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营长"死而复生",汪东兴要给他调岗,萧劲光下令妥善安置其晚年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麻烦手动点击右上方的“关注”。感谢您的支持和鼓励,希望能带给您舒适的阅读体验。

  “什么!陈兴发还活着?他不是死了吗……”

  1973年,开国大将萧劲光得知救命恩人还活着。

  震惊之余,他立马指示江西省政府:妥善安置陈兴发的晚年。

  要知道当年,他们可是亲眼见到敌人的子弹,打穿了陈兴发的脑袋……

  

  这人是怎么死而复生的?

  大难不死

  1934年,红10军团作为先遣队北上抗日。

  令人痛心的是,敌强我弱,出师就损兵折将,铩羽而归。

  在后面一次激烈战斗中,一名叫陈兴发的营长,被敌军子弹打中,从左眼射入,穿脑而出。

  瞬间他便倒地,血流不止,身子随即就不动了。

  见到这一幕的人,都认为他活不了了。

  而作为陈兴发的直接领导,萧劲光、粟裕等首长听闻噩耗,自然是十分痛心。

  萧劲光

  

  陈兴发可是个好苗子。

  虽然他参加革命才几年,但却英勇善战,担任过特务连与机枪连连长。

  普通战士常年奔波,也能练就强健的体魄和脚力。

  而陈兴发不仅如此,还有武艺傍身。

  1929年,方志敏率红十军来到江西裴源,搞土地革命。

  彼时,他在当地掀起了一波红色浪潮。

  而当地贫农陈兴发也看得心里痒痒,热血上头。

  于是,他就想加入到红军打抱不平的行列中去。

  

  那时,虽然他才十六岁,但身上已经有六年的拳脚功力。

  只不过,他为人低调,村里人都不晓得他这事儿,更不了解他还有个厉害的师父。

  原来,陈兴发小时候家里穷。

  陈家老受地主老财欺负。

  十岁那年,陈父让他找个师父学武艺。

  功夫在身,就不怕受人欺负,还能为别人出头。

  对此,陈兴发求之不得。

  毕竟,哪个少年心中没有个尚武灭不平的英雄梦呢。

  只是这师父上哪儿找去?

  

  就在他思索之时,陈父突然把其带到村西头山脚下的一间破茅屋前。

  陈兴发不可置信。

  村里人只知道这里住了个姓周的孤寡老头,平日打铁为生,其他一概不知。

  因此,大家就叫他周大锤。

  然而人们绝对想不到,周大锤的真实身份竟然是流浪江湖的义和团季师。

  裴源这一带山高林密,没想到还藏着隐士高人哩。

  陈父也是因缘际会,一次见周大锤病重,他冒着生命危险爬到悬崖采药。

  

  其忙前忙后好几天,终于帮助周大锤转危为安。

  再加上陈父是外姓人,周大锤是外乡人,境遇相同,两个人关系就亲密了起来。

  陈兴发听得一愣一愣的,起初还有些不信。

  直到见识年过60的周大锤那依惊人的臂力与敏捷的身手后,他当即就要下跪磕头。

  周大锤一把将人拉住,叫他发誓严守秘密,绝不外传秘笈后,才同意收他为徒。

  从此,陈兴发天天三更起床,刻苦习武。

  其小小年纪,就练就了一身不凡的本领。

  学武创太平也至此成为他的梦想。

  而红军的到来,则彻底点亮了这个希望。

  

  “红军是咱穷人的队伍,它是扫除天下不平,创建穷人的太平,干这样的事,值!”

  一天夜里,在拜别周大锤后,陈兴发怀揣着师父的叮嘱,向红军队伍走去。

  没想到的是,他随军离开后,一家6人先后遭反动势力的毒手。

  悲痛之余,他也没了牵挂,戎马纵横,再没有回过家乡。

  当时,粟裕和萧劲光对他的身世也有所耳闻。

  如今陈兴发倒在了敌人枪下,一家人终于在地下团聚,实在令人唏嘘。

  尤其是,萧劲光对这名下属还有一层特殊的感情。

  原来,陈兴发不仅是得力干将,还曾是他的救命恩人。

  粟裕

  

  1933年,由于博古、李德等“左”倾冒险主义者的瞎指挥,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利。

  他们没有反思错误路线,反而甩锅一直与其对立的萧劲光。

  一行人不仅将他撤职、开除党籍,判刑5年,甚至还想把人杀掉。

  若不是有陈兴发及时上报消息,得到毛泽东、王稼祥等人的保护。

  萧劲光恐怕就沦为牺牲品了。

  只是,当大家都为陈兴发感到惋惜之时,当事人竟大难不死,从鬼门关爬了回来。

  1936年,陈兴发出现在赣南粤边的游击队里,成了陈毅麾下一员。

  

