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三争”行动 落实“五增”目标 | 奋力谱写新时代新南平“双城驱动”建阳篇章

  

  △获评全国农业社会化服务创新试点县、中国直播电商发展示范城市;

  △竹木产业工业设计研究院《生活场景下的竹设计应用研究》和龙竹科技《竹福茶馆》共同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竹乡碳计”优秀创新类案例;

  △“建阳建盏”入选第一批全国“一县一品”特色典型案例;

  △水吉仁山、吉翔牧业入选全国骨干科技特派员现场教学点;

  △考亭文旅度假区获评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并列入“全国非遗与旅游融合发展优选项目”名录;

  △“三色书坊”景区获评全国非遗旅游小镇;

  △崇雒千亩烟后稻制种基地被列为国家级示范基地;

  △建阳入选全省乡村振兴重点工作成效明显县(区)名单,获激励资金1200万元;

  △“书香城市”建设工作成效受到省委领导批示肯定;

  △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251”风景道建阳段全线贯通;

  △医卫产业项目实现全链条投产;

  △精细化工产业园顺利通过安全风险等级评估C级复核;

  ……

  今年以来,建阳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闽考察重要讲话精神,按照省委“三争”行动部署,围绕市委“五增”目标,落实“三化五定”闭环管理机制,踔厉奋发、实干拼创,在全方位推进绿色高质量发展中,交上了一份厚重提气的答卷。

  

  凝聚“进”的力量

  深入实施“三争”行动

  牢记嘱托谱新篇。在打造生态文明建设的典范上“作表率”。全面融入环武夷山国家公园保护发展带建设,继续实施“五大行动”和34个总投资60亿元的“十大支撑项目”。围绕国庆“开园”目标,打造4个观景平台、3个驿站和26个总投资16.9亿元文旅类“珍珠”项目。围绕创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区,全力攻坚生态环境突出问题。1—6月二氧化硫浓度下降33.3%,空气质量达标天数100%,Ⅰ-Ⅲ类水质比例均为100%。在打造“三茶”统筹发展的高地上“走前头”。把小白茶作为茶产业主攻方向,促进“茶旅”“茶盏”融合发展,打造“环带”自助茶屋、茶庄园等精品茶空间,建成小湖水仙祖庭馆。出版《建阳茶志》《一盏茗香》等书籍,开展“建阳小白茶北方行”活动,连续两年在济南和西安举办产销研讨会、品牌推介会、斗茶赛等系列活动,持续打响“建阳小白茶”品牌知名度。在打造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的样板上“闯新路”。发扬科特派制度“缘起地”优势,串联“科特派+产业+技术+金融”发展链条,“科特派+”建阳模式在《人民日报》刊登报道。深化利益共同体培育试点,创新推出“葡萄贷”“吊瓜贷”等特色科特派信贷产品,累计发放信贷资金1.4亿元。在打造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的标杆上“求突破”。加快推进“书香建阳”建设,深入挖掘朱子、宋慈、建本、建盏和书院、禅宗等特色文化资源。推动建本雕版印刷技艺、朱子祭祀典礼申报国家非遗项目,考亭书院争创国际儒联研修基地、省级华侨文化交流基地。全力承办好第二届考亭论坛,力争建阳成为考亭论坛永久会址。敢为争先创特色。深入挖掘建阳比较优势,大胆创新、先行先试,推出了一批在全国全省全市叫得响、立得住、可复制、可推广的改革成果和创新品牌。一季度,我区环带建设、资金要素保障、增创文化特色、基层党建特色、社会安全稳定等工作在全市“三争”行动考评中名列前茅。近邻党建“四融五办”机制获评2022年度福建省新时代党建优秀案例;在全国公安系统首创“正苗启德”迷途未成年人精准帮扶帮教机制,经验做法在《人民公安报》、CCTV法治频道等媒体报道;建立医疗卫生“三体一盟”机制,连续三年县域内就诊率达90%以上,经验做法在国家卫健委《卫生健康工作交流》刊发;拓展“森林生态银行·四个一”林业股份合作经营模式,森林生态银行运营中心投入使用,实现场村合作1.8万亩,累计向村集体和村民分利分红360余万元;探索城市管理行政执法简易处罚机制,作为城管执法典型案例在2023年全省住房城乡建设工作视频会上推广;发挥“福小宣·潭人说理”宣讲团、文艺宣讲轻骑兵等骨干宣讲力量,获评全省基层理论宣讲先进集体。

