邮箱:news@ersanli.cn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