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交大临床医学博士去中学当校医,大材小用?网友说出更离谱现实

  就在大家都在发愁工作的时候,一些优秀岗位的竞争也变得更加激烈,甚至一些人们认知里面并不需要很高学历的工作往往也有很多精英人才参与其中的竞争。,这样的情况令人们感到焦虑。

  7月3日,有媒体报道了复旦大学附属中学于2023年公开招聘的一份拟聘用人员公示的名单,在名单中两位毕业于名校的博士生赫然在列,十分醒目。

  

  两位博士生,一位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的医学院,另一位则是一位硕士研究生,两人的学历都很高,这样的情形令人感到压力十足,有网友表示:

  要知道,这个岗位就是一个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卫生保健员,显然技术含量并不是很高,起码并不需要一个博士学位的水平,因此这种现象让人认为属于是杀鸡用牛刀。

  

  这究竟是人才资源的浪费?还是人才资源的匮乏?要知道我们国家的科技发展虽然一直在进步,但是仍然有很多科技领域处于紧张状态,比如芯片技术就是如此。

  如今这些好不容易培养出来的博士研究生,却去参加一些非科研岗位,不仅辜负了付出了高度价值的培养,其次还增加了这些普通岗位的竞争难度。

  

  之所以说是普通岗位,是因为这个岗位要求的对象,学历要求仅仅是本科及以上,招聘对象是应届毕业生,因此实际上对于技术的要求应该是本科生就可以满足。

  回过头来说这个复旦大学附属中学,它是“全国高中C9联盟”之一的学校,并且还是上海市首批实验性示范性高中,这所学校教学资源十分优秀。

  要知道,复旦大学附属中学的毕业生中有百分之70都能考入清华、北大和复旦等全国前列的名校,还有其他的毕业生会前往国外的名校留学。

  

  许多网友都感慨,这种情况虽然是大材小用,但是也是一种难以逃离的困境,因为现在大家都渴望稳定的工作,因此这些工作量一般较小的编制就特别具有吸引力。

  所以这就是一种大材小用的香饽饽岗位,能考上自然就是一种幸运,同时要知道,未来对这些编制岗位的竞争只会更加激烈,所以越早的上岸越沾光。

  这算不算是渲染焦虑呢?很难说,因为现状就是这些岗位的竞争越来越激烈,不能一边认为就业环境很好,一边还装作看不到这些越来越激烈的岗位竞争。

  

  对此单纯希望改变学生们的观念并不现实,因为学一些科技前沿的学科,很容易变成炮灰,面临毕业就失业的痛苦现实,这种矛盾如果不改善,那么只会有更多的学生功利地选择大学专业。

  所以并不是科技发展缺少人才支撑,而是人才发展缺少社会支撑,如果社会对于人才有足够的吸纳能力,那么文凭缩水就会变成人才繁荣,复兴指日可待。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