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元奔史论」秦亡反思秦始皇

  原创文/董元奔(江苏宿迁)

  

  秦末陈胜吴广农民起义不久就转化为六国旧贵族为主要领袖的“复国”战争。为什么这样说呢?我们知道,秦灭六国前的战国七雄时代,楚国是综合国力仅次于秦国的诸侯国,秦国正是在灭掉楚国后才能够快速推进全国统一进程的。因而,在六国贵族和秦末各个起义军首领乃至广大贵族阶层的意识中,灭秦的目的不是朝代更迭,而是恢复六国旧土。但是,六国总要有一个领头的,于是,灭秦复六国的口号从一开始就成了灭秦复楚,所谓“楚虽三户,亡秦必楚”。

  正因为如此,陈胜吴广在大泽乡起义之后建立的政权命名为“张楚”,就是恢复和扩大楚国的意思。项氏、刘邦分头领兵击秦,也是领着楚怀王的命令行事的。项羽自封为西楚霸王,并不是继承秦始皇的皇帝地位,他的上头还有一个形式上是“义帝”,这义帝其实就类似于东周的傀儡王。项羽分封诸侯所体现出来的原则也基本上是恢复原六国诸侯与贵族的地盘,比如,齐将田都被封为齐王,燕将臧荼被封为燕王,赵相张耳领原赵国之地,韩王韩成仍为韩王。

  总的来说,灭亡秦帝国的战争在陈胜吴广发动之初是被压迫阶级反抗统治阶级的正义战争,但战争逐渐演化成了复辟战争,严格说起来,战争是当年秦国和六国之间的兼并和反兼并战争的持续。由此,我们在思考秦亡的原因时,就不能不认为,秦始皇在统一全国后,只想到了三皇五帝般的华夏一统,却没有充分认识到,在六国贵族的意识中仅仅是秦国掠夺了他们的利益。秦始皇缺乏对自己君临天下正统性的全面考量和完美改造。

  首先是首都问题。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仍然定都咸阳,这就给天下人一种秦占了他们国家的意识,这跟后来项羽定都彭城达到让家乡人知道他所谓光宗耀祖没有什么本质区别。既然秦始皇认为自己是周王朝华夏九州的合法继承者,那么秦朝理应定都周朝故都,或者是西周都城镐京,或者是东周都城成周(洛邑)。镐京距离咸阳只有短短的路程,且咸阳还可以作为陪都使用。恢复久远的天下人追思的西周荣光,当然有利于抚平天下人心上战争的伤痛,有利于天下治理。而洛邑位于九州中心,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交通便利,更有利于秦对天下叛乱势力进行有效防范和打击。

  其次是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问题。从天下人民的交流和贸易便利出发,统一文字、货币、度量衡等等当然是必要的,但是秦始皇主要只是以秦国的标准取代六国的标准,这给天下人的印象其实就是秦国殖民了他们的国家。如果秦始皇充分考虑综合七国之长,制定出一套能迅速为天下人民接受的文字、货币、度量衡,那么社会不平之气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消解。

  还有,在对待六国贵族问题上,秦始皇的做法是把天下十二万户贵族迁到首都咸阳附近统一居住,统一管理。这显然是治标不治本的措施。十二万户,应该有上百万人,而当时全部七国人口才大约两千万人,咸阳原来的人口至多两百万人,怎样管理首都新增的这上百万不安分子?教化太慢,实际上秦始皇对六国贵族采取的是严酷的法治,而不是教化。法治能在短期内震慑住六国贵族,但是震慑必然会使他们的不满情绪在心中不断积累。而且,六国贵族跟天下各地都还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秦始皇把六国贵族迁到咸阳城里管束,实在是在咸阳设了一座活火山哪!

  当然,秦始皇废除周朝那带有鲜明家天下的分封制,实行依法治理天下的郡县制,此外,中央也设置了三公九卿制,具体政策上则修筑长城,修建驰道,任人唯贤,释放大批奴隶,奖励耕织,等等,这些都是封建地主阶级专政取代奴隶主阶级专政的巨大的历史进步。但是,秦始皇做的不仅太急躁,没有走先试点再推广的程序,而且他仅靠法律的强力来推进政策的实行,而没有使用儒家、道家等社会“软力量”来辅助法治力量,从而使得进步的政策在执行过程中依然受到天下人民的抵制,为六国贵族发动叛乱和复辟战争提供了社会基础。

  当然,秦始皇的教训后来为西汉初期的几位皇帝所汲取,汉武帝最终实现了地主阶级专政的成熟。这或许是秦朝灭亡的历史意义之一。

  举报/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