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畴尽“丰”景 沃野稻花香

  转自:哈尔滨日报

    高标准农田里,水稻长势正旺。

  ■张杰本报记者康福柱文/摄

  7月的冰城田野里郁郁葱葱,在中国优质稻米之乡——五常市,水稻正起劲儿地疯长,一天一个样,微风拂过,飘起阵阵稻花香。

  “五常大米”领军企业——乔府大院的千余亩有机稻田内,成群的鸭子时而在水中畅游捉虫除草,时而在田埂上晒太阳。稻田里立着数块大型电子显示屏,上面实时显示着气温、水温、湿度、光照强度……现代科技与传统农业有机结合,勾勒出美丽的风景、丰收的希望,与“中国粮食、中国饭碗”稻田画相映成趣。

  近年来,五常市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不断加大力度实施稻米产业提升工程,年产70万吨优质大米,为筑牢国家粮食安全“压舱石”作出积极贡献。作为哈尔滨市农业金字招牌的“五常大米”,2023年喜讯频传,品牌价值再创新高,达到713.1亿元,连续8年蝉联地标产品大米类全国第一。同时,五常市采取多种措施赋能大米产业,要将“五常大米”这块金字招牌越叫越响、越擦越亮,让绿色龙江的黑土优品享誉全球,为打造“现代农业之都”样板区展现新作为。

  科技赋能

  水稻品质不断提升

  乔府大院的千余亩有机稻田里,秧苗已长到半米高。手指着稻田里立着的电子显示屏、物理灭虫设施,工作人员介绍,电子显示屏上的温度、湿度等实时监测数据会同步传到指挥中心,供管理人员及时掌握稻田的环境变化。

  乔府大院数字化、智能化管理仅是五常数字农业的一个缩影。2023年,五常市农业物联网中心进行全新升级,实现对辖区内388个重点区域监控,详细到哪个乡镇、哪个村屯、哪块稻田生虫或缺水了都了如指掌,并随时将信息传递给农户,指导大家快速处置。

  记者在五常市农业物联网中心看到,长长的一面墙上被分割成多个板块,上面密密麻麻布满了各类信息,用手指轻轻一点,就能获取数据和场景。该物联网中心以云平台和大数据为支撑,以信息化发展推动五常农业向精准农业、智能农业、高效农业加速转型,通过“三确一检一码”即确地块、确种子、确投入品、质量检测、博码防伪,实现了“五常大米”从种子到生产、加工、销售全程保质、保真、可追溯。

  加快推进良种与良法相配套、农机与农艺相配套、生产与加工相配套。推广智能化浸种催芽、标准化大棚育秧、机械钵体育苗、病虫草害统防统治、暗排暗灌等技术,推动高产栽培技术施用面积达85%以上,大米优良品种覆盖率达100%。现代科技的广泛应用,有力提升了大米品质。

  多措并举 产业发展日臻完善

  为进一步提升“五常大米”品质和品牌影响力,近年来,五常市稻米产业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下发《五常市全面提升稻米产业工程实施方案》,从狠抓源头、规范收储、提标立规、强化监督、宣传推介、拓宽渠道等6个方面重点发力;五常市大米产业服务中心则主要负责辖区稻米产业日常管理,有效促进了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2022年,五常市制定下发《五常大米产业提升工程》《五常大米规范化指导意见》,对大米产销进行规范化管理,有效促进了稻米产业全面提档升级。在现有标准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完善种植、投入品、仓储、加工、包装、溯源、授权等标准,建立科学化、规范化、系统化的管理体系,形成“平台+企业+基地+农户”的良性发展模式。

  “五常大米”有五好大米之称,即环境好、气候好、水质好、土壤好、品种好。为保护好这些优势,五常市先后出台《大气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五常市环境监管网格划分方案》,严格执行企业准入制度,推出小锅炉清理、供热企业脱硫脱硝设施项目建设、水稻种植区绿化、农村畜禽粪污处理等措施,水稻生育期内空气优良天数达100%。

  全面落实河长制,制定了《五常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对域内流域面积50平方公里以上的44条河流加强监管,保护河流生态环境,确保灌溉用水达到三类标准以上。深入实施黑土地保护工程,落实耕地质量长期定位监测点59个,建设黑土地保护示范区210万亩,开展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全面推行水稻“三不用”(不用化肥、不用农药、不用除草剂)、土著农耕、鸭稻共作等生态有机种植模式,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水田土壤有机质含量均达到4%以上,绿色水稻种植实现全覆盖。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五常市与中科院、中国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所深度合作,对五优稻4号(稻花香2号)进行提纯复壮和新品种研发,按照“种植一批、储备一批、研发一批”的原则,将辖区17家种子研发基地进行整合,利用原良种繁育基地2.2万亩,新建水稻原种基地1000亩,对种子繁育、储存、运输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管,保证“五常大米”优质品种。

  推进“五化” 品牌价值充分释放

  五常市通过多种方式提升“五常大米”品牌价值,不断提高大米产业质量效益,推动高质量发展。在2022年第四届黑龙江国际大米节上,“五常大米”斩获2金5银3铜佳绩,被评为“新时代区域农业品牌十年·卓越影响力品牌”。

  编制《五常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推进业态融合,建设五常稻米文化博物馆和稻乡民居,重点发展稻乡观光游、种植体验游、龙江民居等乡村旅游项目,建成乔府大院现代农业产业园等休闲农业示范基地53个,年接待游客近5万人次,实现销售收入5000万元。加快发展电商经济,建设村级公共直播间20个,电商营业额连续4年突破50亿元。

  逐一细化“五常大米”从良种繁育、浸种催芽、育苗插秧、收割仓储到加工销售的27个流程99道工序,制定产业标准,完善质量安全溯源防伪系统。

  2023年,五常市与北京一家咨询集团合作,设计“五常大米”LOGO,编制营销方案、产业发展规划和品牌战略规划,深入挖掘释放“五常大米”品牌价值和产业潜能,提升“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产业链层级,推进“五常大米”标准化、产业化、集团化、品牌化、国际化,实现“农民增收、企业增效、财政增税、消费增信、品牌增值”的目标,将“五常大米”打造成世界顶级稻米品牌,以大米产业兴旺带动乡村百业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