夺得国际物理奥赛金牌的蒋岱兵回邕,分享学习秘诀

  7月19日上午,在第53届国际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中获得金牌的蒋岱兵回到南宁,他的亲友及南宁三中部分师生到南宁吴圩国际机场迎接。在学习上,蒋岱兵有哪些心得和大家分享?他的父母有哪些“育儿经”值得借鉴?记者在机场进行了采访。

  坚持 自律 专注

  ——从接触竞赛到摘金之路

  据了解,蒋岱兵高中时才开始投入物理竞赛训练,仅培训一个多月,参加物理奥林匹克竞赛,便获得省级一等奖的好成绩。当时,很多人都没有想到,他能走这么远。

  蒋岱兵说,小学和初中,他并没有参加校外培训,只是初中时自学了一点高等数学。进入高中接触到物理竞赛后,他才有意识地去接受物理培训。这次能取得国际物理奥赛金牌,蒋岱兵认为,除了自身喜欢物理外,还得益于他比较有耐心,遇到难题不会退缩,肯钻研。

  提起蒋岱兵,他的物理竞赛教练吴小华以及班主任张小华,都反复提到自律和自控能力。据介绍,蒋岱兵有规划意识,并且执行力特别强,制定的计划都能坚持完成,高度自律使得他在学习上非常从容。他不熬夜,生活作息很有规律。入选国家队后,选手们进入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学习,大部分时间都是自己查文献,自学和攻关,他表现出极强的自主学习能力。

  班主任张小华提起一个细节,她偶尔会给在北京的蒋岱兵发信息,关心他的近况。有时信息发过去几天后他才回复,并很不好意思地解释称,那几天没看微信。张小华认为,专心、专注地投入学习,是蒋岱兵成功的重要因素。

  辅助 放养 陪伴

  ——父母有智慧的培养秘诀

  这么优秀的学生有什么养成秘诀?蒋岱兵的母亲梁女士谦虚地表示,他们做的是其他父母都在做的事。蒋岱兵从小就喜欢拆卸机械类的东西,他们就买了电路板、电磁迷宫等玩具,培养孩子探究的兴趣。梁女士自称是一个“懒妈妈”,所以她更注重培养孩子良好的学习习惯。小学阶段,蒋岱兵基本上在学校就完成了作业,进入初中和高中后,她认为主要靠孩子自己和学校,家庭只是辅助。

  蒋岱兵的父亲是一名法学博士,母亲是对外汉语教师。张小华认为,蒋岱兵能成为“别人家的孩子”,并不取决于他的父母都是高学历,而是得益于父母有智慧地“放养”。一些家长为了孩子,牺牲业余时间全身心陪读,甚至孩子的错题本都由父母帮整理,这并不利于孩子的成长和发展。

  父母从小培养蒋岱兵的自学能力,帮他养成阅读的好习惯,每逢寒暑假还带他到各处旅游,但从不包办孩子的事。这些年来,蒋岱兵到全国各地培训、比赛,父母都是放手让他自己处理。

  大爱 格局 责任

  ——不光成绩优秀还很暖心

  在张小华眼中,蒋岱兵不光成绩好,还是一个有大爱、有格局的学生。进入国家集训队后,蒋岱兵已经保送北京大学,当时他曾表示,等回到学校后,愿意承担起所有班干的职责,为同学做好后勤工作。尽管进入国家队后每天都很忙,高考前夕,他还自己拍视频和剪辑,制作了一条30分钟的视频,给班级同学送上祝福。后来,张小华得知,蒋岱兵在高考前还给每名同学发了祝福短信。

  蒋岱兵的物理竞赛教练吴小华透露,今年“五一”假期,蒋岱兵回到南宁,为了不耽误训练,他自掏腰包网购了比赛用的实验仪器,并带回学校实验室做实验。回北京前,他将仪器捐给了学校,留给同学们使用。

  如何才能学好物理?蒋岱兵分享了他的学习方法。他说,很多人觉得背公式很枯燥,他会尽力去了解每个公式背后的原理,以及科学家是怎么发现这些物理定律和公式的,想象生活中的现象与哪些物理知识相关,这让他觉得学物理其实很有趣。掌握基本规律后,他会做一些有针对性的练习,以提高成绩。

  很快,蒋岱兵将进入北京大学学习物理学,他说国家重视基础科学的发展,希望能进入基础物理研究领域,为国家作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