  然而,他刚刚大伤初愈,还没来得及大展拳脚杀敌,又差一点儿沦为枪下冤魂。

  这回,还是险被自己人错杀。

  险被错杀

  1937年11月的一天,陈兴发跟随陈毅来到了江西永新九龙山下。

  他们身后还跟着一路护送的国民党军卫兵。

  “ 什么人? 从哪里来的? 干什么? ” 湘赣边游击队的哨兵看到来人,警惕地拉动枪栓。

  陈毅告明身份,请他们带他去见领导人。

  不曾想,他和陈兴发被带上山后,对方立马变脸,将他们关押了起来。

  陈毅

  

  甚至他们即将被当作叛徒处理。

  说起来,这也真是天大的误会。

  众所周知,当时两党已经合作抗日。

  然而,湘赣边游击队却始终不肯下山,接受改编。

  他们想的是:我们抗日反蒋,为什么要接受国民党的改编?

  所谓改编,怕不是敌人利用软硬两手消灭游击队的一个阴谋。

  原本,陈毅此次前来,就是亲自请这支队伍下山接受改编的。

  可不论他和陈兴发怎么解释,他们就是不信。

  即使看到项英具名的介绍信,也还是不信。

  

  只是,也不怪湘赣边游击队杯弓蛇影。

  因为好巧不巧,前不久国民党报纸才造谣, 陈毅“ 投诚”的消息。

  偏偏他来九龙山之前,也有一个自称湘鄂边区党委派来的人上了山。

  结果引来国民党军队“清剿”。

  国民党亡共之心不死,不得不防啊!

  就这样,陈毅和陈兴发被关了4天4夜。

  直到交通员找到新四军驻吉安通讯处, 弄清了事情的真相,匆匆赶回。

  领导人谭余保才没铸下大错。

  “我真鲁莽, 险些误了大事!”

  说罢,他赶紧亲自把陈毅他们放出来, 诚恳道歉,彻夜长谈。

  谭余保

  

  几天后, 谭余保终于率游击队下山,接受了改编。

  后来回忆起这段经历,不论是陈毅还是陈兴发都历历在目,记得清分外清楚。

  可见当时的危急真让他们捏了一把汗。

  其实像这次的险情,陈兴发前前后后经历了不知多少次。

  自新四军成立,他在陈毅身边做贴身警卫以来,惊心动魄的事几乎每天都在上演。

  当时,因为他露面较少,许多人不了解其真实身份。

  这就方便了陈毅交给他传递情报的任务。

  为此,陈兴发必须频繁乔装改扮,出入敌人封锁线。

  他神出鬼没,一会儿是农民,一会儿就成了商贩,一会儿出没在田园密林,一会儿又跑去城市街头,只有少数领导知晓其行踪。

  

  有一回,陈兴发要送一个情报,化装成黑不溜秋的农民上山砍柴。

  没料到,半路他就碰上了敌人。

  好在对方并没有起疑心,能有个老实巴交的农民给他们挑东西,别提多高兴了。

  当时,一个军官走上来抽了他一巴掌,指了指自己的枪,叫他老实挑东西。

  陈兴发挑着柴和东西,默默地走在敌人中间。

  一路上,他不发一语,看起来一脸不敢反抗的苦相。

  实际上,其正默默观察地形和敌人的举动。

  路过一处石崖时,陈兴发知道机会来了。

  只见他猛地一下抽出扁担,日寇根本来不及看清,风声一过,自己就被撂倒了。

  紧接着,其纵身一跃,翻滚下崖坡。

  敌人这反应过来,提枪扫射,哪里还见得到陈兴发的影踪,山野里只余一声声慌乱的枪响。

  

  还有一回,陈兴发与战友们穿上一身白寿衣,扮起出殡人。

  他们抬着棺材,明目张胆闯敌人关卡。

  “站住!”

  只是没想到,日寇连出殡的也不放过,厉声呵斥他们停下检查。

  陈兴发丝毫不慌,哭丧着脸说:“麻风病死了,要看吗?”

  “少废话,打开!”敌人说着,就用刺刀撬开了棺盖。

  一阵刺鼻的恶臭扑面而来。

  味道正是从尸体身上散发出来的,敌人急忙退避三尺:“滚滚滚,快给我滚!”

