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士生被导师长期霸凌后自杀,时隔3年导师再获新处分!

  陈慧祥的遗书内容陈慧祥所述的涉事论文,目前已撤稿

  3年前,美国佛罗里达大学中国博士生陈慧祥被发现在实验室自缢身亡。在其遗书中,人们发现导致这位高材生走上绝路的原因,是其与导师之间关于论文的分歧。

  

  这在当时引起巨大的轰动,并引发人们对于导师-研究生关系以及研究生心理问题的讨论。

  在他自杀3年后,其博士生导师李涛再遭严厉惩罚。国际电气和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发布公告,宣布开除美国佛罗里达大学前终身教授李涛IEEE Fellow资格。

  而在此之前,2021年8月,李涛已经被美国计算机协会(ACM)开除会员资格,并断绝一切联系。

  

  此前李涛在佛罗里达大学实验室的个人主页,现已无法访问

  一篇“夺命”的论文

  2019年6月14日凌晨,佛罗里达大学电子与计算机工程系中国博士生陈慧祥,被警方发现他在工作的实验室自缢身亡。

  

  

  在其给身边朋友、同事的一封公开心中,30岁的陈慧祥重点提到了一篇“夺命”论文以及6年留学博士生涯的与华人导师李涛之间的恩怨。

  2018年12月,陈慧祥向计算机体系结构国际研讨会(ISCA)投了这篇论文。ISCA是计算机体系结构领域的顶级学术会议,由ACM SIGARCH(计算机系统结构特殊兴趣组) 和IEEE TCCA(计算机架构技术委员会)联合举办。

  

  陈慧祥在遗书中透露,这篇短时间内完成的论文之所以能被选中,靠的是导师李涛的关系,6个评审人中有4个是李涛的朋友。

  据ISCA显示,2019年3月会议正式公布选中的论文,5月下旬论文定稿。陈慧祥在遗书中写道,论文被选中后,他开始疯狂地修改论文,但发现很多实验设计和现象与提交的论文结论都不一样,“完全说不通”。如果要修改的话则需要全部推倒再来,他认为截稿前根本无法完成。

  陈慧祥曾向同学透露过当时的困惑,当他做到一半发现论文的假设不成立时,李涛却要他一定要发这篇论文才能毕业。

  随着截稿日期的逼近,陈慧祥的思想压力越来越大。他在与好友的聊天中提及,在导师不同意撤稿的情况下,自己只能靠编造数据勉强完成论文,他“骨子里感到恶心”,但又因为“不发(论文)对老板影响很大”,必须艰难地完成。

  5月下旬,陈慧祥就产生了轻生念头,在与李涛多次沟通要求撤稿时,均被拒绝,最后一次甚至激烈到“差点叫警察”,但李涛仍不同意撤稿。

  陈慧祥在遗书中流露了自己的担忧。他认为这种有明显问题的论文很容易被同行看出问题,一旦发表,自己的学术声誉和学术生涯都会受到影响,“我的生活会生不如死,完全进退两难。”

  “我反复考虑了所有情况,觉得真的无路可走。所以我选择用自杀的方式来弥补我的过失。”在ISCA举行的十几天前,陈慧祥在实验室自缢。

  如期举办的ISCA会议上,李涛照常参加了会议,并对这项以陈慧祥为第一作者的研究进行了演讲,但并未提及陈慧祥。

  

  陈慧祥的另一位好友在则向媒体透露,陈慧祥是一个诚实友善的人,工作也很认真努力,他不敢反抗的原因,可能是导师掌握着他是否能如期毕业的权力。

  陈慧祥自杀后,ACM第一时间启动了第一轮调查,一开始因证据有限,并未发现该论文存在学术不端行为。2021年1月,ACM终于撤回陈慧祥生前想那篇不想发表的论文。事实证明,其中一个或多个作者违反了ACM关于剽窃、歪曲和伪造的政策,并违反了ACM出版中的角色和责任政策。

  5月15日之后,李涛彻底离开佛罗里达大学。同年8月,ACM关于此事再发声明,宣布开除李涛ACM会员资格,断绝与他的一切联系,声称李涛策划了一场对ACM道德准则和大多数科研准则所表达的道德价值观的攻击。

  近一年半后,IEEE也宣布了开除李涛IEEE Fellow资格的决定。

  

  2022年12月29日,IEEE宣布了开除李涛IEEE Fellow资格。图片来源于IEEE官网

  博士生毕业之痛

  实际上,对于很多读博的年轻人而言,拥有怎样的导学关系,能否顺利毕业,犹如悬在头上的剑。

  2014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发布的一份报告中提到:差不多50%的博士符合临床医学上的抑郁症标准。

  2017年,一项以比利时3659名博士学生为样本的研究显示:两名博士中就有一名感到了巨大的心理压力;三名博士中就有一名处于心理失调(比如抑郁症)的高风险状态。

  

  2018年,哈佛大学调查了500名左右经济学博士在读生的心理健康问题,他们分别来自8所顶级名校,哈佛大学、哥伦比亚大学、普林斯顿大学、耶鲁大学、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麻省理工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结果表明:

  18%的博士有过中等或严重级别的抑郁和焦虑症状,是同年龄段的全美平均水平三倍多;11%的博士在调查的前两周之内有过自杀念头;仅有26%的博士认为自己的工作是有意义的,而全美平均水平是63%;博士的孤独感比退休老人还强烈,而其中以女性和国际学生的情况更为严重;读博时间越长,抑郁和焦虑症状越严重。

  所以很明显了,如果你是个忧郁型选手,那么在读博士前就要好好考量下自己是否能承受那个心理压力了。