  党建引领聚合力。大力推行国企联村、跨村联建、支部领办合作社等做法,成立8个跨村联建党委,推动94个乡村“抱团发展”,实现126个村年经营性收入超20万元,占比64.62%。创新构建“党建+行业+区域+人才”模式,成立全国首家建盏电商(直播)行业党委。深化“党建体检+精准选派”模式,推动27名处级领导干部、320余名科级干部深入乡村一线调研,精准选派驻村第一书记8名,盘活全区闲置资金、低效利用资产6260余万元。持续加强干部队伍建设,选派178名党员干部下沉“三争”行动、“环带建设”等吃劲岗位磨炼成长。2022年以来,从基层一线、重点项目专班中提拔晋升表现突出的干部41人,表彰先进集体24个和先进个人30名。

  夯实“稳”的基础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壮大特色产业成链聚群。在南平市打造“五个一”生态优势产业的基础上,深化拓展培育“一只盏”“一根丝”“一枚蛋”“一根竹”“一滴油”等建阳版“五个一”产业,加快打造富有建阳特色的现代化绿色产业体系。做优“一只盏”,精心打造“建窑建盏”金质名片,制定出台《不可移动建盏烧制窑体管理办法》,自主研发标准化建盏精炼泥“彩曜1号”,建盏图像识别溯源系统正式上线。全区共注册建盏企业和个体8606家,从业人员约6万人,产值近70亿元,品牌价值评估突破160亿元。做长“一根丝”,依托闽瑞新合纤、佛山维盛等头部企业国际领先的技术优势,成功打造“纤维-无纺布-终端个人护理卫品”完整产业链条,持续抓好全产业链配套服务,致力把建阳医卫产业园建成全国最集中的医卫产业一站式基地,产业链已签约入驻企业28家,项目达产后预计年产值近300亿元,税收超15亿元。闽瑞新合纤0.8D(细旦)ES纤维属于全球首创,目前又成功研发0.6D纤维,打破长期以来我国高端ES纤维由境外企业垄断的局面。做好“一枚蛋”,深化“科特派+”模式,依托恒亮禽业等龙头企业,打造现代智慧农业示范基地。目前恒亮禽业年产鲜鸡蛋5亿枚、产有机肥2.4万吨,是华东六省单体规模最大、技术含量最高的终生无抗(无抗生素、无药残)蛋鸡养殖基地。做精“一根竹”,发挥“中国特色竹乡”优势,因地制宜搭建竹木拓展新高地、培育竹木产业“小巨人”。谋划“两徐”竹木产业园建设,大力发展竹吸管、竹纸杯等“竹+”快消品。深化与浪尖集团合作,争创国家级竹木产业工业设计研究院,着力提升竹材利用率和附加值。目前,全区规上竹加工企业17家,产值超40亿元。做强“一滴油”,以青松化工、青华科技、金石氟业等“小巨人”企业为龙头,以发展松节油精深加工为主导产业,致力打造全球最大的松节油集中和深加工基地。目前,建阳合成樟脑的国内市占率达70%,全球市占率超40%。金石氟业成功解决“卡脖子”问题,国内首创六氟丁二烯工业化量产,实现进口替代,本月试生产。

  扩大有效投资增强支撑。大抓项目策划和前期谋划,储备项目259个、总投资523.6亿元,“一把手”新谋划2亿元以上项目15个、总投资90.8亿元。加大专项债项目争取力度,1-6月列入国家发改委专项债券项目42项、总投资81.3亿元,已下达专项债项目27项,获批资金20.1亿元。抓实项目建设,列入2023年省市重点管理项目45个、总投资178.7亿元,1-5月完成投资28.8亿元,超序时进度14个百分点,其中已竣工项目2个。积极培育新的外贸增长点,扶持跨境电商企业拓展市场,上半年预计完成进口8500万元、出口7.1亿元。持续深化“一把手”招商、小分队招商,完成签约5000万元以上招商项目25项,其中2亿元以上5项、5亿元以上3项。着力恢复和扩大消费。开展“全闽乐购·畅游潭阳”、闽北家博会等各类促消费活动,投放补贴资金310万元,带动消费超5000万元。深化全域旅游建设,有序推动文旅产业复苏,融合夜间文旅休闲元素,打造重现宋代历史的“沉浸式”文旅场景—武夷梦华录,“五一”营业至今接待游客突破9万人。一季度,全区旅游收入15.87亿元,比增33.8%。