  陈兴发悄悄吁了口气,还好敌人被臭味吓退,没有仔细查看。

  不然,尸体下面的情报可就藏不住了。

  

  完成任务后,陈毅听了工作汇报,还跟陈兴发开玩笑:“你家又死一个亲戚。”

  闻言,陈兴发也乐得笑开怀。

  1949年,陈兴发跟随陈毅进驻上海。

  革命苦尽甘来,他也担任了华东军区交际处

  副处长、华东军区第一招待所所长职务。

  然而不到一年,他就做出了令人意外的决定:回江西老家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平凡英雄

  陈兴发要回家乡工作,不光陈毅不同意。

  曾山、刘瑞龙等老首长都不想放人。

  曾山

  

  解放工作需要人手,况且陈兴发常年在枪林弹雨中穿梭,此时还有伤在身,回老家能干什么呢。

  可无论领导和战友们怎么劝说,陈兴发下定了主意就不再动摇。

  革命胜利了,他觉着自己的使命也就完成了。

  他不是贪功之人,放下职权没什么可惜的。

  16岁背井离乡,追随红军,时隔近二十年,他想回去看看,完成对家乡未尽的使命。

  

  陈兴发先在贵溪县人民武装部当了两年副部长。

  只是,他觉得这个工作离群众不够近,工作不够具体。

  于是,其申请进入江西省军区干部团进修学习,一年后提出转业。

  陈兴发理想的工作地方是革命老区宁冈县(现井冈山市)。

  他曾跟随陈毅在此打游击。

  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那么熟悉。

  苏区人民都是那么的可亲。

  他决定在沾染过自己血汗的地方,扎根到底,继续奋战!

  

  陈兴发激情澎湃,坐汽车又步行一百多公里赶到宁冈龙市。

  而后,不多做休息,他就跑去找县长请求工作。

  一见面,县长就收到了一个恭恭敬敬的军礼,连连后退说:“使不得,你是革命功臣,我们得向你学习才是。”

  “我以前是军人,现在还是军人,军人就得服从命令,服从党的安排,我要干具体的工作。”陈兴发提出要求。

  县长还是第一次见有人放着人民政府的工作不要,非跑去县供销社的。

  他劝说一番,见陈兴发执意不留下,也就作罢。

  陈兴发当上县供销社主任后,每天身体力行和职工们一道挑起货郎担,爬山涉水走村串户。

  这份工作又苦又累,但他却干得比谁都乐在其中。

  职工们都说大家没他健旺。

  萧劲光

  

  有一回,陈兴发挑着担子去送货的路上,惊喜地遇到了从前掩护他脱险的老乡。

  两人高高兴兴地大喝了一夜酒,直到第二天都还在话说当年。

  这件事,更加勾起陈兴发的热情。

  这份工作有种让他仿佛又回到了战场的感觉。

  他像战斗一样忘我投入,不计得失,在平凡的工作中取得了非凡的成就。

  最终,陈兴发被评为先进工作者和模范共产党员。

  在他的带领下,供销社也成了全省先进集体。

  

  值得一提的是,1965年毛主席重上井冈山。

  陈兴发负责了外围警卫工作,担任副总组长。

  当时,汪东兴见到他还活着十分惊讶,提出给他调岗。

  话音刚落,陈兴发摆摆手说,自己现在很满足,比起那些尸体都找不到的同志,他没什么好困难可要求的。

  1973年,萧劲光偶然得知了陈兴发的消息,喜出望外。

  他万万没想到,原以为已经身亡的救命恩人,竟然尚在人世。

  于是,其亲自指示江西省委组织部和省民政厅,妥善安置陈兴发,让其安度晚年。

  

  只是,党中央怎会亏待这样的英雄。

  不用萧劲光安排,陈兴发的待遇也算优渥。

  自1966年离休后,他就享受行政11级待遇。

  不过得益于萧劲光将军的安排,1974年,陈兴发举家迁回鹰潭养老,得到了一笔安家费。

  1977年,他还受邀乘专列去北京纪念堂,瞻仰毛主席遗容。

  利用这个机会,陈兴发去拜访了老领导萧劲光、粟裕。

  前几年,粟裕得知陈兴发死里逃生后,还在跟朱德提起这事儿。

  粟裕高兴极了,一帮老战友回忆当年,个个喜不自胜。

  

  大家皆是感叹陈兴发福大命大,当年那一枪都要不了他的命。

  令人痛心的是,世事难料。

  三年后,陈兴发就因为当年那一枪,头部旧伤复发,病逝身亡。

  而后,江西省委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

  彼时,南京、福州、海军政治部都派人参加了悼念活动。

  国家民政部在当年授予了陈兴发“革命烈士”称号。

  他光荣一生,永远活在人们心中……

  参考资料

  陈吉宁,陈海宁,陈南宁.追忆父亲——老红军陈兴发的人生传奇[J].党史文苑,2013(23):41-43.

  白羽车.陈毅两次遇险记[J].文史天地,2006(07):1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