  营造“优”的环境

  助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

  大力提振市场主体信心。通过“围炉话企”、政银企对接会、“企业家下午茶”等形式,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协调金融机构对重点企业授信17.6亿元、转贷6000万元。出台工业稳增长、企业稳岗稳工、建筑业高质量发展、人才引育等措施59条,形成政策“组合拳”。开展“三送三争抢开局”企业服务季活动,用好“政策云配”平台,推动惠企政策“免申即享”。加大企业“腾笼换鸟”技改扩能力度,1-5月累计完成技改投资3.15亿元,增长11.2%。打造全市首批功能完善的零工市场,征集用工需求数1450个,成功派单就业数365人。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以全省“一业一证”改革试点为契机,出台《建阳区打造“便利建阳”十条措施》,推动政务服务“三减三提升”,推进审批服务事项承诺时限再压缩、再提速,“即办件”事项占比79.62%,“一趟不用跑”事项占比98.17%。推行政务服务“半小时”办结制,对外公布118项“半小时办结”和14项“半小时受理 限时办结”清单事项。深化“一事一办”改革,推出47个便民利企“一件事”集成套餐,1-5月办理2467件。深入实施“人才强区”战略。深入落实“才聚武夷”行动计划,出台《人才集聚发展地标十条措施》,紧扣“一根丝”“一枚蛋”等优势特色产业,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出台《优化产业发展及人才工作配套教育政策若干措施》,对纳税重点企业员工、入统企业法定代表人等处于义务教育阶段的子女,优先安排入学名额。设立人才发展专项资金,今年投入1662万元奖补人才,目前确认人才奖励房资格对象5人、安家购房补助83人。打造“人才旅社”“两院两园一线”等人才示范点,营造“近悦远来”人才氛围。

  

  立足“实”的导向

  持续增进民生福祉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筑牢粮食安全底线,全面落实47.4万亩、20.91万吨粮食生产目标任务。“高标准农田+复垦+产业导入”模式被农发行确定为典型案例在全省推广。争创全国制种大县。高标准推进将口镇松柏村—崇雒乡上洋村“农旅融合山水田园画廊”、潭城街道考亭村—莒口镇小源自然村“文旅融合现代农业”两条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建成高品质美丽乡村61个。持续完善农村基础设施,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完成投资6.2亿元、受益人口24万人。

  扎实办好民生实事。扎实推进37项、总投资12.3亿元“为民办实事”项目,已完成年度计划68.29%。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宝山预备小学投入使用,增加学位1200个,建阳师范附小获评全市首家“全国新时代雷锋学校”。积极推进全民健康网格化体系建设,全人群家庭医生签约率达70.6%、重点人群签约率达95.5%。着力解决“一老一小”问题,开办运营长者食堂58所、农村幸福院149所。举办首届“书香建阳 全民阅读”文化周系列活动,首批10个“潭阳书舍”公益书吧、12个共享阅读空间陆续开放。

  持续深化山海协作。落实好省领导多次到建阳区调研指导挂钩帮扶工作时的要求,加强与对口帮扶的省直单位和连江县沟通交流,在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民生事业和项目资金等方面得到对口帮扶单位的大力支持。用活用好连江县每年1250万元(累计5000万元)帮扶资金,完成书坊—贵溪农村公路改建工程等6个项目建设,招引恒川农牧、中辉金投等6家优质企业,总投资额为6.18亿元,有力助推了建阳全方位绿色高质量发展。

  (通讯员)

  建阳区融媒体中心原创作品,已获授权的媒体不得修改标题和内容,在使用时必须注明来源“建阳新闻”和作者。

  制作:建阳区融媒体中心

  初审:姚颖洁  

  复审:林晞  王佳敏

  终审:吴淑媛

  投稿邮箱:jyxwbjb@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